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顺:一个金枝玉叶的悲惨人生,终被深情治愈

鸿HUNG 2024-01-25 13:51:48

公元726年7月2日,长安城的一个普通清晨。

不知道是不是也像现在的夏天那样,阳光明媚、天气炎热?

这样的细枝末节,在史官们眼里无足轻重、不足挂齿。因为,他们有更加震撼、惊心,甚至影响千年的大事要记录——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前,建国不久的大唐王朝在这里爆发了最血腥、最惨烈的兄弟相残事件。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和弟弟,然后提着兄长的头颅,踩过众多士兵的尸骸,逼迫父亲改立自己为皇太子。

随后,李世民又下令将自己的侄子们,也就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全部诛杀。

难以想象,那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哭声震天、毛骨悚然的清晨。至今回顾这段历史,犹觉背部发凉,心生惧意。

而这,却是一个四岁不到的女孩所亲眼目睹的一切。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闻喜县主李婉顺。

曾经大唐最娇贵的花朵

李婉顺,字尪(wāng)娘,是太子李建成的嫡次女,母亲是出自当时第一等门阀士族——荥阳郑氏的郑观音。婉顺,婉兮顺柔,从名字就能看出父母对她的喜爱。

曾经,父亲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母亲知书达礼,受到皇祖父李渊的称赞,受到父亲的爱重、尊敬。

四岁前的李婉顺,是父母掌心里的璀璨明珠,是大唐王朝最娇贵的金枝玉叶,是个活泼、明朗、聪颖、无忧无虑的可爱女孩……

也许,那天父亲上朝时,她还用稚嫩、欢乐的声音向父亲撒娇、告别。但很快她等来的是父亲冰凉的尸首,是一群满身血污、凶神恶煞的士兵,是哥哥、弟弟们流了一地的血迹,是母亲和姨娘们惊恐的哭声,和发抖的身体。

她的世界,在那天,轰然坍塌,只留下一片废墟。

时间的废墟上,一朵小小的娇花坚韧生长

玄武门之变后,李婉顺姊妹4个和母亲郑观音一起,在众卫士的“保护”下迁往太极宫中长乐门内的偏殿居住。此后十几年间,她们一直居住在那里。

从云端跌落泥潭,但李婉顺姊妹四个在母亲郑观音的抚养、教导下,不仅坚韧地生活下来,而且个个都饱读诗书、知书达礼,保持着世家贵女的气度。

设身处地想想,这是怎样的坚强心性,才能身处泥泞而不卑,依然能保持着高贵品性、从容气度?

这份坚韧的生命力,高贵的气度,即使放在今天,依然令人心生敬意。

一生一世一双人:被深情治愈的人生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17岁的李婉顺到了出嫁的年龄。朝廷按照亲王之女的制度,封她为闻喜县主,将她嫁给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

客观来看,这桩婚事也算得上门当户对,并没有受到朝廷的刻意打压。刘应道出身贵族,父亲刘林甫是追随李渊起兵的从龙近臣,官职做到吏部侍郎。刘应道本人更是精通诗书、相貌英俊的才子。

比起其余姐妹,尤其叔叔李元吉的几个女儿后来的命运来看,李婉顺的这段姻缘真的非常幸运了。

这要提到刘应道本人。刘应道虽出身贵族世家,却非纨绔,反而雅好诗书音律,绘画、书法、围棋、音乐等无所不通。

根据刘应道墓志铭《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墓志铭并序》所载,刘应道除了行师用兵之外,“其余则尽天下之能事”。甚至他去世时,唐高宗“伤惜者久之。圣容惊惋,若有所失。”

就是这样多才多艺的刘应道,却常常感叹自己不如李婉顺有才华。公元662年,李婉顺去世。痛失爱妻的刘应道,悲不自胜,亲自为爱妻撰写了墓志铭——《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

在这个墓志铭里,刘应道不吝笔墨地夸赞了妻子的才华、高洁的品性。若非情深刻骨,怎会写下感人肺腑的文字?

李婉顺生前,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互相扶持。死后,刘应道更是在她居住的正室窗外搭建了一个简易陋室,里面只放了一张床,一个小榻,就在这里苦行僧般过了20多年。

他的子侄想给他送些器物华服,甚至奴婢、妾室,都被他严词拒绝了。这在三妻四妾的古代封建社会,简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刘应道的“忠贞”,也侧面反映了李婉顺本人的人格魅力,能让一个大才子念念不忘二十余年,兑现了彼此“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

曾经被无情帝王家阴影笼罩的童年,后来终于被丈夫的深情,家的温暖治愈。想来当她撒手人寰时,内心应该得到了安宁。

终究,还是这人间的温情,战胜了一切阴谋、鲜血、杀戮。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