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慈悲,要救世人于苦难,命定四大天王各镇一方,护佛护世,给众生灵一个心安。
四大天王的起源
我们常说三界众生,民间将其分为天界、人间和地狱,但佛教中的三界大有不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六道轮回在欲界中运转,欲界中栖息的都是没有摆脱欲望的生灵,这其中不仅有凡世,还有未能悟佛的天人,天人中最接近人间的第一重天,便是四天王天。
佛经中记载,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主神们都居住在这里,须弥山腹还有一座犍陀罗山,它的四个山头便是四大天王的所在。
佛世界又分为四个洲,分别交由天王镇守,如此,四大天王便成了佛教的护法天神,各护一天下。
持国天王镇守东胜神洲、增长天王镇守南赡部洲、广目天王护持西牛贺洲、多闻天王护持北俱芦洲。
四大天王又俗称为四大金刚,通身都是武将的装扮,身披甲,头戴冠,神情肃然,怒目圆睁,脚下压踩着夜叉和小鬼,尽显威武气势。
四大天王与法器
逢凶化吉,万事皆顺,佛教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四大天王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手中拿着的法器更是各有不同。
唐译《陀罗尼集经》中记载,四大天王的法器分别为大刀,长矛,宝塔和赤索,后还有古籍记载西方广目天王是持笔书写状,众说纷纭,一直到明清时期,四大法器才逐渐定型成现如今的琵琶、宝剑、长蛇和宝伞。
与天王镇压邪祟的祈愿一样,这四大法器也有着吉祥寓意,宝剑有锋,琵琶有调,宝伞遮雨,蛇盘身顺,连起来便是“风调雨顺”。
持国天王慈悲为怀,护持国土,手拿琵琶又成为乐神,琵琶弦过紧就断,过松则无音,蕴含着佛教的中道之法。
增长天王给予智慧,护持佛法,手握宝剑斩断烦恼,抗击外界的侵扰。广目天王有法眼,护持人民,手缠长蛇见首不见尾,有世间变化无常之意。
多闻天王以福德闻名,唐宋时的天王信仰虽普遍,却大多集中在多闻天王身上,一直到元代的云台石刻,四大天王开始“组团”出现。
多闻天王护持财富,有“佛教财神”之称,其一手托起宝伞,保护心灵不受污浊,一手抓着吐宝鼠,能不断地吐出金银和宝贝。
四大天王殿
天王殿是佛教寺庙的第一重殿,凡进院的信众都会先来此祈求保佑。
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弥勒佛,左右两边的四位天王威猛高大,履行着护法神之责。
娑婆世界,千佛出世,弥勒佛笑口大肚的形象,最是亲切不过,其本是八大菩萨之一,却早早地就被认定为佛,这个佛便是“未来佛”。
弥勒菩萨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却先一步离开凡世,释迦牟尼预言,在亿万年后,弥勒会再次降世,终将成佛,给人间带来“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的太平盛世。
唐三彩天王俑
世人多说厚葬之风盛于汉代,可唐朝与之相比,更为精细奢靡。大唐经济繁华,文化包容性极强,佛教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对当时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天王俑一般都是成对墓葬,在隋唐时期已经代替了武士俑,与两只镇墓兽一起守护在墓口两侧,震慑鬼怪,合称为“四神”。
唐代多出三彩,四大天王的脚下不全是踩着魑魅魍魉,也有踩牛、羊、鹿等牲口的形象,寓意着跳出钱财权利的欲望,到达顿悟得道的境界。
在大唐的葬墓文化中,天王俑肩膀上的吞肩极为独特,状如兽头,兽口大张欲吞,又称为“兽首含臂”或“臂吞”,还分为不同种兽形,有犬吞、象吞、龙吞等等,宣示着天王的神秘和威严。
天王俑头戴鸟冠的形象,始于唐朝,显得极为特殊,有研究指出,冠上的鸟名为金翅鸟,与四大天王一样,都是佛教的护法神,其翅膀呈金色,翅广能达三十六万里。
除了这一说法,还有学者则认为这是受到了武则天女皇的影响,凤冠与皇冠相结合,故而有一凤鸟立于冠上。
守护神,守护的是佛法,更是世人的心,四大天王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在几千年的文化融合里,留下了更具体的形象和更美好的寓意。
世人的生命终将燃烧殆尽,灵魂归处,信仰和希望永远不会消失,四大天王依旧威震四方邪祟,守护平安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