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货币经济扩张、黑死病沉重打击贵族乡村经济以及文字的普及这三驾马车的驱动下,进入十五世纪以后,王权越来越强大是欧洲的
1、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原本模糊的世界轮廓逐渐清晰,
1、艾迪生的随笔作品主要写于1711-1712年,内容涉及当时英国人关心的问题,但如今在英语国家和中文读者中反响不大。中
1、讲历史时先讲神话,是因为神话承载着人类对世界起源、族群记忆和早期价值观的集体想象,为理解后续历史提供了文化根基。正如
1、吴哥是高棉帝国的都城,极盛时期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比现在的上海还大,人口约100万,是当时全球最大城市之一。但这
1、约瑟夫·艾迪生出生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米尔斯顿,14岁进入查特豪斯学校学习,结识了理查德·斯蒂尔。后进入牛津大学,16
1、亨利七世稳固政权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外交。1485年亨利七世夺得王位靠的是法国的支持。当时法国是查理八
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提出"17世纪的普遍危机"概念,最初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
1、研究者发现笛福的《瘟疫年纪事》中许多看似虚构的内容其实是真实的。1919年学者尼科尔森通过考证指出,该书的主要说法都
1、为什么是黄河中游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呢?原因在于:第一,自然条件优越。黄河中游的黄土松软易耕,气候温暖、雨水充足,
1、历史上,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生活习惯,也影响政治制度选择。蒙古人作为首个横扫欧亚的北方游牧民族,虽军事强大,但建立的元朝
1、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一生经历丰富,大起大落。他出生于1660年,父亲是商人。笛福曾从事多种职业,包括商
1、以卡斯蒂利亚为主体的西班牙,经济和文化传统上更倾向于农业和畜牧业,而不是航海和海洋贸易。应该说,骨子里就没有海洋基因
1、《格列佛游记》是理解讽刺的经典作品。讽刺常被认为引人发笑,但实际上并非所有讽刺都好笑,好笑的内容也不一定是讽刺。讽刺
1、首先,尼德兰是个非常难建立中央集权的地方。关键就是地理,低地地区沼泽遍布,是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所说的典型
1、鲁迅在小说《药》中描写了华老栓为治儿子华小栓的肺痨(肺结核),购买蘸人血馒头的故事。该情节暗含深刻隐喻,同时也反映了
1、《格列佛游记》第三次游历的特征是缺乏统一性。格列佛先后到访空中之城、长生岛、幽灵岛和日本,其中日本是书中唯一真实存在
1、1585年,法尔内塞在尼德兰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让英格兰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打破了西欧几大国之间基于《卡托-
1、1693年6月13日,康熙皇帝突发高烧,太医无法医治。当时在紫禁城的葡萄牙传教士卢依道通晓医术,但无治疗疟疾的药物。
1、斯威夫特(1667—1745)是爱尔兰作家和讽刺文学大师,代表作《格列佛游记》(1726年出版)。许多人小时候通过小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