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20岁的晋王杨广带兵打过长江,攻入陈国都建康。
大军入宫城,君主陈叔宝带着两位宠妃以及十来个宫人,匆忙逃到后院,躲进井中。
隋军将领向井里窥视,大声呼喊,无人应答。
士兵吵嚷着要落井下石,这才听到有人呼救。
隋军放下绳索向上拉人,绳索绷紧,非常吃力。
众士兵以为是陈后主太胖,结果拉上来才发现——
一根绳索上,“串”着陈后主和他的爱妃张丽华以及孔贵嫔三人。
作为君主,陈叔宝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他不仅喜欢听曲,还能自己作曲。
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到了唐代,杜牧游览到秦淮河畔,一时感慨,就写了一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叔宝被押解到洛阳,隋文帝杨坚感慨道:
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
你看看,做皇帝就好好做皇帝,没事学什么文人写诗唱曲,这下亡国了吧。
由此可见,“皇帝”这个行业,最具有“排他性”,你一定要将当皇帝的主业干好,否则其他“副业”就成了玩物丧志。
无奈的是,偏偏是“皇帝”这个职业,又最容易诞生杰出的文学家。
就比如,隋唐之后跟陈后主有些相似的南唐后主——李煜。
一、“捡来”的王位唐朝之后,有一个五代十国的乱世。
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当时在南方,还有很多小国家。
其中一个叫南唐。
李煜出生在南唐的帝王之家,他的父亲是南唐国主李璟。
李煜生具异相,史书上说他:丰额骈齿,一目重瞳。
说白了就是大脑门,大龅牙,一个眼睛里有俩瞳孔。
这个模样怎么想都有些吓人,但这却是标准的“帝王配置”:
《史记》上说刘邦: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就是顶着大脑门,长得还像龙,长胡子。
而“一目重瞳”,史书上记录的有两人,他们是舜帝和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
(怎么觉得项羽比刘邦还要“大脑门”?)
现在,李煜也是这副德行。
他在家里排行老六,原名叫李从嘉。
不知道为何,家里几个兄弟,除了大哥,其他四个哥哥全都夭折了。
据说,因为李煜是“帝王之相”,所以大哥对他很是猜忌。
为了避祸,李煜只好隐居不出,自己“醉心经籍、不问政事”,
他给自己起名:“钟峰隐者”,表示自己无心政事。
结果没想到,大哥 挂了。
现在喜欢隐居的李煜面临一个尴尬(惊喜)的局面:
这就好比,对于“皇位”,原来有六位竞聘者,现在李煜成了排名第一的那个……
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二、“来呀,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李从嘉成了南唐国主,他改名叫“李煜”。
煜,就是闪耀,闪闪发亮的意思。
他要将自己的光彩照耀在南唐的大地上。
成为国君后的李煜跟他爹一样,喜欢写词,
在他38岁之前,那真是无忧无虑,生活很幸福。
作为皇帝,李璟写词已经很不错了,他曾写过一首《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样的词作,不用看,定然是没经历过生活打磨 的 “富贵气象”。
李煜前期的词作也差不多。
他写《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 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 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样的词,艳则艳矣,不过软绵绵没什么气象。
他写《渔父》:
(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从这里看,信佛的李煜的确有着山水情怀,
但是,如果不是做皇帝,他又如何能如此优哉游哉?
有时候,你看到的惬意生活是需要代价的。
很多人评论一些有才华的皇帝:如果不是做皇帝,他将是一个很优秀的文学家。
未必见得。
如果不做皇帝,他们或许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用以谋生,甚至会落魄终生,泯然众人。
所以,做皇帝对李煜来讲,并不算是不幸,
反而因为有这段经历,才会让他的词作更加波澜壮阔。
所以李煜才会成为“千古词帝”。
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高祖赵匡胤灭掉南唐旁边的南汉,屯兵在南唐门外。
李煜非常恐惧,他自废去南唐国号,改成“江南国主”,并让自己弟弟李从善入宋朝贡。
宋高祖很高兴,但他扣留了李从善。
从这时候开始,李煜的词作就开始转变了,
因为担忧国事和弟弟李从善,李煜写下一首《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 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或许从这时开始,就预示了李煜“哭断肠”的下半生即将开始。
李煜多次上表表明自己不敢称帝,并臣服于大宋。
但军伍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并不打算放过他。
在李煜使臣表示,南唐归顺,只期望能够偏安一隅时,赵匡胤罕见地说了一句霸气与文气并重的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因为李煜多次不听诏令入宋请降,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兵攻入南唐,将李煜和皇后小周后一起押解入宋。
宋太祖给李煜赐号:违命侯。
这一年,宋太祖离奇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的君主,如果请降,多半不会被杀。
就像当年蜀汉后主刘禅,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活了下了;
后来的陈后主陈叔宝,同样在洛阳生活,直到52岁才死去。
或许是放下了尊严,活下去就不是一件难事。
但这种苟活是李煜无法理解的。
亡国之后,李煜天天“以泪洗面”,他写的词作也有了新的气象。
在被押往北方之前,李煜到祖庙和先人辞行,见到旁边的宫女,他忍不住流泪下一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有人说,见到祖庙和先祖时没哭,见到宫娥却哭了,这李煜太过荒唐。
但也有人认为,这恰恰是李煜的纯真,不带俗世气。
王国维说: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李煜被囚禁于宫苑之中,内心愤懑,于是写了很多词。
像是《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像是《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些词作,心酸之中往往有一股气,读起来这股气就在体内冲撞,或许会撞到心底某一处,眼泪就会忍不住流下了。
王国维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如此评价,确 是殊荣。
对于李煜经常写的“牢骚词”,赵匡胤或许不会在意,毕竟胸襟广阔的人没有禁忌。
但宋太宗赵光义却是多疑的人。
据说,赵光义曾询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
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这样的回答,让赵光义眼底泛起歹毒的余光。
被关押的第二年,李煜写出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首小词,读起来太棒了,几乎每一句都是金句。
但没想到,这首词,也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在李煜40岁生日那天,他让歌姬将这首词唱了出来。
有此机会,赵光义给李煜赐酒。
李煜饮酒后,中毒而死。
因此,在文学史上有名的“词帝”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作为皇帝,李煜应该是一个教训,但在大宋的历史上,后来也出了一位这样的“文艺皇帝”,
他写的一首好字,名唤“瘦金体”,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耗费国力收集怪石建成园林。
他是宋徽宗,后来被金军俘虏。
这样的事,就像一个又一个循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些“文艺皇帝”们,他们留下的作品越是优秀,就越让后来的人,感到悲怆和无奈。
可惜如果再多活20年,不知道还要留下多少绝美的诗词。
我很喜欢《林花谢了春红》
本来就不想做皇帝,奈何哥哥们死的一个比一个快
一般情况下,那些诗人词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非现实主义者!导致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或者没有很好融入当时的社会,结果就是做啥啥不成,又满腹牢骚!除了会写诗词,一无是处!正因为这种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和现实的矛盾,会让他们产生更多优秀的诗词!
好有才华啊,可惜啊可惜,太可惜了!!!
李后主的词,精品太多[点赞]
纵观他几兄弟,多数夭折,剩下的一个也是阴柔忧愁,先天禀赋当是有问题。
或许会撞到心底某一处,眼泪就会忍不住流下来。
他的诗词,首首冠顶,我十分喜愛。
古代文献上面都有记载,宋徽宗就是李煜投胎,来败坏大宋江山报亡国之仇的。
很喜欢虞美人[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