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1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永哥历史 2025-04-23 14:55:28

1、《1421:中国发现世界》是英国退役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所著,书中提出郑和在1421年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并环游地球的观点。孟席斯利用航海古地图和专业知识进行论证,但因缺乏历史学术背景,其理论遭到学术界否定。该书挑战了“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开启全球化”的主流共识,但争议焦点在于其论证方法的专业性问题而非动机。

2、1492年西班牙完成统一后,基督教君主为追赶葡萄牙的大航海成就,资助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东方。时年41岁的哥伦布怀揣地圆说信念,于8月3日率三艘船从巴罗斯港出发,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险航行后,于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误认作圣萨尔瓦多),该日期后被多国定为"哥伦布日"。

3、此后船队抵达古巴,哥伦布认为这里大概就是日本。接下来,他们又到了海地岛,也就是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当时西班牙人称为“西班牙岛”,最终于1493年3月15日返航。归途途经葡萄牙时,曾拒绝资助哥伦布的若奥二世深感懊悔。尽管未带回预期黄金,此次航行仍开启了欧洲发现美洲的新纪元。

4、哥伦布在1493年9月25日进行第二次航行,率领17艘船和1500人从西班牙加的斯出发,计划建立殖民地。由于粮食短缺,大部分人在次年年初返回,仅剩三艘船继续探索,发现了多米尼加岛、波多黎各岛等,于1496年6月11日返回西班牙。

5、但这次航行并未发现大量黄金,西班牙王室认为收益不佳。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贸易圈,取得重大进展。在达·伽马抵达印度古里十天后,哥伦布开始第三次航行。

6、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六艘船从西班牙出发,试图证明此前发现的岛屿南边是中国。8月抵达南美洲大陆,后因被控专断被押送回国,失去总督职位。

7、1502年他第四次航行,计划穿过岛屿到达印度并环球航行,但未能找到通往另一边的海峡,船只搁浅后于1504年返回西班牙,结束探险生涯。哥伦布至死坚信所到之处是亚洲,后来由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加命名为美洲。

8、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大西洋两岸(西欧和北美)影响最深,这些地区的历史学家将其视为新时代的开端,尤其是美国历史学家将其作为美洲与欧洲联系的源头及白人身份的象征。

9、然而,2020年美国多地出现损毁哥伦布雕像的现象,少数族裔因种族冲突问题将其视为殖民主义的象征。这种对立解读增加了理解哥伦布的复杂性。近年来非白人群体对哥伦布的新解读主要源于他带来的殖民主义影响。

10、哥伦布去世六年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总督巴尔博亚在巴拿马地峡发现"大南海",后经多年探索,麦哲伦最终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西班牙人因本土经济不佳(尤其是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大量移民美洲,其中科尔特斯和皮萨罗分别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11、科尔特斯在哥伦布最后一次返回西班牙的同年来到美洲,最初定居于海地岛。他参与征服古巴并成为圣地亚哥市市长,但野心不止于此。1519年,他率领600人、少量大炮和战马入侵阿兹特克帝国(今墨西哥)。

12、面对百万人口的强大帝国,科尔特斯联合阿兹特克的敌对部落特拉斯卡拉人,利用智谋囚禁皇帝蒙特祖玛二世,通过挟持统治者逐步控制帝国。最终,他征服阿兹特克都城,建立“新西班牙”殖民地。科尔特斯善用骑兵和大炮,注重策略而非滥杀,反对人祭习俗,晚年甚至反思殖民奴役原住民的道德问题。

13、皮萨罗与科尔特斯不同,出身底层且不识字,早年定居巴拿马寻求机会。受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鼓舞,年过半百的他决定征服印加帝国。1526年首次出征失败后,他获得科尔特斯和西班牙国王的支持。

14、1531年,他率不到200人再次出发,1532年底在卡哈马卡城俘虏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背信弃义地收取赎金后处死国王,导致印加帝国解体。1533年皮萨罗占领印加帝国的都城库斯科,逐渐征服整个秘鲁。然后,他抛弃库斯科,在沿海地区建立一座新城,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秘鲁总督区”的首府,这就是秘鲁今天的首都利马。

15、16世纪起,大量欧洲人(主要是西班牙人)移民美洲,带去了欧洲文化、知识和制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带来的主要影响,首先就是物种流动,美洲作物(如土豆、玉米、西红柿等)传入欧亚,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能够猛增,其实可以从美洲作物大量移植上找到原因。此外,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并最终进入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储水库"。

16、当然,发现美洲也不全是好事,除了殖民者对原住民实行殖民统治,各种旧大陆病菌(如天花)传入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成为欧洲殖民的重要助力,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面貌,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新旧大陆连接成整体,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