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府·枫桥寺(大宋词臣孙觌系列·三)

安荷评书法 2024-08-10 21:32:37

首发2024-03-06 08:34·三近居士

宋朝的平江,就是现在的苏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金兵入侵北宋,大宋朝廷风雨飘摇之际,孙觌曾两度出任平江知府。 一次是建炎二年(1128)正月至八月,由显谟待制(相当于皇帝顾问)出任;一次是次年四月至闰八月。时间均不长,但在苏州却留下许多诗文,特别是关于寒山寺的关键史料,尤为珍贵。

孙觌自任平江知府之后,与苏州佛教界往来密切,与寺僧结下深厚友谊,曾为诸寺作《记》《铭》《赞》多篇,今留下文字的计有五篇:《枫桥寺记》(又称《寒山寺佛塔记》)、《能仁寺重铸塔铭》、《宝华寺新钟记略》、《西小湖灵泉赞》、《无碍院普贤应梦记》。同时,孙觌与苏州高僧还有诗歌酬唱,对法迁作了画赞。孙觌重游平江府,他写下《平江府枫桥普明禅院兴造记》此记当是王珪改”封”为枫”后,最先记载枫桥寺而不是记载寒山寺的文章。姑苏枫桥”本名”封桥”,宋丞相王珪改“封”为”枫”,而成“枫桥”。孙觌此前任上,曾给高宗皇帝上书奏折《枫桥砌街疏》

那时,姑苏寒山寺那时不称寒山寺,唐前为”妙利普明塔院”,唐宋时期称普明禅院或名枫桥寺,元末顾仲英始用”寒山寺"之名。现存史志里找不到丞相椰公王珪书张继诗改名之前有关于寒山寺的记载。南未四大家范成大(1126-1193)《吴郡志》载:“誉明神院即枫桥寺也。在西十里,旧妙利明路院也”。

关于枫桥,主要有四种题目:唐本《夜宿松江》、《夜泊松江》、宋本《枫江夜泊》、《枫桥夜泊》,而以《夜宿松江 》《夜泊松江》为早。原题作《夜泊松江》,宋以后改为《枫桥夜泊》,第二句“江村渔火”又误作“江枫渔火”。唐崔信明诗“枫落吴江冷”孤句横绝。“枫”也是吴江一景,不少人都将它入诗。如: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见唐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窗前枫叶晓初落,亭下鲈鱼秋正肥,见宋何沟《臞庵》丹枫叶落霜初肃,白苇花开月倍明。见元萧国宝《夜过吴江》

孙觌在其《平江府枫桥普明禅院兴造记》中记载:“枫桥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漕河,俯官道,南北舟车所从出,而巍然独无恙,殆有数矣。寺无石志,按《吴郡图经》,实妙利普明塔院,而不着经始之岁月。唐人张继、张祜尝即其处作诗记游。吟诵至今,而枫桥寺亦遂知名于天下。”

而清大学者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 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 其名独脍于中国, 抑且传诵东瀛。 余寓吴久, 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 无不能诵是诗者。”这里的“孙一诗”指的就是孙觌的《过枫桥寺示迁老》

寒山寺在明以前地方志中并无记载,唐元和时希迁禅师(曹洞宗祖师禅顿悟派)扩建伽蓝而以诗僧寒山子命名的说法,只见于元末明初姚广孝写的《寒山寺重兴记》,最早收于明崇祯《吴县志》。这篇文章主要是记述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重建寒山寺的事,其中记道: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寺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

唐诗人张继赋《枫桥夜泊》,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天下传诵,于是黄童白叟皆知寒山寺也。明朝姚广孝文章作于永乐十一年,或为伪作,十几年以后,王鏊修了《姑苏志》,不仅没有姚广孝这篇文章,在记述寺庙明初的历史中也没有提到深谷昶禅师重建寒山寺这回事。寺庙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枫桥寺始定称寒山寺。唐代禅师怀海编定的《百丈清规》明确规定“五更钟鸣,想念偈云,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谈到张继《枫桥夜泊》诗:“句则佳也,奈何三更不是撞钟时。” 夜半钟声的真实性,从此众说纷纭。《唐诗摘抄》持论公允:"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寒山寺志中记载:“石头希迁禅师在妙利普明塔院址建寺,题额寒山寺,石头希迁禅师是禅宗临济派祖师,仪轨上遵禅宗《百丈清规》,可能南宋以后,枫桥寺寒山寺才把夜半钟设为定轨。”

据《寒山寺志》载,寒山寺已越一千五百余年,迭遭毁坏,碑刻散失,为数不少。其见诸史志者,有宋王硅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第一块诗碑);宋孙觌撰书《枫桥寺记》;明姚广孝撰写《寒山寺重兴记》;文征明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第二块诗碑);唐寅撰书之《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等,弥足珍贵。碑刻虽存,但以年久剥蚀严重,字迹难辨。

孙觌还作了一些与当时苏州佛教界人士交往的诗。与寒山寺有关的,就有五六首。例如《示枫桥温老》一诗,似是给寒山寺长老的赠诗。他在诗中描述了枫桥寺的情景,寺在苏州高城西面的古道边。一旁的运河中,“白浪喷鹚首”,陆路上,“黄尘送马蹄”;南来北往,十分繁忙。在世尘的浑浊中,只有温老“一榻有高楼”,悟透人生,超然物外。

《枫桥璨书记出示近诗赋长句为谢》一首七律,赞场了枫桥寺璨书记青鞋竹杖,与山水溶为一体禅意诗情,表达了欲再次班草河桥、重临寺院论禅的真挚心情。

《读灵岩圆首坐诗卷二首》,说自己与圆首座在邂逅于春秋馆娃官遗址的灵岩寺中,愤扬圆首座的诗具有佛性,创作时“万境崩腾到笔前,飘飘落纸似云烟”,诗艺十分精湛。

《能仁寺悟上人来枫桥访余索诗赋两绝句》,主要是用贾岛、孟郊等用功作诗的典故,说明少年时作诗的艰难与晚年抛却诗艺,进人“维摩不二门”的洒脱情态。

《吴江教院首坐索诗赋一首》是孙觌晚年之作,总结自己的一生在石火电光与故纸堆中度过,悲叹自己老而无用,只有虚名耽误世人的事实。

孙觌与苏州僧侣过从甚密。他为寺院所作诗文,并不都是他在苏州当政之时,而多在落难之后,可见他们与僧侣情谊之深。他亲自为之题诗作文的寺字有寒山、能仁寺等六七首,而这一些寺宇大多长期保持了苏州佛寺重镇的地位,直至今日。孙觌与当时苏州高僧交往亲密的有枫桥寺迁老、温老、璨书记,能仁寺行和、悟上人,虎丘寺沼老、灵岩寺圆首座等,均已修缮一新。从孙觌的诗文可见苏州重要寺院的住持、方丈及其活动。虎丘云岩寺留下的宋代资料甚少,但从诗中,可知南宋时该寺有一名僧沼老,是从豫章(今南昌)出生的诗僧,善于写诗。用典恰当,诗风工整。

孙觌的诗文对于寒山寺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寒山寺的沿革介绍中,一般认为寒山寺在宋嘉祐间(1056一1063)赐名“普明禅院”,又称枫桥寺。但孙觌所作《枫桥寺记》,另作名《寒山寺佛塔记》,证明宋时“寒山寺”之名仍在照习惯流传。又如,南宋初年,寒山寺的破坏,有人以为是兵火所延。而孙觌以亲历者的身份指出,处于“枕漕河、俯官道、南北舟车所从出”的寒山寺,傲幸脱于战火,但逃不掉“官军蹂践”,而致寺僧四散,墙坍瓦残。可知,在封建时代,即使是“官军”,在战乱时,亦可能成文化的破坏者。

《枫桥寺记》详细记载了南宋初年寒山寺修缮的成果。由于法迁等人四出募捐,筹集资金,铢积寸累,使全寺无室不修,“扶颠补败,栋字一新,可支十世。”特别是该寺水陆院“严丽靓深,…尤为殊胜。”而修北宋初的七级浮图,“更三年而后就,”费工最巨。孙规此语,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后再建普明宝塔的重要依据之一。

读孙觌的诗文,可证寒山寺是苏州文化活动的中心所在。当时寒山寺住持除了迁老以外,似还有温老,他们都喜欢诗文。迁老在枫桥寺落成后请孙规写《枫桥寺记》。温老与孙规有诗词的唱和。枫桥寺内还有一个璨书记的僧人或居士,与孙觌亦有赠答。他把近作的诗赋长句出示与孙,请求指教。孙觌为此作诗表示谢意。可见两梢之密。

0 阅读:4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