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横过一溪长,因访梅花到上方。山到尽时逢怪石,楼于高处带斜阳。
殿经几劫壁多坏,碑刻前贤诗数章。三百年前钟尚在,可怜阅遍几兴亡。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邓德秀的作品,名为《慈相寺》。邓德秀是谁,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幸亏现在有了网络,便于检索,可以快速了解。当你搜索之后会发现,网络上也找不到这位古人的生平资料。如果不是因为这首诗,估计他的故事就湮灭在历史之中了。

慈相寺位于浙江湖州,始建于唐代。历经战火,到了宋代重新修建,正式更名为慈相寺。寺中有大殿古塔,清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邓德秀入山寻古寺,赏美景抒发感慨,让整首诗意境不俗。这首诗妙就妙在写景清新,自然而然流露出怀古忧思。天然景色结合天然韵味,读过之后眼前好像有一幅时空画卷。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邓德秀游兴大发。他来到郊野,看到一座桥横跨在溪水上。他闻到阵阵幽香,一路前行山中寻梅。走过小桥前往山中,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眼前出现一块奇怪的石头。有一座高楼隐藏在怪石之后,没有走到这里根本不会发现。邓德秀继续前行,登上高楼欣赏夕阳景色。

寺中大殿年久失修,经历岁月摧残,墙壁看上去斑驳损坏。为了知道这座寺庙的历史,邓德秀找到庙中石碑,仔细阅读先贤留下的诗文。从碑文中了解到,这座寺庙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三百年寺中有一口大钟,钟声悠扬响彻山林。当他游览古寺的时候,钟楼已毁,钟声不在。在这几百年间,发生了多少故事啊!

从诗中可以看出邓德秀的这次出游没有目的性,他就是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山中发现慈相寺属于意外。这种随心前行的感觉,就是自由自在。自由行走,还有惊喜,邓德秀一开始的心情是开朗愉悦的。哪怕太阳已经西斜,他依然游兴不减。看到了古寺殿堂衰败,内心有了一丝触动。

古寺由盛转衰,邓德秀的内心涌出一丝悲凉。一座古寺的故事有石碑记载,几百年的历史往事可以从史书中知晓。个人命运谁来关心呢?一座古寺与王朝兴亡息息相关,一个人的命运逃不脱时代背景。邓德秀生活在南宋,北方晋中也有一座古刹名为慈相寺。两座同名的寺庙,一南一北。让他想到了天下时局,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从历史规律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意味着王朝更替。

后人又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有人重游湖州慈相寺的时候,会不会也有这般感慨。邓德秀没有继续剖析内心感受,在叹息中离开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