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觌贬谪诗·之一

安荷评书法 2024-09-05 02:20:58

原创2024-04-10 07:47·三近居士

五言诗《闻贬》:

谁令醉尉怒,端是丞相禛。交疏白眼见,愁绝翠眉颦。

迟暮仍三黜,惊窥有四邻。还将万里眼;笑索岭梅春。

《闻贬》是孙觌在被大奸臣秦桧诬陷遭贬,已听闻自己要被流放千里之外的岭南广西象州的时候写的。但此时,还未开始南迁。

该诗真切地描述了孙觌遭贬的起因和愤懑不屑的感受:正是因为丞相秦桧那厮作的“好事”,才会让那些醉鬼般的爪牙恶狠狠地对我发怒,恶眼相对。他们这样诬陷我,让我家中妻子忧心如焚,愁眉不展。唉,到老了还要遭再三贬黜,吓坏了四方邻居。虽然我将要万里流放,那就咱走着瞧吧,我会笑看春梅花开时。

都说古代中国文人的传统,由获罪贬谪而总会滋生出无数的诗词咏叹,历史上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都出自诗人大起大落之时,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啊。孙觌面对仕途这断崖般的绝杀,更何况遇陷遭丧妻失女的大悲,孙觌悲愤地写下了这首五言诗《闻贬》。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三月十九,以众证定赃罪,孙觌落龙图阁待制。按大宋律,由于官员获罪,原官职冠名都必须去掉:“孙觌仲益亦以赃罪去左字,但自称晋陵孙某而已,至绍兴末复朝奉郎,乃始署衔。”见《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记载。

这里普及一下宋代小常识:“左字”,说明孙觌是因“进士及第”而获的官职。如果是“右字”开头的官职,说明是因“世袭”或“荫补”而获的官职。

绍兴二年(1132)四月初七,52岁的孙觌被除名,象州羁管。“李光为吏部侍郎,因上疏言前知临安府孙觌,受诸县献钱四万贯及盗取缴赏库金银,并粜官米,受百姓财万计,于是以光疏作言章行出送大理寺至是狱,具众证觌坐受钱一千八百贯,诏贷死,羁管象州。”见《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又如,高宗绍兴二年闰四月,左朝奉郎孙觌坐前知临安府赃污,贷死除名,象州羁管(《宋史·卷二十七·本纪》)。“(绍兴二年闰四月丁酉)左朝奉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孙觌除名,象州羁管……有司言觌自盗,当死,诏贷死免,决剌所过, 发卒护送,连坐流徙者又三十余人。”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三《宋史》卷二十七亦载。

就是这场无妄之灾,使得孙觌“妻章氏,积忧成疾,六日而亡。兄弟离散,孤幼失所”“八岁之女,遂失怙恃,疾病弭耳,亦陨其命”。孙觌被诬陷造成如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之惨境,难怪孙觌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皇帝申冤,如此“泣血书词”,不过为“吁请天命”,还自己一个公道。

这里,需要特别提示,为什么史料直闻有《闻贬》这首诗,却不见刊出呢?经过仔细分析、对比了明抄本与四库本差别后,终于发现这首诗藏在了《鸿庆居士集》卷二里《宿太湖口二首》同一名下。

而在《常州先哲遗书(后编)》中,《宿太湖口二首》却名为《太湖阻雨》而且仅有一首。见《常州先哲遗书-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诗。而明抄本《南兰陵孙尚书大全集》卷十二,古诗,第一首便是《闻贬》,第二首题作《太湖阻雨二首》,并多了《溺灰不辞辱》一诗,其实,是《闻贬》其二。原题注有绍兴壬子闰四月按:明钞本第一首题作《闻贬》,第二首题作《太湖阻雨二首》,并多“溺灰不辞辱”一诗。今不动诗题,补入多出诗。绍兴壬子(二年,1132年)闰四月。这正是孙觌遭秦桧诬陷被判象州稽管的时间。

另外,再从诗的意境描写来看,第一首诗的确与留宿太湖无甚直接关系。而第二首《闻贬》其二也是讲的面对酷吏的场面:“百首对泷吏,锌汗愧逐臣”就是最好的佐证:

百首对泷吏,锌汗愧逐臣。溪山不改色,风雨解留人。

轗轲知天意,漂浮任此身。纷纷小儿女,何必泪沾巾。

面对酷吏的孙觌,面不改色,青山知我,风雨喊冤。只是一想到自己年近老还遭贬谪,想到离开儿女,泪沾衣,不免心生唏嘘,内心不免无奈惆怅。

接下来《宿太湖口》或叫《湖口阻雨》诗,其意境却与留宿太湖上情景非常吻合:

溺灰不辞辱,箕踞未易诃。仅免遭田甲,谁能让尉佗。

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酒中有真觉,一梦到无何。

见影印文渊阁四库本《鸿庆居士集-宿太湖口二首》卷二

夜幕之时,光影稀疏,翠烟岱山,好一副自然光景。在太湖上遇雨天,老天爷都知我冤,不要让我走,要留我啊。

在细细品读了孙觌这几首诗作,与遭贬的大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遭贬的孙觌这不正是为了自我保护,故意把这二首诗,去其《闻贬》诗名,将其藏在《宿太湖口二首》里麽?原来如此这般。孙觌绝对不想让他“恩师”东坡先生就因一首诗的“乌台诗案”再在他自己身上重演啊。湖口,也许就是吞噬生命的虎口吧,这难道只是臆想,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残酷现实吗?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正是孙觌被奸相秦桧诬陷遭迫害,成为其仕途断崖式分水岭的一年,孙觌遭诬陷也是无数大大小小遭秦桧文字狱迫害中的一小件。也正是从这年开始,残酷的现实将孙觌从一个“早达”于仕途高高在上的“词臣”变成了一个“中穷”的实实在在的诗人。

是啊,孙觌离开了朝廷中枢,离开了相互倾扎的体制,可是,大宋并不缺一个忙忙碌碌的官员,却不能少了这样一个以诗文著称的文学鸿儒与书法大师。孙觌现存的大多数诗文都是从这时开始有记录的,官书不记,自己记,真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啊。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虽然被高宗皇帝下诏免死,孙觌还是含冤负罪开始了千里迢迢地谪迁岭外象州之行。离行那日,孙觌在临安出城门,知道的人不少,但来送的人则更少。他凝望这二度任知的临安都城,遥想徽、钦二宗丢失帝国的汴京开封,离开曾经倾注半生心血的大宋朝廷,终结了他作为政治家在朝廷上的词臣的角色。他无奈的脸上,只有心力交悴的表情。

0 阅读:0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