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讨论美国关税政策是否会导致美国及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之际,事实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了。
当然,衰退并非单纯因为美国加征关税而导致。关税政策引发的各国贸易战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全球经济本来就已经到了进入衰退期的时刻。无论美国是否出台此次关税政策,也无论是任何政府执政,都扭转不了美国及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的趋势。贸易战的起因本来就是美国等国家经济系统出现问题所致。
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变革第一阶段的尾声,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标志的新经济已经在逐步取代传统产业形态和生产模式。
从长期来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世界经济也总是螺旋式不断增长的。
然而,我认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根本性的,其改变的力度和广度是前几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甚至远比互联网更为深远,它将从根本上重塑产业格局和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不能参照此前数百年历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历史经验的有效性在时过境迁之后总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良性影响可以期待,但它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和特定阶段对经济的破坏和冲击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过度乐观。
人工智能产业在逐步取代或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势必会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其中的破坏性是值得警惕的。
在未来10到20年,相当多传统产业将会受到严重或者说致命冲击,我们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破坏性要有心理准备。
当人类社会从信息技术时代迈入智能化时代之后,智能化的目的和结果就是全面取代人力,世界人口将告别持续数百年的长期增长转变为形成长期下降趋势,这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对其他传统产业的冲击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尽管人类总有办法解决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的长期趋势总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当世界处于类似如今的主要经济模式更替之际,全球经济必然会进入剧烈的动荡期,智能化时代的冲击力度大大强于此前数百年,此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动荡期也必定会长于之前。

不仅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性毁灭的冲击,世界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刻。
近数十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相当脆弱的,其中既有此一阶段处于世界经济结束繁荣期进入衰退和萧条期的原因,也是各国经济结构暴露出根本缺陷经济政策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导致。
尽管类似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却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升落,不如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只是大经济周期后期的一个补涨过程。
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状态,在未来10-20年就处于最终解决的时间段。可以预期,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必然动荡不已,面临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和金融战,局部地区甚至会爆发军事冲突。直至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世界格局形成和稳定下来,全球经济才能再度迎来繁荣期。
此次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就是世界经济步入衰退的一个标志,关税事件放大了短期冲击。
如果说世纪性疫情是衰退的第一次冲击,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还能迅速结束短期衰退恢复向上趋势,那么在未来数年,即2025-2028年,世界经济将面临真正持续时间长得多的衰退冲击。
即使美联储降息,即使美国政府采取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也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反弹,却无法阻止衰退的来临。我认为,此次美国及全球经济衰退是长期性的,将持续10到20年之久。
此次关税问题引发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将无一国家能够幸免,尤其是主要经济体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只是受冲击的程度有强弱之别。
世界经济是一体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特别是主要大国都不可能脱离全球经济体系而独自发展其经济。当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之后,所有国家都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冲击,不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在未来10到20年,世界主要国家都会步入经济衰退阶段。
世界金融市场走势可以明显看到衰退的趋势和影响,美股走势就是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风向标。
美股近期的暴跌不只是中短期调整,而是长达16年的牛市已经结束,是牛市见大顶之后的第一波下跌。后市反弹之后,将会进入长期熊市。
而且此次美股熊市与2008年和之后的美股调整都完全不同,这一次熊市持续的时间会相当地长,预计持续10-20年。
关于美股走势,我在2月上中旬的数篇文章中已经做过详细分析。
美股近期支撑在道指36500点、纳指14600点附近 。到达这个位置会反弹,但美股已经进入熊市。
美股长期牛市的支撑线目前在道指30000点、纳指11000点附近,在未来熊市中也必然会跌破。
美股熊市最终下跌目标为:道指20000点附近、纳指跌下10000点极限到达7000点下方。
美股如此,欧美日及亚洲各国等全球股市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处于漫长的熊市之中。
经济运行总是有着自己的周期性规律,金融市场也总是起起落落,我们只有看清楚大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