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大的错误常识,德军不会巷战?苏军:开玩笑

悠然历史 2020-08-30 18:46:40

谈起二战德军,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密密麻麻的装甲洪流和极为强大的单兵战斗力,不仅闪电般横扫了欧洲各国,就连苏军想战胜这个敌人都要付出上千万人的伤亡,德国陆军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二战陆军之最。

但一提起二战德军的巷战水平,人们对德军实力极为强大的这一印象却又急转直下。

由于受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大规模城市巷战中,德军屡战屡败的印象,给了很多人一种德军进入巷战就成了弱鸡,完全打不过大量装备坦克和冲锋枪的苏军的印象,并由此得出了德军优势是兵种配合作战而不是城市巷战,在巷战中德军完全不是苏军对手的结论。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德军巷战水平不仅不弱,相反,德军巷战水平极其出色。

就以苏德之间最大的城市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例。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双方在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间围绕斯大林格勒城区和其周边地区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除了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名闻天下,而另一个使得斯大林格勒名闻天下的原因则是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区里展开的残酷巷战。

为了重新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切断苏联主要的石油供应,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德军在1942年夏季发起了“蓝色行动”,庞大的南线德军被分为A和B两个集团军群,其中A集团军群下辖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德国第11、17集团军主攻高加索地区,而B集团军群则下辖德国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主攻斯大林格勒方向。

此时恰好苏军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遭遇惨败,德军携大胜之余威,一路横扫南线苏军,到了1942年7月中旬,德军B就已经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兵锋直抵斯大林格勒。

到了八月中旬,德国第六集团军开始在保卢斯上将的带领下进攻斯大林格勒,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撕开了斯大林格勒外围苏军的层层防御防御,于1942年9月13日正式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的市区,由此开始了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区中漫长且残酷的大规模巷战。

数量众多的德军从城北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企图占领整座斯大林格勒,而城内防守的苏军则死战不退,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有时德军夺下了客厅,而厨房还在苏军手中。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因为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所以在斯大林格勒巷战中,苏联红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让德军无法发挥兵种配合作战的优势。

一般的说法是,苏军利用这种贴身肉搏的方式,再加上苏军将领给苏军战士大量配发了工兵铲、冲锋枪等近战利器,使得德军在巷战中完全不是苏军的对手,最终导致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

很多人也因此得出了苏军近身巷战比德军更强,德军不会巷战的结论。

可科学的思考逻辑告诉我们,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要彻底的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此做出正确的结论。

实际上德军不仅会打巷战,而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巷战水平是远远高于苏军。

根据克里沃舍夫准将提供的数据,在斯大林格勒的城市防御阶段,也就是从1942年7月25日到1942年11月,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伏尔加河区舰队共减员64万多人,其中死亡失踪32万多,伤病31万多,同时苏军骄傲损失了1426辆坦克、12137门火炮和2063架战机。

同一时期,在1942年6月28日到1942年11月17日,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巷战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只有约10万人伤亡,这还算上了第六集团军在开始斯大林格勒巷战之前一个月的伤亡。而在同一时期,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只投入了700多辆坦克,算上同一时期第4装甲集团军的伤亡,德军与苏军的战损比达到了1:5。

而根据德军的“十日伤亡报告”记载,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期间(9月10日~11月20日),战斗损失了40774人,其中8683人阵亡、30664人受伤、1427人失踪,而同时期配合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则只损失了3106人,再算上其他德军部队的损失,轴心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防御阶段一共损失了25万~30万人。

而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损失却异常惨重,在斯大林格勒的防御阶段,守卫斯大林格勒的三个方面军一共损失了643842人,32万多人阵亡,31万多人负伤,损失数量是德军的两倍还多。

在具体巷战方面,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表现也是完胜苏军。

根据《跳跃骑士:24装甲师在斯大林格勒》的记载,德国第24装甲师在9月23日有32人死亡,122人负伤;而在9月24日,第24装甲师又25人死亡,76人受伤;9月25日又有14人死亡,58人受伤。

从第24装甲师在斯大林格勒的日伤亡可以看出,德军伤亡远远没有苏军那么大,几乎三天打光一个师的情况,即便到了11月份,有很多遭受重大伤亡的德军师手中的兵力仍在6000人以上。而在著名的马马耶夫岗争夺战中,负责争夺马马耶夫岗的是德军第71、和第295步兵师,这两个师在针对马马耶夫岗的战斗中虽然承受了巨大损失,但建制基本完整,远远没到没打没的程度。

反观苏军方面,主要争夺马马耶夫岗的苏联近卫第13师在9月15日抵达时前线时兵力超过1万人,一个月后还剩下几百人;步兵95师在9月底抵达时大约7千人,到10月8日还剩3075人,14日还剩约500人;步兵193师9月27日抵达时有5000人,到了10月8日就还剩下350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苏军损失

将双方各自的伤亡数量一对比就不能看出,在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表现最好的其实是德军,苏军的巷战能力明显不如德军!

虽然苏军采用的战术,包括大量配发冲锋枪、贴身肉搏这些,的确有用的方法,但1942年苏军士兵依旧是一群菜鸟,在素质上远远不能和德军士兵对比。

德军士兵虽然没有大量配发冲锋枪,还在使用98K这种栓动步枪,但是德军有专门针对巷战开发的步枪战术,包括命中率高大夹枪盲射动作(Snap shot),不少熟练的士兵在20米的距离里可以保持70%~80%的恐怖命中率,还有专门方便在近战中使用刺刀的持枪姿势,这些都是德军士兵训练的必修课。

通过这些战史和官方资料,相信读者们一定可以明白一个事实,及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巷战能力比起苏军只强不弱。而德军之所以会输掉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巷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德军后勤不继,而不是德军巷战能力不行。

根据德军B集团军群在1942年的报告,在整个7~11月,B集团军群损失了22万多士兵,而只得到了10万人的补充,而苏军得益于己方在兵力、武器产量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德军没有封锁伏尔加河,使得苏联最高统帅部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斯大林格勒城内的苏军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

你们怎么看的呢?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关注,我会经常更新军事/历史领域优质文章!希望你们会喜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23 阅读:10032
评论列表
  • MAN 27
    2020-09-04 18:45

    看战损就知道了,而且斯大林格勒失败也不是巷战失败,是北面被苏联人抄家了

    拒绝-颓废 回复:
    难道给意大利?其他盟国人太少
    离谱是真的离谱 回复:
    讲道理欧洲最好最重要最卖力的盟国还就是罗马尼亚
  • Knight 25
    2020-09-08 07:37

    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是后路被断,补给跟不上才败的。就战术层面来讲,德国人比苏联人强的多。奈何,两国的战争潜力差太多,主要是德国两线作战,消耗了本来就不足的兵员。但是一味跟苏联死磕又正中了英国人下怀。海军不行,英吉利海峡过不去,陆军一大群将领需要功勋,北非战场意大利不愿让德国染指,开动起来的战车军团在横扫了西欧以后只能调头往东。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UC网友42xxxx8747 回复:
    [呲牙笑]
    UC网友96xxxx5608 回复:
    德军不封锁伏尔加河这个操作我到现在都没看懂[得瑟]真的离谱,还有人在吹曼斯坦因的指挥吗?
  • 星熊 17
    2020-09-07 21:16

    问题不在这个,在人口不够,德国二战前就把失业给消灭了,做到了真正的人人有工作,也因为这个,整个国家的潜力止步于此,前线胜利,不需要兵源补充的时候,经济军工发展就会迅速,但是战事如果失利,就要进行兵源补充,工业人口就会被拉去当兵,工业能力跟军事能力没办法平衡,但是这两个又是依存关系,前线失利要工业人口,导致工业补充不了军事消耗,前线补给又不够,前线如果又失利,又要从工业人口拉人,恶性循环。工业越来越弱,军事越来越不行。

    UC网友16xxxx5852 回复:
    分析不错
  • 2020-09-09 15:29

    德军其实也算是有信仰的,成者王败者寇[笑着哭]

    UC网友14xxxx2330 回复:
    至少比苏军有信仰
    UC网友85xxxx1993 回复:
    把算去掉。是有信仰
  • 2020-09-09 10:08

    斯大林格勒翻车是仆从国太废了 德国以为1比1苏联打不过仆从国,谁知道仆从国连苏军战斗力都不如

    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回复:
    你以为德国想用他们?没办法,俄国战场太大了,德军根本没那么多人。而苏军又把他们当成薄弱环节重点攻击,不可能守住的。
  • 2020-09-08 07:27

    总体战一开始,德三就崩了

    星熊 回复:
    对的,为什么德三一直到44年才总动员,因为德三没有办法动员,二战前就把失业消灭了,怎么动员,动员谁呢[笑着哭]补充兵只能从工业人口挤出,本来就刚刚好的工业人口被越挤越少,人口不够,后面都没有预备队。每次前线主力打的有优势的时候,就被苏联抄断补给线,因为没有预备队,后勤保障中间都是空的。
  • 2020-09-07 22:26

    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大规模战事打的就是后勤和供给以及军队的意志力和决心。

  • 2020-09-08 16:48

    说这么多不如去看欧洲合拍的电影:斯大林格勒。虽然是10几年前的电影,但是人家拍的好啊!

  • 2020-09-13 14:22

    战线太长。天气太冷。

  • UFO 3
    2020-09-13 09:52

    侵略者的下场就是几百万本国女人被在大街上撕扯蹂躏

    俄粉是当代王明 回复:
    侵略者?那我倒乐于看到苏俄女人被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人在大街上撕扯蹂躏[得瑟]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苏俄才是侵略者
  • 2020-09-14 12:35

    是说“十日漏报”吗?[笑着哭]

  • 2020-09-21 12:59

    看看柏林就知道,断顿的德军打死了30万苏军

  • 2020-09-09 15:19

    当年淞沪战役,南京战役打起巷战也不至如此

    晚风 回复:
    那是中国还有的退,苏联已经没得退了
    拒绝-颓废 回复:
    而且斯大林格勒能坚持是因为德国人兵力不足为三缺一。冰封的伏尔加河可以补充人员食品弹药。是生命线。南京的生命线在哪里?
  • 2020-09-13 00:36

    二战最大巷战不是在柏林吗

  • 2020-09-20 10:41

    德军的钢盔象一个倒扣的痰盂。

  • 2020-09-10 19:38

    非常客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