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庆居士孙觌(大宋词臣尚书孙觌系列·八)

安荷评书法 2024-08-15 21:46:34

首发2024-03-18 07:44·三近居士

提起居士,以为都是出家人,其实不然。居士是佛家弟子的一部分,没有出家的佛家弟子称居士,已经出家的佛家弟子称僧尼。“居士”,它的词义是:居出,梵语叫“迦罗越”。指代在家里修行佛法的佛家弟子。自从佛教传入我国后,“居士”虽然也用于称呼“积财而布施之士”,但一般情况下取它的本来意义“居俗而信佛之人。”

中国古代,虽未出家但信佛习佛的“居士”很多,特别是,这名词还常成为文人雅士的自称,如唐代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连大才女李清照,都好这口,号易安居士。

很多居士的名字来源于佛经的文字。比如青莲居士。另外有的居士是自己根据住所、喜好等取名的,比如杨柳居士。还有的是将自己的本名加上居士二字形成的,比如东坡居士。当然有的是为了鼓励自己警醒自己的名字,例如笔者的号"三近居士“,取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之意自勉。

子曰: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孔子说:“爱好学习的人接近智,努力行善的人接近仁,知道羞耻的人接近勇。知道这三项的人,就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就知道怎样去治理天下国家了。”好学、力行、知耻是修养自己的基础,从它们入手,我们可以很容易具备智慧、仁爱、勇敢这三种美德,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要知道,大宋词臣尚书孙觌取”鸿庆居士“是非同寻常,据南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七记载:“(建炎三年闰八月戊寅)龙图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孙觌罢,仍夺其职,以言者论觌尝建明王安石常平聚敛之法也。” 未几,孙觌又奉命提举南京(今商丘)鸿庆宫。君不知,鸿庆宫,原名圣祖殿,是祭祀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宋太祖赵匡胤在宋朝南京(今河南商丘)所建的赵宋宗庙。而这于当时因言“论王安石常平聚敛之法 ”而获罪贬官的孙觌,可谓“因祸得福”。

说到鸿庆宫,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乙卯,詔陞应天府为南京,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政和二年, 南京鸿庆宫道士孟若蒙进状言:‘本宫每遇正月初四日为创业之日,修设斋醮,乞置节名,以永崇奉。’”

据《宋史》记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七月,赵匡胤来商丘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而发迹,显德七年(960年)春便发生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开国皇帝。因他曾抽签问卜于宋州有“天子命”,又在宋州发迹,所以,国号为“宋”,因商丘主火,故被誉为火德皇帝。

赵匡胤登基后,念念不忘在帝喾祠抽签问卜之事,所以于开宝六年(973年)下诏大修了帝喾陵寝。宋真宗认为赵氏之所以得天下,是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因此,于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升应天府为南京,居陪都地位,至今商丘还有赵匡胤当年的拴马树和消闲避暑的清凉寺。据《商丘县志》记载:“太祖名匡胤,姓赵氏,涿郡人。周显德六年为殿前都检点。七月为归德军节度使,明年春帅师御汉兵至陈桥驿,将士推戴,自立而还。遂代周受禅,改元建隆,定大号曰宋,以尝领于宋也。在位十七年。”

北宋有四京:宋朝建立初,沿五代旧制,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东京,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以大名府(河北大名县)为北京。

商丘作为赵宋王朝的潜龙之地,有着其特殊历史地位。它是北宋陪都南京,在两宋历史上位置特殊,既是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又是南宋肇始之地。

南都鸿庆宫在此的兴建,成为赵氏皇族朝拜之地,年年祭祀。即使赵构在南京称帝之前,也是先到鸿庆宫去祭祖方才登基,遂开高宗中兴之祥,由此开启南宋。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从东京(今开封)率众臣前来应天府(今商丘)圣祖殿祭拜先祖,下诏升应天府为南京。并赐宴三日,大赦天下,奖赏有功之臣,减免百姓有关赋税,使之成为商丘历史上的一件盛事。应天府上升为南京后,因宋太祖发迹于宋州,于是便在南京建“三圣殿”,奉祀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其父圣祖赵弘殷。

三圣殿又名鸿庆宫,宋人刘攽曾写《鸿庆三圣殿赋》,赋中写道:“于是太祖乘火而帝,继益之功,在祚吉土。曰:“惟商丘是为星火大辰之居……而宋以来,火帝兴于火墟。”并作颂曰:“崇崇商丘,大火主兮。”同时,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称“归德殿”;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奉宋太祖、宋太宗像侍于圣祖之侧,名神御殿,又名三圣殿。真宗置直宫官奉祀,日事献酌。宋真宗颁布的《建鸿庆宫诏》。

另外,宋代刘攽的《鸿庆宫三圣殿赋》更是详细阐述了建原庙于商丘的缘由,是因商丘古乃嬴姓赵氏的血缘圣祖伯益主要活动地域;嬴赵后裔赵匡胤在此“顺应天人”乘火德而称帝,是先祖伯益圣德之报。见宋刘攽 《鸿庆宫三圣殿赋》

根据宋朝的宗法礼制和官史制度,主管鸿庆宫事务的官员名称为提举,此职位虽说事务不多,平时比较清闲,但对此任此职位的人要求较高,多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学识渊博之人、级别较高之人。凡任鸿庆宫提举的,要么是皇族,要么是德高望重之人,要么是文坛巨匠,如提举赵令稼是宋徽宗的堂兄弟,范仲淹的三子提举范纯礼(崇宁五年(1106年)后升为宰相,再如大书法家米芾、著名词人周邦彦于宣和二年(1120年)、博士游酢、龙图阁待制陆蕴、著名文学家晃补之、朱熹(于绍熙二年(1191年)等都先后任过鸿庆宫提举。

目前,依据史载查,居此位的还有:孙觌、郑獬、周邦彦、游酢、吴居厚、徐处仁、莫俦、黄畴若、晁补之、马默、欧阳真等。宋代诸多名人和鸿庆宫有密切交集,如苏颂在此朝拜后作有《元日鸿庆宫朝拜二十韵》。苏辙有《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鸿庆宫祭神敬祖的过程是非常隆重威严。所以,孙觌是非常看重大宋这个荣耀名份极高的头衔,因此,用南京鸿庆宫居士自居,并且是这么多大宋名人中唯一一个以“鸿庆”自居的宋人。后来,孙觌的文集便以此来命名《鸿庆居士集》。从此,孙觌就以“鸿庆居士”自居。孙觌还在这里创造了源于商丘的一个成语:“呼风唤雨”。可见孙觌以“鸿庆居士”是多么骄傲和自豪啊。于是,写下《提举南京鸿庆宫谢表》云:

“两怒之言溢恶从窜殛之刑,一夫之泣向隅尚畀哀矜之典,仰御恩施俯激中谢。伏念臣许身甚遇逢世大乱频年于不疾小人更得小人之目力,排聚敛乃贻聚敛之讥事之好,还理固如此区区本志愿効狄山一障之乘保保全生,敢怀范扁舟之意卒从议追概官资全报国之无期。但心而永叹优遇帝陛下政先幽在罪季布罢归,岂待一人之毁乐羊何罪?其如三箧之书卒解兔于大词俾退安于真馆东隅之失改事于北之存,终系心于江海。”

“ 建炎三年,提举南京鸿庆宫。”外祠官之一。北宋初已有鸿庆宫,为熙宁三年前五旧宫观之一。神宗赵顼去世后,神宗像置于该宫。依宫观官差除格式,止留一员提举官在宫,其余提举本宫祠禄官,皆听便居住,不赴任。南宋沿置。如绍兴五年二月,左通议大夫、提举南京。到了南宋末,元初时代的著名学者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里,直接就把孙觌称为孙鸿庆,也是孙鸿庆这个梗的源头。所以,不论是孙觌自己,还是著名学者都非常认可这个名份。 “汪彦章(藻)《浮溪集》六十卷,陈氏曰:若《浮溪》,尤其集大成者也。孙鸿庆序,言其文贯穿百氏,网罗旧闻,文从字顺,体制亦浑然不见刻画,如金钟大镛,叩之辄应。当大典册,深淳雅健,追配古作,所谓常、扬、燕、许诸人皆莫及也。 ”

还有“《吕吉甫集》二十卷,晁氏曰:吕惠卿字吉甫,闽人。王安石执政,擢参知政事。元祐初谪知福州。绍圣後累领藩镇。有《庄子解》。为文长於表奏。後村刘氏曰:考亭论荆公、东坡门人,宁取吕吉甫,而不取秦少游辈,其说以为吉甫犹看经书,少游翰墨而已。 孙鸿庆序其文,谓辞严义密,追古作者。”

除了称孙鸿庆,还有称鸿庆尚书的,见长孙觌三岁同僚程俱(1078 -1144)《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

其一

大空无故新,春物自来去。风幡有时转,霜铎深夜语。芸芸无定在,荣悴更彼此。谁于百草头,了不挂丝缕。

其二

当年白尚书,居士众称首。魔军坐调伏,消散如拉朽。何如丹阳侯,法鼓开听牖。方当与天游,岂复为物囿。

其三

踉跄鹤阿师,遮眼寄经籍。苦吟思岛可,达观泯儒墨。

高轩时一过,解带有馀适。颓然后车人,大瓠号五石。

(程俱自注:孟郊赠无本云: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最后,孙氏后世尊称孙觌为鸿庆公,据康熙丁丑年(公元1697年)《孙氏世谱序》记载:“宋有乐善公,始卜居毗陵郡(常州)城东南之西徐里,自宋大儒鸿庆公孙觌始。所以着孙第桥之派。” 据乾隆戊子(1768年)《孙第桥孙氏重修族谱序记载:“分三大支,有前分、中分、后分。前分之中,有礼嘉桥分、大河头分等。中分之中,则分为杨桥分。后分之中,则分为马口分等。虽散处异地,皆鸿庆公一身所分也”。

又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孙氏又修宗谱序》记载,“我孙氏世家金陵,宋兴师下江南,始徒常州之武进。至第六世,而我鸿庆公文章、事业冠于当时,致政后居马迹(山),晚迁西徐”。

0 阅读:5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