岳立天中(登封市中岳庙)

黑风夜话吖 2024-12-05 08:16:40
岳立天中(登封市中岳庙)

中岳庙

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北魏定名后由道家管理,武则天封禅嵩山遂成通神之庙,此后历朝历代多有扩建。如今的中岳庙基本保留清代重修后的规模,2010年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名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岳立天中

武则天封禅嵩山可谓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帝王的封禅大典多集中在泰山,共有秦皇汉武等六位皇帝登上东岳,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武则天也参加了,但她充当的是亚献,主角是丈夫李治,当武则天独揽皇权后想再过把瘾,自然也要改地换天。

嵩山地处大地之中,这是当年周公测日影测出来的,周武王、周成王都祭祀过嵩山,武则天以周天子后人自居,必须抬高嵩山的地位,更何况嵩山离神都洛阳近,已经七十多岁的女皇经不起长途跋涉了。

中岳庙神道

天册万岁二年(696年)腊月,武则天亲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赴嵩山,人多势众,“嵩呼万岁”是免不了的,女皇在太室山祭天,在少室山祭地,在祭祀天地的过程中,处处彰显女性的地位,给驻守“神岳中天”的黄帝找了一个夫人“天中黄后”,封夏启的母亲和姨妈涂山氏姐妹为玉京太后、金阙夫人,嵩山脚下处处女神。与封禅相配套,大赦天下,赐天下百姓大酺十天,免一年租税,真可谓普天同庆,好在武周国力强盛,玩得起。临了,武则天不忘改号更名,年号“万岁登封”,嵩山周围这片土地就叫登封。

中岳庙

封禅确实给国家带来好运,武则天废除了饱受诟病的酷吏政策,选择儿子李显为皇位继承人,与此同时她也日渐衰老,和许多有所作为的帝王一样,对生命的长度更加关心了,佛家讲永恒,道家讲永生,这个年龄段的武则天更偏爱于道教。嵩山见证了一个金简传奇。金简是一张金子做的名片,这张名片上有姓名、有职业,还有所求,名片要投寄给嵩岳的神仙。武则天于久视元年(700年),委托炼丹有功的道士胡超到嵩山谢神,胡超来到登封台,一番运作后将金简投入深渊。没想到的是,1982年,这片金简被一个农民在深山峡谷中捡到了,金简上的文字也重见天日。如今这片金简已是河南博物院九件镇馆之宝之一。

武则天金简(河南博物院)

中岳庙是五岳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有“中州祠宇之冠”的美称,它背倚黄盖峰,面向玉案山,四周群山环抱,在长达650米的中轴线上安置了七进十一层建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大有天地之中舍我其谁之势。

名山第一坊

名山第一坊,原为木建牌楼,1942年改砖瓦结构,更名为中华门。天中之路就此开启。

遥参亭

八角重檐的遥参亭位于中华门北,是过往行旅拜谒中岳神的必经之处,檐坊和雀替上都有精美的透雕,美轮美奂。

天中阁

天中阁是一座形似天安门的门楼,此为清朝以前中岳庙的第一进山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年改建成天中阁。重檐歇山顶的天中阁红墙绿瓦,辟有三个门洞,大门七九乳钉配置,表明是王的级别。门旁两尊守卫石狮为清代雕刻,工艺精湛。

配天作镇坊

配天作镇坊原名宇宙坊,古代五行学说中岳属土,以土地配天。此坊1979年翻修,正楼楷书“配天作镇”,两边分书“宇宙”和“俱瞻”。

崇圣门

崇圣门因宋太宗赵光义曾赠奉中岳庙神为“中天崇圣大帝”而得名,始建于宋代,现存歇山房为1942年改建。

铁人

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四周立有四个高大的镇库铁人,铁人铸造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每尊高三米,重达三吨,铁人振臂握拳、挺胸怒目,形象威严,是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铸铁艺术品。

四状元碑

崇圣门甬道的两侧古柏森严,林间各立两座宋、金时期的石碑,撰文者均是当时的状元,故称“四状元碑。”

化三门

化三门取名道教的“一气化三清”,是中轴线上的过厅,现存歇山顶建筑也是1942年改建的。化三门后西侧的碑亭立有清代无字石碑,寓意岳神之德大到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峻极门

峻极门是中岳庙中心区域的山门,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清乾隆时重修,其面阔五间,进深六架,门两侧有高大的泥塑武士,执斧秉钺,威武雄壮,也许是正遇法事,此刻他们都身披黄色的斗篷。

西岳殿

峻极门与峻极殿之间由回廊、殿宇组合成一个大四合院似的布局,左右两边分别为四岳殿,它们和中轴线上的峻极殿一起表达了“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道家理念。这一区域碑碣林立,其中不乏珍品,《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传为嵩山道士寇谦之所书,是嵩山地区最古老的石碑。

崧高峻极坊

崧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北侧,又称迎神门,坊起三架,额题“崧高峻极”四字,传为清康熙皇帝亲笔所书。

峻极殿

峻极殿又称中岳大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殿内一座雕琢华丽的大型神龛,上悬康熙御书“高高峻极”四字横匾,龛内塑三米高的中天王像,左右使臣侍立,龛外立高大的镇殿将军,为嵩山地区最大的泥塑作品。

寝殿

寝殿

寝殿为一座独立院落,根据前朝后寝的规制而建,中天王在峻极殿“办公”,在中岳寝殿休息。寝殿清乾隆初年重修,殿内神龛中有“中天王睡像”和“天灵妃坐像”,民间俗称睡爷爷、坐奶奶。

御书楼

御书楼是中岳庙最后一进建筑,原为储藏道经的“黄箓殿”,乾隆皇帝游嵩山时在此题碑书铭,故称御书楼。如今的御书楼建于民国。

中岳庙山门

中岳庙两侧还分布着多组院落,这些陪衬建筑和中轴线建筑一起构成了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礼制体系。中岳庙对传承历史文化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步出庙宇时,一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向大门走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