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
所谓恩爱,不过是同一屋檐下的恩重如山。
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一天,孔子的儿子孔鲤从院中走过,
孔子一个人站在那里,
他见了儿子,就问一句:学诗了吗?
孔鲤站住回答:没呢。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可咋整,话都说不明白。
孔鲤听后,默默退去,开始学诗。
在这个故事里,孔子说的诗,就是《诗经》。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行教时,编订《诗经》,作为教材,
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
想象一下,在当时,如果你出身于平民,你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你不识字,你身边能接触到的人都不识字,
对文字的解释权掌握在贵族手中,
因为不识字,大部分人不能学习和思考,
所以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
你不知道你生活的圈子之外还有怎样的生活,
那时候的社会法则只有“暴力”——
大诸侯欺负小诸侯,小诸侯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民,
暴力只会带来恐惧,你欺负弱小的同时又会被比自己强大的人欺负,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才能知道,孔子是多么伟大——
他兴办私学,教更多人学习,让思想的光,破除愚昧的黑暗。
他告诉学生们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
除了暴力,还有“仁”。
在孔子的教学中,关于“言”,他用的教材就是《诗经》。
彼时国家间的外交辞令也会引用《诗经》中的话,
这极大丰富了汉语的内涵,
也让我们的用词交流养成了“含蓄隽永”的特点。
在《三国演义》里,说起大儒郑玄,他家的侍女都熟读《诗经》,
有一次,一个侍女犯了错,被罚跪在泥水中,
另一个侍女经过,大为疑惑:“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
这咋还跪下了呢?
跪着的侍女回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经·柏舟 》)
可别说了,就想跟他说个话,没想到撞在气头上。
《诗经》的中诗句大都言辞优美,
描写情动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描写军旅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诗经·无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除了这些,《诗经》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诗,
比如,这一首只有48个字的“辩解诗”——《诗经·郑风·扬之水》。
二、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这首《扬之水》只有48个字,在《诗经》中算是“短篇”,
这首诗讲了什么呢?
有人总结出4个字,就是:我没出轨。
从这首诗表面字义来看,应该是丈夫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因此怀疑妻子出轨,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妻子就对丈夫说了这样两段话——
扬之水,不流束楚。
激扬的流水啊,冲不散成捆的荆条,
这就是《诗经》的“比兴”写法,
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由相关的意境,表达自己的心声,
流水冲不开成捆的荆条,就突出了夫妻两人间忠贞的感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接下来,女子说出了自己的艰难处境: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鲜,很少;予,我;女,同“汝”,你的意思。
我娘家兄弟少,能够一起相互扶持生活的,只有你我夫妻啊。
这句话说得很巧妙:
为什么一定强调:自己娘家兄弟少?
这是为了说明女子的委屈:
我娘家没有人来给我撑腰,因此外人会传出各种流言蜚语来编排我,
我身边只有你,可是你却不肯相信我。
一句话说出,委屈尽显。
第三句,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迋,同“诳”,诳骗的意思。
良人啊,外面那些“无信人”说的话,都是骗你的,
你可千万不能听信他们的话啊。
其实女子心内委屈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残忍的事实——
很多时候,我们宁愿相信外人,也不肯相信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第二段话与这段话相似,都是在对丈夫解释自己的委屈和无助,
她一再强调,我娘家兄弟少,能够相依为命的只有你,
这句话背后,是渴求丈夫能够相信自己。
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曾在《留别妻》中写下这两句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这其实很难。
“结发为夫妻”,意味着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两个人从此牵绊在一起,
但越是亲密关系,越是会彼此伤害——
对于那些无关的“外人”,你可以不在乎,
但对身边最亲密的人,你会“关心则乱”,
而且,因为这种亲密关系,两人熟知彼此最脆弱的所在,
所以相互伤害时,往往会“一刀插在痛处”。
这世间最美好的事,就是亲密关系中的相互关心,
但这世间无奈的事,却是亲密的人,会互相伤害。
这种伤害,因为曾经的亲密,会让人更加疼痛,
情伤难愈,就是因为曾经有多亲密,伤害就有多深,
你耿耿于怀,被以前牵绊,同时又不肯原谅。
现在来看,在一段好的婚姻里,
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爱情,而是相信。
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成了眷属的,彼此信任。
连理根叶茂,风露共偎依。
既结同心锁,终岁自无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