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笔记213:尼德兰独立

永哥历史 2025-04-14 04:07:12

1、1585年,法尔内塞在尼德兰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让英格兰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打破了西欧几大国之间基于《卡托-康布雷齐条约》的脆弱平衡,因为该条约旨在维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而法尔内塞的军事胜利可能会导致西班牙在欧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而威胁到英格兰和其他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2、伊丽莎白一世在1558年继位后,宣布皈依新教,这使得她与天主教会的关系紧张。教皇和天主教势力一直试图推翻她,以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统治。天主教国家如西班牙和法兰西也对她构成了外部威胁。

3、苏格兰的玛丽·斯图亚特(玛丽女王)是伊丽莎白一世的表亲,她声称自己才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玛丽的主张得到了许多天主教徒的支持,成为伊丽莎白统治的一个重大威胁。玛丽在苏格兰的存在,以及她与英格兰天主教徒的联系,使得伊丽莎白面临着来自北方的潜在威胁。

4、在英格兰国内,许多天主教徒对伊丽莎白的统治不满,他们希望恢复天主教的统治。这些内部的不安定因素使得伊丽莎白的统治更加困难,她需要时刻提防国内的叛乱和阴谋。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她统治时期的内忧外患,使她非常缺乏安全感。

5、在这个背景下,北方尼德兰的新教势力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防御性棋子,因为它可以用来牵制西班牙的力量。伊丽莎白的策略是支持尼德兰新教,但同时避免与西班牙直接冲突,以免激化矛盾。她希望尼德兰新教势力能够继续存在,即使只是勉强维持,这样可以在政治上对西班牙形成制衡。

6、然而,到了1585年,形势变得更加紧迫。西班牙的法尔内塞公爵几乎要完全控制尼德兰北方,这对伊丽莎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此外,1580年腓力二世继承了葡萄牙王位,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并整合了两国的海外殖民地贸易,极大地增强了西班牙的国力。

7、与此同时,法国的局势也不稳定。瓦卢瓦王朝的亨利三世面临王位继承危机,法国国内开始讨论他的继承人问题。吉斯公爵与腓力二世达成协议,计划通过割让纳瓦拉来换取西班牙的支持,以便他能继承法国王位。吉斯公爵是苏格兰玛丽的舅舅,考虑到苏格兰玛丽曾是英格兰王位的潜在竞争者,这更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

8、伊丽莎白一世意识到,如果腓力二世成功控制了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那么英格兰将成为下一个目标。为了避免被动挨打,伊丽莎白一世选择主动出击。她决定支持尼德兰的新教势力,以削弱腓力二世的影响力。

9、伊丽莎白一世向尼德兰派遣了6000名官兵,并承担了1/4的军费。这表明她不仅在政治上支持尼德兰,还在军事上给予了实质性的援助。同时,她放手让半官方半海盗性质的德雷克爵士进行海上袭击,目标是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和航线,甚至包括西班牙本土。

10、这些举措实际上等同于对西班牙的宣战,尽管没有正式的宣战声明。通过这些行动,伊丽莎白一世表明了她对抗腓力二世的决心。问题是在1585年这个时间节点上,面对英格兰咄咄逼人的一再挑衅,腓力二世有没有办法避免与英格兰发生全面对抗?

11、同时统治西班牙和尼德兰是非常困难的,这是查理五世留给腓力二世的巨大难题。为了巩固对尼德兰的统治,查理五世在1553年安排了腓力二世与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的婚姻。查理五世认为,与英格兰保持良好关系对尼德兰的稳定至关重要。

12、在婚姻谈判中,查理五世同意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如果腓力二世和玛丽有孩子,这个孩子将有权同时继承英格兰和尼德兰。这显示了查理五世对英格兰支持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两人没有孩子,腓力二世将无法从这段婚姻中获得任何领土上的好处。

13、1558年,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去世。她是天主教徒,并且在位期间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然而,她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她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继位。

14、虽然伊丽莎白一世没有公开宣称自己支持新教,但她的行为表明了她的新教倾向。她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威,并拒绝参加天主教的弥撒,这显示了她对新教的支持。玛丽一世去世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顾问建议他向伊丽莎白一世求婚。

15、但腓力二世对求婚不感兴趣,因为他知道伊丽莎白一世不可能接受他的两个条件:一是伊丽莎白必须信奉天主教,二是他们的子女不能继承尼德兰。对于坚定的新教徒伊丽莎白来说,尤其是第一个条件,是不可能接受的。

16、腓力二世虽没能娶成伊丽莎白一世,但是他父亲查理五世关于英格兰对于稳定尼德兰重要性的忠告他一直是记在心里。也因此从1567年到1585年,腓力二世先后向尼德兰派去了四任总督,分别是阿尔瓦、雷克森斯、唐胡安和法尔内塞。17、这四任总督的脾气秉性,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受到了腓力二世的两条刚性约束:一是宗教问题绝不谈判,二是尽量避免刺激英格兰,因为一旦英格兰介入,平定尼德兰就需要以控制英吉利海峡为前提,而西班牙的财政无法同时支撑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的两支舰队。

18、也因此,在1585年之前,尽管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西班牙采取了多种敌对行动,腓力二世一直采取相对忍让的态度。即使在1585年上半年,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当选后,提议支持腓力二世对英格兰的军事行动,并承诺承担大部分军费,腓力二世仍然认为收复尼德兰是更重要的任务,并对英格兰的军事行动持怀疑态度。

19、到了1585年下半年,伊丽莎白一世公开向尼德兰派兵,并对西班牙本土进行骚扰,这促使腓力二世改变了他的策略。他决定采取更积极的军事行动来应对英格兰的威胁。

20、腓力二世的军事计划最终由于他自己的错误指挥和计划不周,导致了1588年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的失败,从而使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权。

21、1589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被刺杀,信仰新教的纳瓦拉的亨利继承了法国王位。腓力二世无法接受一个新教徒成为法国国王,因此派遣他的将领法尔内塞前往法国与胡格诺派作战。战斗中,法尔内塞多次受伤,并最终于1592年死于伤后的感染和并发症,年仅47岁。

22、一直到1598年临死前,腓力二世才万般不情愿地以尼德兰为嫁妆,把长女伊莎贝拉嫁给了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最小的儿子阿尔布雷希特。早年查理五世就曾计划将尼德兰作为嫁妆,嫁给他的女儿玛丽亚和弟弟斐迪南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然而,1550年,他改变了主意,将尼德兰留给了他的儿子腓力二世。

23、经历了战争,碧血黄沙、生灵涂炭,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方案,也就是哈布斯堡的西班牙一支出个女儿,奥地利一支出个儿子,让小两口共同拥有尼德兰。然而,经过一代人的动荡,尼德兰只剩下一半了。北方七省已于1581年宣布脱离西班牙,1588年成立荷兰共和国。

24、伊莎贝拉出嫁的时候已经快33岁了,她和阿尔布雷希特没能生出继承人。阿尔布雷希特死后,尼德兰按约定回归西班牙。此时北方已稳固独立,南方(西属尼德兰)仍属西班牙。到了1648年,西班牙签署《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正式承认了北方七省的独立地位,这就是荷兰的由来。

25、尼德兰独立战争本质上是宗教分岐、自治权力与经济利益交织的结果。腓力二世的宗教狂热与中央集权政策激化矛盾,而英格兰的介入和西班牙的战略失误(如无敌舰队覆灭)加速了其失败。最终,尼德兰的分裂标志着西班牙帝国衰落与荷兰作为新教国家的崛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