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
提心吊胆的春天
——摘自余秀华《我爱你》
壹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不会推荐那些文学名著,我会劝你先读一读这本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它是记录了一个女性,一个中国女性,一个中国农村女性的所有心事——挣扎与哀伤,深情与愤怒,热爱与失望……最真实、最震撼的情感表达。
诗集里没有宏大叙事,每一篇都只是一个女人写下的渴望爱情、哀伤不幸,回忆亲人,顽强生活,等等——所有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
它是一个女人的独白,又是一群女人的呐喊;它是一个女人的渺小,又是一群女性的伟大。
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打开,认真阅读的书。
她的才华,理应被世界看见;她的心声,理应被世界听见;她的故事,理应被世界流传。
正如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依然沉默的无数农村女性的心声,值得被你我,被他们,被全社会仔细倾听、认真对待:她的爱,她的怨,她的喜悦,她的痛苦……
贰
在这里,请允许我发一句暴言:每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每一个有心的中国人,都必须认真阅读余秀华的这本《月光落在左手上》!
是因为余秀华是天才的诗人吗?是因为余秀华是一个励志的“脑瘫诗人”吗?
是因为,余秀华是一个来自中国底层农村的、天才的、女诗人!
从古至今,中国并不缺少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许穆夫人、卓文君、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她们的诗词才华、艺术魅力璀璨了中国文学史的浩瀚星空。
中国也不乏描写中国底层女性的文学著作。尤其近代以来,鲁迅的《祥林嫂》、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写出了中国女性在封建压迫下的辗转哀嚎。
但,惟独缺少,底层农村女性自己,书写自己的情感、思想、人生的文学著作。以她的眼睛,看自己,看世界,看人生。
余秀华横空出世!
用她天才的文学天赋,用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她蓬勃的生命力,用她不屈世俗的叛逆,为我们留下了瑰奇绚丽的诗篇,为文学史填补了底层女性文学的空白。
不同于以往我们熟知的女性文学家形象,余秀华是桀骜的、粗粝的、泼辣的,仿佛就是你我农村故乡里的田野走来的大嫂,扛着锄头,双脚沾泥。
但即使这样一个泼妇似的女人,她的底色也是悲凉,她的内心依然是柔软、哀愁。她用木桶来形容母亲从少女到年老的一生:
她笔下的母亲,不只是她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农村的母亲:
短短十几年的少女生涯,然后匆匆嫁给一个男人,无尽的家务、不停地生子,窈窕的杨柳身姿,变成了木桶;少女的娇羞,变成了农妇的粗俗。
只有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怨愁,才能写出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无数女性的共鸣,才能触动社会的神经。
叁
作为一个农人
我羞于用笔墨说出对一颗麦子的情怀
我只能把它放在嘴里
咀嚼从秋到夏的过程
——《五月·小麦》
“云端里写诗,在泥土中生活。”
这是著名歌手、才子李健对余秀华的评价。余秀华无数次在网络上向李健进行炽热的爱的表白,赢来世俗一众庸人的嘲讽,说又老又丑又残疾的余秀华,竟然敢向帅气、有钱、才华横溢的音乐才子表白,纯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然而,天鹅的李健却对余秀华报之以尊重、认可、欣赏。这是才子与才子的惺惺相惜,这是善良对善良的温暖回馈。
正因为她的诗扎根在泥土,即使更多借鉴了西方文学的艺术手法,但骨子里依然中国的情感表达:含蓄又炽烈、奔放又克制……
她的诗如同田野里盛开花儿,坚韧、芬芳、生机勃勃,自有感染人、打动人的魅力。
恰巧阳光正好,找到坡上的屋脊,照到一排白杨。
照到一方方小水塘,照到水塘边的水草。
照到匍匐的蕨类植物。
照到油菜,小麦。
——《横店村的下午》
我身体里的火车,油漆已经斑驳。
它不慌不忙,允许醉鬼、乞丐,或卖艺的,或什么领袖,上上下下。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
她的爱温柔动人,她的哀愁振聋发聩。
读她的诗,像盘一块自然天成的麻核桃,初时觉得粗粝,但盘着盘着,就盘出核桃的油润光泽,闪耀出时间的光华来。
月光落在左手上。
历经黑夜、寒凉,依然选择温柔地善待世界。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生活的漫漫长路。
历经苦难,依然热爱。这就是余秀华。
阅读海明威,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
阅读凡·高,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后乘凉;
阅读弗洛伊德,发现人类潜藏的秘密通道;
阅读余秀华,发现麦田里遗落的远古女人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