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山水画,尤其喜欢宋人山水。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宋人山水难得一见。后人见到的一些宋人山水多是伪作,有一部分是明代浙派画家的作品,被人改头换面假称宋人作品。比如这幅《山行访友》,如果隐去名款、印章,看上去很像北宋李成、郭熙的作品。
朱端是明代画家,生活在明代中期。他小时候生活贫寒,靠砍柴捕鱼度日。由于天分极高,靠画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时达官显贵偏爱宋人山水,他就去裱画店学艺。久而久之,他仿宋画的功底极为精深。朱端成名后被召入朝廷,成为一名宫廷画师。有了俸禄之后,他的作品愈发精致,主攻山水人物的画法。相较宋代作品而言,他在画中添加人物往往会强调故事性。从点景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位置,就能看出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怀。

朱端 山行访友
树石技法仿北宋山水,构图布局有南宋山水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朱端对两宋山水的风格特点都很了解。宋代山水常被称为巨碑式或者巨嶂式,画中一座高山顶天立地。南宋山水在构图上更加复杂,通过丰富的空间变化突出自然特征。朱端根据自己的经历,在画中添加了打渔、砍柴的细节,整幅画除了空间感更加突出,还有时空变化。
明代画家仿宋人山水,往往在构图上做文章,笔墨上不及宋人。《山行访友》也有这个特点,从树石画法就能看出。前景松树乍一看遒劲有力,松林一侧斜出枯枝,松树下还有灌木丛林。这一组杂树在用笔上基本一样,哪怕枝干不同,也难以画出层林的苍郁。

朱端 山行访友 局部
再看画中山石,似卷云皴又不是卷云皴。呈现出刮铁皴的特征。朱端既要山石的苍润韵味又要山石的崚嶒质感,就显得有点儿矛盾了。幸好他用线功底扎实,弥补了皴法上不足。他还通过多次晕染,强调山石的立体感,让画中景色有了雄奇气势。
有不足,也有优点,朱端的《山行访友》与宋人山水真迹相比就有些尴尬了。这就导致,仿作无法取代原作真迹。这不是朱端一个人大问题,跟他同时代的宫廷画家都有这个问题。

朱端 山行访友 局部
朱端画山水在乎视觉效果,布置各种细节元素的时候显得过于精致。再举个例子就知道了,《山行访友》的中景是三段式构图。如果把中景单独“拎出来”画一幅山水,笔墨构图会更精彩。
这是明代院体仿宋人山水的另一个特点,局部往往比整幅画精彩。古人造假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通过剪裁拼补重新装裱“创造”出一幅佳作。欣赏《山行访友》的时候,可以把重点放到线条上。学习古人用线时产生的提按变化、顿挫变化。理解了用笔的高妙之处,对学习山水画大有裨益。

朱端 山行访友 局部
你喜欢《山行访友》吗?纵然有种种不足,画中产生的时空变化还是让人迷恋。这就是传统的魅力,只要学到一丝一毫的优点就能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