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111:大航海的开端

永哥历史 2025-04-22 03:29:54

1、古里(又称卡利卡特或科泽科德)是印度西南部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历史上因香料贸易而闻名,尤其以胡椒和生姜著称,被誉为“香料之城”。该城在13世纪被建设为自由港,吸引了大量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2、明代中国商人曾将丝绸、瓷器等商品运抵此处,再转销至伊朗、中东和欧洲。古里与两位著名航海家密切相关:郑和受到欢迎,而达·伽马则不受欢迎。这座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和贸易地位,成为中世纪印度洋贸易的中心之一。

3、郑和第一次到达古里是在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他出身于昆明一个穆斯林家庭,其父祖可能曾赴麦加朝觐。作为明朝使臣,郑和率船队宣扬国威并进行贸易。古里国王虽为佛教徒,但宰相是穆斯林,这有助于与阿拉伯商人往来,也显示穆斯林在当地地位较高。

4、郑和的穆斯林身份使他获得国王信任,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古里成为船队向西航行的重要基地。两国建立朝贡关系,古里国王派使者向明朝进献特产。1407年郑和再次到访,带来明朝册封诏书并立碑纪念。此后两国保持定期朝贡和贸易往来。郑和几乎每次下西洋都经停古里,最后一次是1433年4月,时年62岁的郑和在古里去世,当时明朝已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更替。

5、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出身航海世家,1498年首次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古里,但因葡萄牙人没有带来什么可交易的商品,他们好不容易越过好望角,只是希望获得黄金和香料而大发横财,更重要的是,葡萄牙人作为天主教徒,和古里的穆斯林也格格不入,被迫不得不离开。1502年他率20多艘军舰重返,炮轰古里并烧死阿拉伯商船乘客,企图建立葡萄牙霸权。

6、为对抗古里,达·伽马与受古里压制的科钦结盟,留下驻军劫掠古里商船。1503-1504年,扎莫林两次率大军攻打科钦,尤其在1504年以绝对优势围城,试图彻底消灭葡萄牙势力。达·伽马兼具传教士、商人和殖民者身份,体现了大航海时代欧洲探险者的多重目标。

7、科钦战争持续半年,葡萄牙人利用复杂地理优势对抗古里海军。他们在狭窄海峡设防,用少量船只阻挡古里舰队进攻。古里士兵不熟悉新式火炮,火力不足。当古里分兵攻打科钦城时,葡萄牙两艘船及时回援制造援军假象,迫使古里撤退。葡萄牙人反复封锁关键海峡,坚持半年等到援军,随后报复性炮轰古里城。此后葡萄牙逐渐控制该地区,科钦崛起为重要贸易军事据点,获称“阿拉伯海的皇后”。

8、达·伽马1524年任印度总督后不久病逝于古里,遗骸后迁回葡萄牙。他一生三次到印度:1498年首航开辟欧洲至印度新航路,1502年率舰队再临,最后一次任职总督。葡萄牙人通过这条航线接触东方香料与财富,实现《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传说。

9、在传统时代,世界各地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贸易体系,各地区分工明确,通过特产互通有无。葡萄牙人因缺乏优势产品和宗教目的(寻找东方基督教王国对抗穆斯林),难以融入印度洋以穆斯林商人为主的贸易圈。达·伽马通过武力手段(如挑拨当地势力对立、发动战争)强行介入贸易体系获利。

10、相比之下,明朝以和平外交为主,建立朝贡体系,通过贸易和厚往薄来维持秩序,郑和下西洋旨在宣扬国威而非殖民掠夺。而欧洲殖民者通过武力和贸易扩张,最终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