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而纵观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在美国的盟友体系当中,日本和华盛顿“钦定”的战略对手——中国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微妙。
一方面碍于美国的要求,日本在口头上,对华政策非常的激进,对于国内不断抬头的右翼势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方面,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日本人又非常的克制,所谓涉及台海战争大背景下所举办的演习,大都也是以冲绳地区民众的撤离为主。而这种出工不出力的态度,显然引发了美国方面的强烈不满,
美国官方喉舌《纽约时报》在5月18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目为《日本不能再推卸责任了》。报道中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日本一直在推卸责任,在美国的盟友体系庇护下,日本虽然为美军提供了基地,但是,日本的军费开支,却完全和他的财政水平及国土大小完全不符,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同时还对美国“分担更多”的要求,表达了强烈的抵制。
长期以来,美国都默许了这种行为,但《纽约时报》强调,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威胁到了日本的领土和基于民主、自由贸易、尊重人权所形成的国际秩序,日本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用极低的军事开支来“站住脚”。
按照传统观念,美国和西方国家,也就是欧洲国家的联系比较深刻,这是一种基于传统和历史的联系。但现如今的情况出现了改变,中国正在试图获取东亚地区的主导权,日本则是这场地缘政治竞争当中的关键,盟国必须意识到日本的重要性,最终促使让日本摒弃观望的态度。
报道中还提及,从冷战时期开始,日美之间的态度就非常微妙,在苏联击落美军的U2高空侦察机之后,赫鲁晓夫威胁攻击这些飞机的驻扎基地,这就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反美浪潮,民众要求日本结束和美国的同盟关系。虽然这场风波最终被压了下去,但日本领导人在随后的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当中,依旧对参加“盟军”,抱有极大的抵制情绪。
同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身份,日本对于军力重构这件事,拥有极大的国内政治阻力,尤其是《和平宪法》的存在。
美媒以“强大的中国”恐吓日本去年12月,日本通过了占GDP 2%的军事开支草案,如果最终落地,日本将成为继中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军费开支国,但《纽约时报》同时强调,正如德国对于增强军费承诺的“反悔”一样,日本无法保证这些承诺能最终落地,而且即便是真的这么做了,程度也可能“不够”,因为现如今的中国“过于强大”,而华盛顿的精力被分散出去,无法专门着眼于东亚地区.。
所以日本必须作出选择,日本可能继续推卸责任,希望美国能够维持平衡局面,日本也可能会结束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安抚中国。但这两种选择对于日本这样的“前线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在完全奉行反华路线之后,日本的历史地位将和冷战时期的西德无异,即成为一个受到高度威胁的地缘政治核心,并着力于构建强大的防卫能力,日本现如今的占2%GDP的军费开支,依旧低于国际主流的2.2%GDP占比,想要威慑中国,依旧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我看来,美国媒体的这一篇报道,与其说是敦促日本加强军事投入,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倒不如说是对岸田文雄政府的一份“恐吓书”,塑造所谓的“强大中国威胁”,鼓吹美国的实力不济,为东亚地区的全面军事化做准备。而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无论岸田文雄愿意不愿意,日本防卫省必然会斥巨资购买先进的美制武器,这又能极大的缓解美国现如今国内的通胀危击,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而且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说,日本的地理位置已经注定,无论日本投入多大的军费开支,都难以和中国实现所谓的“战略平衡”,换句话说,美国媒体所鼓吹的日本“防卫刚需”,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无底洞。而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日本作为一个非正常国家,其命运似乎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之后,早就已经注定,也就是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1号炮灰”。
台海开战,只有三个国家会帮助美国当然,在聊日本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绕不开的另一个话题,就是现如今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无论是日本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是韩国的“台湾问题是世界性话题”,都让这一个东亚地区的火药桶再次蒙上一层阴影,而作为主要棋手的中美两国,一旦擦枪走火,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几乎是100%。
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公开了一份名为《美国在印太地区主要作战行动》的评估报告,内容指出,如果印太地区发生大规模冲突,仅有三个国家会帮助美国。
在这一份报告当中假定了四个紧急事态,分别是南海战争,台海战争,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朝鲜半岛局势崩溃后的维和行动。这三个国家则分别是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因为韩国虽然注重美韩的军事同盟关系,但不会介入朝鲜半岛以外的其他冲突,而泰国也没有明确表明,在自身没有遭到攻击的情况下,向美军提供援助。
至于印太地区的其他国家,比如说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他们都有很强的不结盟传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会愿意参加一场与自己我无关战争。新西兰和菲律宾则是没有任何的航空资源来参加战争,他们甚至会刻意去“远离战争”。
报告当中还认为,即便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日本这三个国家有能力协助美军,但因为其本国的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无法在第一时刻给予足够支持。
中美未来之战,小国恐怕不敢插手在我看来,这份兰德智库出台的报告,从专业性上来说还算过关,美军在亚太地区执行境外军事行动的最大问题就是法理依据,比如说日本和美国所签订的《日美同盟安保条约》,其主要条款是在一方遭受攻击时,另一方有义务出兵协助,但并没有阐明,在美方主动发起战争的情况下,当事国是否有义务提供相应支持,而且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尤其是西式民主国家,想要合理合法地参与一场战争,往往需要走长达半年的流程,其中还有国会不同党派之间的相互扯皮,包括但不限于,战时物资的采购拨款、军人特别津贴拨款、弹药采购拨款、士兵交战权立法、国家战时状态表决等一系列琐事,而等到一切手续都准备好,才是最后的宣战,在这个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单纯从军事层面上来说,兰德智库所假定的这四个大背景,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中国,现如今解放军配备的弹道导弹,射程范围已经能涵盖到第二岛链。即便美国能获得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支持,相关基地也会在第一时间遭到摧毁,这就是解放军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所确立的“体系破击”战略。
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东亚地区未来爆发的战争,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俄乌之间的冲突,俄方对北约援助国家的畏首畏尾,不敢打全面冲突,不敢打大仗,极大的影响了战争的走向。而中美之间的潜在冲突,是东西方阵营之间的较量,中方也有同美国及其盟国全面开战的军事底气,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基于这几项前提条件,我认为,如果东亚爆发军事冲突,恐怕会是中美之间的双方较量,属于两个巨人之间的搏斗,没有任何国家敢于轻举妄动。
强调“一个中国”+经济不脱钩,G7对华示好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正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集团峰会上。5月19日,美国路透社透露了G7峰会的联合声明草案,七大工业国将继续同中国开展建设性的稳定关系,内容指出,鉴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作用和经济规模,有必要和中国进行合作,似乎对华释放了示好的信号。
G7集团强调,他们的政策不是为了伤害中国,也不寻求阻碍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一个遵守规则且不断发展的中国,符合世界的利益,G7集团将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和中国打交道,而不是经济硬脱钩与闭关锁国。
但同时,G7集团国家意识到,他们的经济需要实现多元化以去除风险,还减少对于关键供应链的依赖,对非法技术泄露和数据外泄等行为进行沟通打击,最终培养“抵御经济胁迫”的能力。
报道还提及,草案当中,还明确提及了对中国东海以及南海地区的关切,在重申支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确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而对于南海地区,G7集团认为,中国在南海的“扩张性”和主张没有法理依据,反对中国在南海实施的军事化行动。同时草案还呼吁中国向俄罗斯施压,要求莫斯科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侵略”。
G7并非真的“善待中国”单纯从这份草案的内容上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些个工业大国在对华态度上似乎出现了软化,不再是用“系统性对手”、“挑战者”这样的敌对词汇,而是言简意赅的阐述了和中国打交道的重要性。
但我们如果仔细看会发现,虽然G7声称不伤害中国,不阻碍中国,但内容当中所提到的“经济胁迫”,就是暗戳戳的针对中国,或者换句话来说,这个词就是为中国发明出来的。一个国家在政治层面上对中国实施挑衅,进而遭到了中方的贸易反制,这就被他们称之为是一种“经济胁迫”。
而且所谓的“遵守规则”,更是让人贻笑大方,试问又是哪些国家,正在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又对中国出口的商品追加高额关税?西方集团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难道不是一种发达国家欺负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技术、经济等领域实施霸凌的不公平规则?
现在G7鼓吹中国“遵守规则”,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们想希望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哪怕挨了美国的无端制裁,也要像100多年前一样对你们点头哈腰,感谢出手仗义?恐怕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不会接受。
至于说现如今的台海问题,中方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强调台海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域外国家无权干涉,G7集团忙着把中国的领土完整问题,和所谓的“全球视野”挂钩,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干涉中国内政的野蛮行径?而且硬要说改变台海地区现状的始作俑者,任何一个智商健全的人都知道是美国。如果不是美国官员的窜访台湾地区,如果不是华盛顿安排的“蔡麦会”,中国军队又怎么会举行大规模实战演习进行反制,以震慑岛内的“台独”势力?这种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论据还是省一省。
现如今中国和西方集团之间的矛盾,根源是显而易见的,西方国家依旧未把中国当成是一个大国所看待,依旧抱着几十年前的心态和中国打交道,以所谓的意识形态大旗为导向,用经济制裁为手段,妄图逼迫中国在自己的合法权益上做出让步,如果持续下去,中西方之间的交往,显然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