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广播公司5月9日报道,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出众的俄罗斯雇佣兵集团瓦格纳组织的负责人普里戈津,于当天发表一篇长文,指责俄罗斯军队高层试图在俄乌冲突的战场态势上欺骗俄罗斯总统普京。
5月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45年的这一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伟大的卫国战争宣告结束。自此以后,从苏联到俄罗斯,都将这一天设为胜利纪念日,在这一天进行阅兵庆祝。普里戈津在这一天发文指责俄军,被认为是俄罗斯内部矛盾凸显的表现。
普里戈津在长文中指责俄军没有向瓦格纳部队提供足够多的武器弹药支持,使得瓦格纳无法在5月9日胜利日阅兵之前拿下目前俄乌冲突的焦点区域巴赫穆特,并指责俄军在巴赫穆特的战斗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了士兵临阵脱逃的情况,质疑俄军是否能够保卫国家。他声称,胜利日是俄罗斯的伟大先人们的荣耀,而如今的俄罗斯军事力量不配得到这一殊荣,俄军高层正在犯下“毁灭俄罗斯人民”的罪行。他原本表示,若果未能收到足额的武器弹药,瓦格纳部队将会在5月10日撤出巴赫穆特,而到5月7日时又改口表示已经得到了补充,因此瓦格纳将会继续在巴赫穆特战斗。
《亚洲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则提到,将帅不和、将领不和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在美国如此,在英国如此,在俄罗斯也同样如此。如今普里戈津对俄军高层的不满,甚至隐含的对普京的不满,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俄罗斯武装力量的诸多将领被撤换、被革职,而普里戈津和他所代表的瓦格纳集团,名义上是雇佣兵,但实际上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一部分。由于瓦格纳集团的特殊性,其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武装力量中的先锋军,成为了普京推动俄罗斯武装力量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必然会伤及许多人的利益,这是俄军高层之所以和瓦格纳存有矛盾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普里戈津不仅和俄军高层,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有着相当的矛盾。他的表态虽然看上去矛头指向了俄军高层,但同样也针对着普京。由于瓦格纳集团在巴赫穆特战役中功勋卓著,因此普里戈津出现了矜攻自伐的情况,试图利用自身的功绩来向莫斯科索要更多的权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总统普京无疑是要忙于国内的政治斗争的。他既要摆平新军瓦格纳和旧军俄军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冲突,解决普里戈津和绍伊古、格拉西莫夫以及苏洛维金等俄军将领之间的矛盾,也要警惕瓦格纳骄傲膨胀对自身所造成的威胁。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其所代表的希拉维克集团既是他权力的来源,也是他权力的依仗。瓦格纳集团的崛起不仅威胁到了俄军作为正规军的地位,也同样威胁到了希拉维克集团作为正规政治力量的地位。
俄罗斯还未失败,泽连斯基满载而归相比于俄罗斯和普京来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处境要相对好一点。作为一个美国代理人政权的代表,在俄罗斯仍未失败的当下,泽连斯基可以依托于西方的大力支持,极大程度地团结和压制乌克兰国内各方势力。虽然此前曾有消息曝出他与乌军统帅扎卢内日的矛盾,但对泽连斯基来说,他并不需要过多地关注国内的政治斗争,而只需要讨好西方国家,即可确保自身地位的稳固。
5月12日,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宣布,比利时政府批准,将“抢劫”自俄罗斯的9200万欧元的资产用于对乌克兰进行援助,其中2400万欧元用于人道主义援助,800万欧元用于重建乌克兰,剩余的大部分将用于军事援助。泽连斯基对此表示了感谢。
5月13日,在欧洲各国“快闪”的泽连斯基抵达罗马,拜会了梵蒂冈教宗方济各,并与意大利领导人进行会晤。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为了让乌克兰胜利而进行的重要访问。根据相关报道的说法,这是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首次到访意大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热情款待了泽连斯基,并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承诺,意大利将会全力支持乌克兰,向乌军继续提供武器。泽连斯基对此表示了感谢。
相比较而言,持有左派立场,年轻时参加过左翼运动,是现如今解放神学代表的教宗方济各就没有那么受泽连斯基待见。他拒绝了方济各参与调解俄乌冲突的提议,坚称必须按照乌方条件进行和平谈判,即俄罗斯撤军、赔款、审判执政集团、再度分裂等等。
随后的5月14日,泽连斯基闪电访问德国和法国。14日上午,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与泽连斯基进行会晤,随后德国总理朔尔茨以军礼接待泽连斯基。泽连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感谢德国刚刚宣布对乌克兰追加的27亿欧元的军事援助,表示这项援助对乌克兰来说非常重要,德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仅次于美国,他感谢德国人民的支持,并且请求德国尽快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先进战斗机。由于乌克兰如今不具备培养飞行员的土壤,现存的飞行员数量也有限,泽连斯基的这一表态实际上就是要求德国空军拨出一批人马,以志愿者或者入籍的方式加入乌军参战,也就是要求北约军队放弃“北约军队”身份,以乌军的名义参战。
对此,朔尔茨没有予以肯定的恢复,表示德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防空武器,足以让乌军撑起一片有限但有效的防空网络。随后两人还一同前往德国亚琛,参加查理曼奖颁奖典礼,该奖旨在表彰对促进欧洲一体化做出贡献的人物,今年该奖被授予了泽连斯基。总的来说,泽连斯基的欧洲“快闪”之旅,虽然没有能够完美实现所有的目标,但仍是一趟收获颇丰、满载而归的旅途。
俄给中国送3份大礼,涵盖粮食天然气出海口相比于泽连斯基在欧洲疯狂收获援助,俄罗斯所能够得到的外部支持就没有那么多了。其中最有能力支持俄罗斯的毫无疑问是中国,但由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恪守中立的立场,因此俄罗斯所能够做的只有推动中俄关系正常发展,并且利用中俄关系的发展来使得俄罗斯的经济进步。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俄罗斯内阁和央行,在今年10月1日之前寻求与中国达成一项政府间协议,促进俄罗斯对中国的粮食出口。按照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2023年初以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向中国出口了12.47万吨粮食产品,占该州粮食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长79%。俄罗斯方面希望尽快结束中俄陆路粮食走廊的建设,更多的通过陆上通道对中国出口粮食,而不是继续依赖黑海海上通道。
除了粮食之外,俄罗斯还在积极推动中俄天然气贸易进步。当地时间5月13日,俄罗斯内阁将一份涉及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协议提交给俄罗斯国家杜马进行批准。根据该协议,俄罗斯将会通过远东线路先中国提供天然气。俄罗斯能源部长尼古拉·舒尔季诺夫表示,这一决定是中俄两国在天然气合作上的重要一步,俄罗斯希望在包括“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这里要多提几句,早期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始终难产,由于日本、韩国的干预,俄罗斯曾一度在安大线和安纳线纠结万分,前者是直抵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而后者更有利于俄罗斯对日韩等国出口天然气。随着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和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现实终究是击碎了俄罗斯人的幻想,让俄罗斯放下了种种忧虑和偏见,开始务实地推动中俄之间直连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
除了粮食和天然气外,俄罗斯还给中国送上了第三个大礼包,那就是出海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公告,同意并批准吉林省进一步扩大现有的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在此之前仅有黑龙江省可以将该地作为中转口岸,此次东三省中另一个没有出海口的省份——吉林,也获得了通行许可权,这被认为将会大大有利于中国东北的经济发展。
这三份大礼包,毫无疑问是俄罗斯决心转向东方的证明。虽然时至今日仍不能说俄罗斯彻底放弃了对于西方的幻想,但在现实行动中,俄罗斯毫无疑问开启了更加理性务实的时代,试图积极推动中俄贸易的发展。2022年两国贸易额增长达29.3%,达到了创纪录的1902亿美元,2024年俄罗斯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四或者第五大贸易伙伴,实现与中国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政治漩涡发酵,中澳还未完全和好中澳之间的贸易是受政治影响十分严重的,并且责任主要在澳大利亚方面。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上蹿下跳的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不久前刚刚加入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该智库是一家新兴的美国左翼智库,对中国有浓厚的敌视情绪。更早之前,他还加入了臭名昭著的反华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可以说,通过反华,莫里森成功给自己积累起了相当的政治资本,但代价却是中澳关系严重受损。
为了给莫里森擦屁股,现任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一直在努力。今年4月,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决定暂停在世贸组织状告中国,以此换取中方同意在大麦贸易商做出让步。5月12日,到访中国的澳大利亚商贸部长唐·法雷尔表示,他对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的会谈“表示满意”。法雷尔向中方提出,在2023年年底前解除对澳大利亚所有的贸易限制,中方并未对此做出直接回应,但表示两国具有高度的经济互补性,应聚焦于长期的经贸关系发展,并愿意扩大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并且着重强调希望澳大利亚方面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
此外,法雷尔还提到,他与王文涛部长的会谈中,谈到了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CPTPP的相关议题。CPTPP的前身是TPP,是一个由美国奥巴马政府发起,旨在在太平洋范围内排除中国的经贸组织,是彼时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所设下的一步棋。但由于特朗普政府的上台,这样一个旨在排除中国,从而达到削弱中国经济实力的组织失去了主心骨,由日本接手艰难维系至今。此前中方曾提出希望加入该组织,这需要获得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所有成员国的统一;但由于中美关系的恶化,中日、中澳关系也受到影响,因此这一进程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有趣的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一篇报道中指出,虽然双方的会谈有积极的进展,但两国远未到彻底和好的地步。中澳双方目前都仅仅是摆出了一个相对善意的姿态,但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已经表示,如果未来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施加的额外关税并未取消,澳大利亚将会重新在世贸组织状告中国。此外,堪培拉还要求中方释放两名澳大利亚间谍。不得不说,虽然中澳关系正在转暖,但其中的危机仍在潜伏。CNN的这篇报道虽有恶意,却也确实指出了一个客观的事实,指出了中澳关系的恢复和发展是一件需要中国方面谨慎和妥善处理的重要外交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