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组“三眼联盟”,美国马仔齐出,欧盟访基辅,中国三招反击

张昭说国际 2023-06-10 22:45:00

2017年的“萨德事件”,似乎并没有让韩国理解何为分寸,尤其是在中美俄大国博弈之间,他们该保持的距离。

这一次,韩国做得更过分了,竟然计划将该国的雷达与美、日连接。如此一来,意味着美、日、韩雷达所接收到的信息,将实现所谓的“同步共享”。

据路透社5月9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日本和韩国将于下月初同意通过美国系统,连接两国的雷达,共享有关朝鲜弹道导弹的实时信息。

虽然,这条信息美其名曰的强调,美日韩连接雷达、共享实时信息是针对朝鲜,而不是针对我们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日韩的雷达,也是能不动声色的把我们也给“罩进去”。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5月9日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了这件事。他就强调了两点,第一点是强调朝鲜半岛问题的本质是政治和安全问题,根源在于冷战残余仍存,和平机制缺失,而美日韩以半岛问题为借口,加强军事合作,无助于化解冷战残余,推动半岛和平机制进程,只会加剧地区阵营对抗风险,破坏各方本就脆弱的互信,损害他国战略安全利益。

这段话,话里话外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说所谓的共享有关朝鲜弹道导弹的实时信息,就是为了掩盖美日韩加强军事合作所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这么做的出发点,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的体现,并且会加剧地区阵营对抗的风险,也就是把东亚这个区域也卷入“冲突”,这将损失他国安全利益,自然也包括我们的利益。

虽然这段话说得很隐喻,但接下来强调的第二点,却直接把话挑明了。

汪文斌话锋一转,又强调了第二点,那就是中韩两国外长在去年8月的青岛会晤时,就妥善处理萨德问题、不使其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绊脚石达成共识。

同时,汪文斌又表示,希望韩方切实按照双方共识,继续妥善处理和管控好这一问题,避免两国关系受到不必要干扰和影响。这是在提醒韩国“请好自为之”。

那么,美日韩计划要连接雷达这件事,真的有那么严重吗?答案是,这件事不简单,已经不是严不严重的问题,而是更像一个“开关”一样,打开了“一叶知秋”的按键,这里的“一叶知秋”指代的是中美关系。

在美国要连接日韩雷达这一刻起,不只是借助日韩两国的雷达24小时不间断的“盯着”、“扫描”我们这么简单。要知道,雷达可不仅仅是监控和预警用的,还可以借助雷达发动所谓的“电子战争”。

换句话说,雷达也是“带刺的”,在战争中是可以“主动进攻”,压制对方的雷达的。试问,美国和日韩接通雷达,意味着一旦开战,美日韩便可对周围国家,实施电子压制,而没有了雷达,对战争的影响可想而知。这一刻,这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还是小事吗?

这说明什么呢?

把那块“遮羞布”挑开,露出来的就是美国在为引爆台海危机、朝鲜半岛危机做着战前准备。至于这个“站前”究竟要等一年,还是三五年,这件事不好说。但美国已经在为随时可能引爆的军事冲突,按部就班的落实着准备工作。

别说什么不可能。

小张就问大家一件事,如果咱们也在美国的家门口,比如巴西、古巴、阿根廷又或者墨西哥,也“整出一个”雷达连接、雷达信息共享,美国可能接受吗?

眼见自己的“老大哥”又在搞动作,身为“五眼联盟”中的新西兰和加拿大都坐不住了。

新西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近来加入了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主任刘文雄整出的《原住民族经济贸易合作协议》,并且还成为创始成员。

不止如此,早些时候,也就是3月21日,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呼吁,本国出口商不要过度依赖中国,应该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开拓多元化业务。

随后,没过几天,新西兰国防部长安德鲁∙利特尔又表示,该国正在与“奥库斯”成员国讨论合作。潜台词就是,哪怕不加入,也会签署一些军事合作协议,而这些协议背后,其实等同于加入了,就差“公开宣布,我们是奥库斯的人”。

这一刻,新西兰现任总理希普金斯一改阿德恩时代的新西兰“中立原则”,开始倒向,或者说“回归”所谓的“五眼联盟”,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圈,并随着美国一步步的对华“亮剑”。

与此同时,加拿大也坐不住了。眼见新西兰越来越出“风头”,决定玩一把“大的”,直接挑明就是在针对我们。

5月8日,加拿大基于个别媒体和政客所谓“中国干涉加内政”谎言,公然宣布我馆一名领事官员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该领事官员限期离境。

加拿大在干什么?

别看只是宣布了一名领事官员为“不受欢迎的人”。但是,这件事一方面挑衅性极强。另一方面,当我们对等驱逐之后,加拿大还可以借此,掀起一场由加拿大开始,或逐步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甚至是G7、欧盟国家一起参与的针对我们的“外交战”。

很显然,加拿大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扔鱼饵”,或者叫作“抛砖引玉”,等我们“上钩”之后,再“裹挟”西方世界一起对我们出手。

够阴险吧?

正如“卖拐”那句经典的台词:“哎呀呀呀呀呀,防不胜防啊!”

所以,现在的中美博弈背后,有一群美国的“马仔们”帮着美国,给咱们“下套”。

这边在下套,另一边,也就是欧盟那边也开始“行动起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竟然亲自跑去基辅。

5月9日,冯德莱恩抵达基辅,并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见了一面。见到欧盟来的“老熟人”,泽连斯基显然很高兴,尤其听到冯德莱恩亲自表示,在欧盟计划框架内,来自欧洲仓库的大量弹药已经提供给乌克兰或正在运往乌克兰的途中。

这一刻,泽连斯基心领神会。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以前的武器给你了,现在还有一批武器正在运过来的途中,司机同志你是不是可以开打了?”

泽连斯基一边拍着胸脯,一边表示:“别着急,我还准备了一出好戏。”于是拍了拍手,好戏正式上演。

到底是什么“好戏”呢?

原来,泽连斯基将5月9日,也就是苏联时期的“卫国战争胜利日”,同时也是德国投降书生效的这一天,改为了“欧洲日”。这背后的意味,更像是在说“二战的胜利,是欧洲人努力的结果,与你俄罗斯无关”。潜台词,就是不把俄罗斯当成欧洲人,更不把俄罗斯当成二战的功臣,否认了作为苏联继承人俄罗斯,在二战时期付出的牺牲。

更深一步讲,这就是在“挑战”甚至是“辱没”苏联先辈在二战中付出的惨重代价。这一招,绝对触碰了俄罗斯人无法容忍的“红线”。

这一幕,可气坏了素有“外交铁娘子”之称的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称,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账号上直接痛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为“叛徒”,是“犹大的新化身”。

她直言不讳地表示:“他(泽连斯基)永远地背叛了他的祖先:既背叛了那些在红军队伍中战斗的人,也背叛了那些在集中营中遭受折磨和被折磨致死的人,还背叛了那些在后方为了胜利而工作的人。”这番话,说的很重,尤其不符合她的外交发言人的身份,但是还是说出来了,因为不只是她,也包括俄罗斯上下,都很愤怒。

更气人的是,冯德莱恩还来到基辅,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毫无阻拦的意思。这一刻,泽连斯基与冯德莱恩一起,将欧洲彻底推到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但是,我们也知道,这就是基辅方面的激将法,也是泽连斯基与冯德莱恩给欧洲与俄罗斯一起“设的一场局”,就像是加拿大此前给咱们设的“局”一样。

可问题是,咱们会这么轻易的“入局”吗?

于是,中国做出了三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汪文斌对加拿大亮出了中方先礼后兵的态度。

5月9日,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称,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从不干涉别国内政,所谓“中国干涉加拿大内政”完全是无稽之谈,是对中方的污蔑抹黑和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操弄。如加方不听劝告,肆意妄为,中方必将坚决有力回击。

不禁要问,我们为何不直接回击呢?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外交风波”,而是一场外交领域的“交锋”。不是做给对方看,而是让国际社会一起看到加拿大、美国以及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到底是如何搅动国际风云、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对错。

一次两次或许对国际社会的触动不大,但次数多了,大家也都知道美国、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以及那些跟着美国走的西方国家,到底有着怎样不堪的“丑态”。

先把他们“晾一晾,晒一晒”,让国际社会在这里走过、路过、看过,不能错过,一定多了解西方的“胡来”。

第二个动作,中国商务部也出手了。

从2023年5月10日起,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建议,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西方不是对着咱们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给他们留面子呢?该如何“公事公办”的反倾销,绝对不留情面,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敲打”有效果,大家可以互相理解、彼此适可而止。但如果给了你们“脸面”,但偏偏不懂得珍惜,那么我们的反击,将陆陆续续在赶来的路上。

第三个动作,那就是中国外长访问欧洲3国。

既然欧盟被美国“裹挟”的不成样子,尤其冯德莱恩表现出了对美国的“极度信任”,一副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样子。

既然如此,我们这一次去欧洲,不访问欧盟了,而是访问对点的国家,而且有三个,分别是德国、法国和挪威。

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布,应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法国外长科隆纳、挪威外交大臣维特费尔特邀请,秦刚外长将于5月8日至12日访问德国、法国、挪威。

这次访问到底干什么去的呢?

究竟是谈经济合作,还是化解目前中欧关系存在的分歧,又或者斡旋俄乌冲突呢?

这些其实都有,但又都不是重点。

这次访问真正的“重点”在于,欧洲3国,以及中国想要向外界共同传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中欧双方并不希望脱钩。

尤其在部分欧盟国家,像是波罗的海三国、捷克、波兰等“亲美系”的欧盟成员国一阵“渲染”之下,仿佛欧盟与中国早已“分道扬镳”,但实际上中欧关系的利益绑定,或者说是合则两利远远要大于“分则两害”。

欧盟不希望失去中国这个合作伙伴,但部分亲美的欧盟国家,偏偏想的是如何拆掉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利益联系。

不得不说,现在的欧盟内部,那叫一个“山头林立”,乱成一锅粥。

眼见中国外长要访问德国,这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出现了。他于5月9日在斯特拉斯堡纪念“欧洲日”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耐人寻味的表示,称中国的行事方式越来越像对手和竞争者,而非合作伙伴。

对于这句话,大部分人的理解是,“看看,看看,朔尔茨就是不靠谱。此前访华还一副是中国朋友的样子,如今又换了一副面孔,指责我们不是他们合作的伙伴。所以,欧洲人的话,不能太相信。”

但是,小张却认为,朔尔茨这是在“放烟雾弹”,但不是为我们准备的,而是为了迷惑西方国家,为接下来朔尔茨与秦刚外长的会面,创造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有点像“苦肉计”,只是“苦肉计”的对象换成了“中德关系”。

最后,小张认为,这次访问欧洲三国行,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我们不妨耐心等待。那么,“惊喜”究竟会来自哪里呢?不排除,中国又一次“斡旋”、缓和德法关系,为接下来一起斡旋俄乌和谈创造“共进退的条件”。

值得期待,更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

0 阅读:45

张昭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