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104:皮科《论人的尊严》/尊严观

永哥历史 2025-02-18 04:02:45

从文艺复兴尊严观到康德尊严观

1、人文学者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更多是回归古老的神和人的纯洁性,重申古希腊关于人是衡量世界万物尺度的理念,而不是开创性地研究和确定真理。文艺复兴时期的寻求真理方式还不成熟,直到17世纪科学革命时代才得以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主义建立在“理性的上帝是理性宇宙的创造者”这一假设上,并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强调个体本位的人本思想。文艺复兴的乐观主义源于中世纪晚期的理性神学和古代异教的人文传统,这两个传统都将人视为宇宙的荣耀。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复兴人”形象是高度理想化的,并不真实。人文学者们最关心的是人,他们的许多作品充分显示的是人复杂而丰富的形象,但这个人仍然是存在于上帝创造的宇宙秩序之中的,并在这个神创的秩序中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和骄傲,只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家们才不厌其烦地宣告,“人是伟大的奇迹”

4、文艺复兴的乐观主义以人在神创宇宙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前提,秩序原则在中世纪被确定,人类通过这一原则将自己的世界视为上帝存在的证明,而人自己则是上帝的特殊创造。人享受的尊严超过宇宙中的万物,全是因为有上帝的恩宠、眷顾、安顿,以及神创的完美规则秩序。

5、在文艺复兴先驱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之后的近两个世纪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完美世界充满了喜悦和崇敬。自然哲学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和复杂,道德哲学展示了自然法则的存在,而神学揭示了一个理性神灵控制着理性宇宙。

6、在这种假设下,人类不仅被上帝治理,还学会了了解上帝的仁慈,明了上帝通过“自然之书”和《圣经》教导人类的神圣用意。即使是新教徒也认为所有的善都来自上帝,上帝的神性在造物中得到了体现。人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所造的,天性公正、善良和正确的。人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获得双重快乐,宇宙的伟大设计是上帝的天意和人间权力的蓝本,其审美表面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无限的主题。

7、皮科的《论人的尊严》里我们看到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一幅图景,构成了《论人的尊严》开头最辉煌和引人入胜的五章,题目分别是,“创世”、“上帝对人说”、“天赋的自由”、“变形”和“天使”。

8、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上帝告诉亚当,他没有固定的位置、形式或禀赋,任何选择都由他自己决定。这种自由选择使人类区别于其他造物。上帝表示,其他造物的自然被规定并受法则约束,但人类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自然。人类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能够自由塑造自己,可以堕落为低等野兽,也可以在灵魂的决断下在更高等级中重生。

9、上帝创造了最好的世界,尽管其中有善有恶,但这些都是为了人的自我塑造提供的机会和考验。这种观点与中世纪的神义论乐观主义相似,认为世界上的磨难和困苦只要正确面对,都会转化为好事。启蒙时代的伏尔泰在《老实人》中讽刺了这种神义论,显示出启蒙时代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区别。

10、皮科对人的自我完善充满信心,这种乐观主义在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中几乎看不到。启蒙时代对去除人的愚昧和迷信持怀疑态度,而皮科则乐观地认为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努力达到神性。

11、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后期对人的赞颂成为这一时期看待尊严的基调。尽管哈姆雷特愤世嫉俗、犹豫不决,但他仍赞美人类,认为人是宇宙的荣耀,拥有无限才能,高贵的形象和气质,行动优美迅捷,理解力如天使和上帝,是世界的美人和万灵的楷模。

12、今天我们阅读皮科的《论人的尊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和美好世界的想象与赞颂。匈牙利学者阿格奈什·海勒在《文艺复兴人》中提到,欧洲文化传统有两个渊源:古希腊罗马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文化首次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皮科对人和人的尊严的赞美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乐观精神,也是这两种思想渊源的结合。

13、然而,皮科的乐观精神中包含中世纪思想惯性,使得他所想象的人类成长途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从道德哲学到辩证法和自然哲学,再到神学,最终达到魔法、卡巴拉、俄耳甫斯和琐罗亚斯德的神秘结合。魔法和卡巴拉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灵魂从自然哲学过渡到自然神学,并最终与上帝绝对统一。

14、与皮科的神秘主义尊严论相比,我们今天更能从启蒙时代康德的尊严论述中得到启发。康德认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比“人只比天使低一点点”更符合现代人对尊严的理解。康德所说的尊严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权利:一个人由于他自己而被重视和尊重的权利,是他被所有他人予以道德对待的权利。

15、康德在《审美判断批判》中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显示出某种尊严,否则就是没有生命的摆设。这与他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将尊严限制在人类和道德法则中的观点有所不同,但也有内在关联。他认为,一切事物要么有价格,要么有尊严,尊严是不能以价格衡量的内在价值。作为目的而非手段的人具有内在价值,即尊严。

16、有价格的东西可以被等价物替代,而尊严则是无价之宝,杰出的艺术品和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价格和尊严是不同类型的价值,价格是相对的,而尊严是绝对的、内在的价值,只有道德和人类才拥有。自尊自重是一种伦理价值,是被承认为尊严之人的心态,是无条件、无可比拟的人的价值。

17、尊严常被用作规定性和警示性的用语,在政治上用于谴责对人的无视、压迫、虐待和残害,批评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排斥和漠不关心,包含“尊重”和“保障权利”的意思。尊严还暗示某些人没有以适当的自尊对待自己,甘愿成为他人的奴仆或奴才。

18、自文艺复兴以来,尊严在哲学上是特殊用语,很少在政治、法律和科学讨论中被直接定义。正如人权活动人士卢克曼·哈里斯所指出的,迄今为止,国际宣言都没有对尊严进行定义,而科学人士在反对诸如基因研究、优生遗传、行为控制时,将保护人的尊严作为一个理由,但对究竟何为尊严仍然显得含糊其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