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诗意山水,你喜欢他的作品吗

凝萨 2025-04-10 04:43:01

这幅画是近代画家林纾的作品,根据宋人诗句创作而成。从画中题跋可以看出,他仿清代画家王原祁风格创作而成。有古人诗句,有技法特征,通过题跋就能了解林纾的创作意图。从题材看,这是一幅诗意图。从内容看,画中描绘文人雅士享受隐逸生活。画中题诗叫《山水卧屏》,大概意思是文人雅士喜欢在自然山水间生活,厌倦是是非非。不想为了日常应酬耽误大好时光,更愿意在画屏上描绘林泉景色。

很明显林纾想要借用诗意提升画作意境,至于他为何仿王原祁画风就没有进行说明了。王原祁生活在清初,他在技法钻研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他还是娄东画派的代表性画家。有清一代,受王原祁影响的画家不计其数。哪怕到了近代,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林纾 林泉幽壑

王原祁的山水画强调用笔线条,追求构图上的完整性。他喜欢画矾头组成起伏群山,后人把这种画法叫垒石成山。从林纾的画中,只能看出构图的完整性,笔墨上的特点更像明末画家仿元人山水。为什么不像王原祁风格呢,这样画到底好不好呢?为了解答问题,还要在画中寻找答案。

《林泉幽壑》看似用笔精细,却让人觉得缺少味道。这说明他在笔墨上有些问题,并没有画出林泉之致。先看他画的山石,采用披麻皴和点子皴,旨在突出苍润厚重的感觉。披麻皴画山石,讲究墨色变化,开合变化,相互呼应。以前景为例,这些关系在画中都没有看到。看似皴擦认真,实际上并没有反映出山石结构质感。

林纾 林泉幽壑 局部

前景在构图上有了开合变化,这是优点可以增加画面生趣。不过他画的细节,设计感太强了。为了实现空间布局的变化,他在山石的下边缘画了一道石梁,通过石桥衔接两侧大山。这样布局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可以用一张涂黑的纸片遮挡住石绿晕染的平台部分。是不是觉得构图就合理了啊。

再看临水的岸石,皴点并用,依然没有表现出山石质感。他也用到了勾勒、皴擦、点染,但显得过于程式化。比如岸石垂直于水面的部分,其中一段皴擦线条没有任何变化,平行等距排列。犯了皴法的大忌,缺失了结构。

​林纾 林泉幽壑 局部

随着视线延伸,就到中景部分,主要描绘烟云雾霭中的层林。眼中所见都是枯枝,到了远景才有了若隐若现的茂林。虽然传统山水画是为了寄托情感、显露心境,但为了方便人们走入画中,也会考虑描绘内容的合理性。

尤其是创作诗意图,应该表现出诗意之外的韵味。从《林泉幽壑》可以看出林纾在创作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只知道仿古。仿古是创作的必经之路,仿古的同时不能放弃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他有足够的笔墨练习,没有长期观察,画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

​林纾 林泉幽壑 局部

乍一看很传统,仔细欣赏不太满意。没有画出隐居山水的理由,没有表现出笔墨技法的精妙之处。基础没打好,在创作中很容易暴露出来。

0 阅读:16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