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宋元时期,中国瓷器通过南中国海流通到东南亚、中亚、西亚及北非。蒙古帝国时期,瓷器贸易海陆并进,非常发达。考古发现如闽江口的“白礁一号”沉船和平潭大练岛的沉船,主要装载南方中国的瓷器。这一时期,南海出口的瓷器主要来自德化、龙泉、景德镇的青瓷、白瓷或青白瓷。
2、海外如印尼满者伯夷王国和印度图格鲁克王朝的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中国瓷器。13至14世纪,元朝的中国瓷器广泛传播至南海海域周边,并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中东及非洲东岸。此外,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商贸往来历史悠久,主要通过扬州和宁波两个港口进行,出口商品以丝绸、瓷器、香料为主,其中瓷器贸易尤为重要。
3、1975年,韩国渔民在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市西部的新安郡海域发现五件古代青瓷,随后韩国政府组织发掘,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沉船中发现的木签和瓷器上的文字表明,这艘船是从元代的庆元港出发,载有瓷器、铜钱和香料,目的地可能是日本九州。船在航行至朝鲜半岛西南角时遭遇风暴沉没,直到600多年后才被发现。这一发现证明了瓷器贸易在古代海上贸易中的重要性。
4、新安沉船上共出水了两万两千多件瓷器,其中包括青瓷一万两千多件、白瓷五千三百多件、黑瓷五百多件和杂色釉瓷器两千三百多件。这些瓷器主要来自中国的龙泉窑、定窑、吉州窑、磁州窑和建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船上还发现了三件高丽青瓷和少量日本瓷器,这些高丽青瓷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统治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高丽青瓷
5、朝鲜半岛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历史上文化交流频繁,瓷器的烧制技术也较早传入朝鲜。朝鲜的青瓷技术受到唐代越窑和宋代汝窑的影响,早期的高丽青瓷在造型和纹饰上模仿中国青瓷,包括菊花纹、唐草纹等,并采用阴刻、阳刻等工艺。然而,朝鲜在釉色上长期未能达到中国青瓷的“秘色”水平。后来,朝鲜工匠成功解决了釉色问题,烧制出接近翡翠色的青瓷。北宋使臣徐兢在其著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称赞了朝鲜青瓷的工艺和色泽。
6、高丽王朝后期(918—1392年,相当于中国南宋和元朝时期),高丽青瓷在造型、纹饰、釉色和烧制工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精品,名声传遍东亚。南宋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将“高丽秘色”(高丽青瓷)与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瓷、浙漆、吴纸、辽朝鞍具、西夏铁剑等并列为“天下第一”,显示出高丽青瓷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7、研究新安沉船的学者普遍认为,沉船上的三件青瓷虽然产自高丽,但很可能是在中国装船的。这表明中国可能在当时进口高丽青瓷,或将其作为礼物接收。宋代时,高丽青瓷与中国定窑瓷器齐名,均为顶级瓷器。在安徽滁县、浙江杭州和北京的古代墓葬中,都曾出土过高丽青瓷。此外,装载这些青瓷的木箱位于其他三个木箱之下,这也支持了这些瓷器一开始就从中国装船,准备运往日本出售的观点。
8、高丽青瓷与日本的关系中,新安沉船上的瓷器部分来自福建建州窑。建州窑始于唐代,鼎盛于两宋,元末被德化窑取代。建窑主要生产黑瓷和青瓷,少量青白瓷,其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由结晶釉(天目釉)奠定。天目釉中的“曜变天目”尤为珍贵,其独特的星点图案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极为罕见。

天目釉
9、新安沉船上载有建州窑的瓷器,主要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日本茶道中,茶色以白为贵,黑釉茶盏被认为最适合观察茶色。在足利义政时期,日本茶道文化盛行,主要使用从中国进口的青瓷和建窑的黑色茶碗。这些茶碗在日本被视为国宝,例如南宋时期日本僧人带回的曜变天目茶碗,现收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是该馆的第一号藏品,也是日本瓷器中的国宝。

曜变天目
10、在日本天正年间(1573—1592),朝鲜半岛生产的朝鲜茶碗开始流行,这与当时日本茶道追求朴素和自然的风格变化有关。朝鲜茶碗与高丽青瓷不同,显得更为朴素和粗糙。到了16世纪90年代,丰臣秀吉在壬辰之役(1592—1598)中入侵朝鲜,并带回了一批朝鲜工匠,其中包括陶工,他们被用来制作茶碗。其中,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井户茶碗”据说是由一位名叫井户若狭守的朝鲜工匠制作的,因此得名“井户”。

井户茶碗
11、壬辰之役后,日本开始大规模烧制瓷器。朝鲜陶工李参平被俘后,在日本参与瓷器烧制,并在肥前国的有田(今佐贺县有田町)发现优质瓷土,开启了日本本土瓷器烧制事业。有田因此被誉为日本的“景德镇”,佐贺则被称为“秘窑之乡”,有田烧成为日本著名的外销瓷器代表。
12、在16世纪初的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一位名叫五良大辅的日本人来到中国景德镇学习瓷器制造,并取了中国名字吴祥瑞。他带回了一些瓷器原料到日本的有田地区,尝试仿造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瓷土,他在用尽从中国带来的原料后不得不放弃。然而,他未曾预料到的是,有田地区后来不仅发现了适合的瓷土,还成为了日本近代陶瓷的发源地,结束了日本依赖进口瓷器的历史。
13、到了17世纪中叶,大量从中国进口的彩绘瓷器流入日本,刺激了日本江户时期的瓷器生产,特别是以有田烧为代表的日本瓷器开始兴起。有田瓷器最初模仿中国的景德镇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但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形成了“古伊万里样式”“柿右卫门样式”“锅岛样式”三大样式。其中,“柿右卫门样式”以其独特的乳白色瓷胎和柿子红彩纹饰著称,展现了日本瓷器的创新发展。

古伊万里样式

柿右卫门样式

锅岛样式
14、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清易代的动荡之中,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受到影响。荷兰东印度公司因此转向日本寻求瓷器供应,推动了日本瓷器的国际市场需求和生产发展。直到中国在“三藩之乱”结束和台湾收复,再度想要开发国际市场的时候,中国还不得不模仿日本的“伊万里瓷器”,烧制中国“伊万里”,最后以更高的质量和更便宜的价格重新占有市场,这真是一段曲折的故事。
15、好的艺术品有时是好的消费者刺激出来的。日本的有田烧最初模仿中国明代的五彩瓷器,并融入欧洲巴洛克艺术元素,形成了“锦染手”风格。后来,有田烧又模仿景德镇的金彩瓷器,发展出“金襕手”风格,这些都属于“古伊万里样式”。有田瓷器不仅模仿中国瓷器的纹样,还根据欧洲订货商提供的模型制作,包括啤酒杯、大口水壶和芥末瓶等,并点缀了欧洲风格的花卉、纹章和图样。
16、新安沉船上的高丽瓷器证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东海瓷器贸易圈,而有田烧的历史则说明这个贸易圈也是一个活跃上千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圈。来自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以及欧洲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共同使得这个文化交流圈不断陶冶、融合,并获得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