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洛邑(大运河系列·洛阳洛邑古城)

黑风夜话吖 2024-12-01 05:12:47
烟火洛邑(大运河系列•洛阳洛邑古城)

洛邑古城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与云发花钿迎面相望,和襦裙流裳擦肩而过,灯映蛾眉淡扫女,风吹珥珰轻摇客,满城花团,不知所措,身处其中顿时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这里是洛邑古城,一个花巨资打造的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文旅新古城。

立德桥

状元桥

当然,说新未必合理,它是有底蕴的,古城创建于西周初年,周公在瀍河东岸筑成周,西岸筑王城,两者合称洛邑。无比辉煌的隋唐洛阳城覆盖了当年的成周城。在洛河两岸的土地上曾出现过五座都城,只是它们都以遗址或故城的形式存在,如果还能称古城,那必须得保留一些古老的东西。

文峰塔

文峰塔

文峰塔,是古城里的老物件了,这座四方九层密檐式塔始建于北宋,清初重建,其塔基由青石砌筑,塔身青砖砌成,一至八层向北开一拱门,第九层则四面开门。旧时塔内供奉文昌星和魁星,文昌星即文昌帝君,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专司天下功名利禄;魁星是北斗七星之首,有独占鳌头的寓意。可见,此塔旨在祈盼一方水土的文化昌盛,因此称作文峰。其实此塔还有另外的作用,九层四面券拱,便于登高瞭望,这便有了军事功能。除了文峰塔,古城墙、文庙等都是元代以后的遗址,隋唐洛阳城早已被后来的城池所叠加,深入地下了。

洛邑古城

洛邑古城

仿古的“洛邑古城”还原的是明清风貌,亭台楼阁半绕碧水,街巷、水道向一侧伸展,商铺鳞次,旗幌招摇,画栋雕栏,连桥玉砌,大红灯笼处处高挂,一派古色古香。

新潭

古城中有一泓碧水新潭,潭是新的,名字却是老的。武周时期,大运河通济渠终端的水路异常繁忙,大大小小的船只把水道堵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了漕运体系。武则天下令开辟新的水路,为此在皇城东面拆除立德坊、归仁坊,开挖大池塘连接通济渠。水池落成,进入洛阳的舟船有了一个可供停靠、装卸的新港湾,这就是新潭。

洛邑古城

新潭贯都成川,文人墨客咏其通舳舻之利、开浸灌之功,纷纷献赋作曲,颂美扬善,“或清浅而见底,或深沉而莫测。奔狭口以雷声,积中心而黛色。”“骑影攒临,变作桃花之浪;衣香乱入,翻为莲叶之津。”“由其地势多美,所以潭名永新。”(王泠然《新潭赋》)随着北宋王朝中心的转移,新潭逐渐荒废淤塞,至金元以后不复存在。

洛邑古城

洛邑古城

洛邑古城

在本世纪开始的洛阳老城区改造中,人们发现文峰塔一带的地势比周围低,结合史料进行挖掘,在金元遗址的土层下有大面积的唐代淤土,由此推断了当年新潭或漕渠的位置所在。大运河申遗成功,顶层设计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立项,洛阳新潭列入“大运河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项目”,新的新潭又显潋滟,陪伴着高耸的文峰宝塔。

丽景门

丽景门

丽景门街区

丽景门街区

本世纪初,金明洛阳城另一处屡毁屡建的门楼也重放光彩,那就是丽景门,老城的西门。丽景门由城墙、门楼、瓮城、箭楼、城桥等组成,重门叠关,气势磅礴。楼门建成后立刻成为洛阳的历史文化地标,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整个丽景门街区霓虹闪烁,“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行走其间,仿佛步入一幅繁华的画卷。画中人集古今、聚中外,与洛阳的烟火共融。

洛阳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