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提示,文章阅读耗时颇长,请耐心欣赏
1942年11月19日,在经过长达数月的惨烈撕扯争夺之后,苏联红军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兵力物资实施天王星行动。
瓦图京将军和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分别率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俄罗斯冬季的大雪中,从德军薄弱的侧翼发起了战略性大反击,。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从正面对德军第六集团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由于严重缺乏兵力,德军的防线并不是那么铁板一块,由德军负责的防线尚且能在苏联这种声势浩大的反击中坚持不少时间,而负责防卫德军第6集团军侧翼安全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仅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就被苏联红军突破防线。
此时在东线作战的德军部队,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兵器来应对苏军的反击,也因为苦战多月而身心俱疲,只能看着如潮水一般的苏联部队从自己侧翼的防线经过,往自己的后方前进。
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正在形成!
终于,到了1942年11月23日,灾难降临了。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从而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苏军将德国第6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共约30余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苏联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包住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大鱼,但是当包围圈形成,苏军回过头来仔细研究包围圈里的德军时,才发现他们已经完完全全的包围住了德军第6集团军的主力。
而德国统帅部也迅速明白了第六集团军所面临的困境。
于是,一场生死竞赛开始了。
诚然,时间对苏军有利的,因为他们已经包围了整个德国第六集团军。在苏联红军的层层包围中,德军无法通过铁路或者公路补充炮弹、油料乃至于食物、衣物,只要苏联红军将第六集团军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城区中,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德国第六集团军早晚活活冻死、饿死。
但是,斯大林却没有时间耐心的等到第六集团军全部饿死的那一天。
因为从战略角度考虑,虽然苏联红军包围住了德国第六集团军,但是正所谓“十而围之,五而攻之”,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也将大量的苏军牵制在了斯大林格勒地区,仅仅是在1943年1月大反攻之时的苏联顿河方面军就包括了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团军以及空军第16集团军,无法参与而后的进攻战役。
此时从全局战略眼光来看,当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包围之后,德国在高加索地区作战的A集团军群就很有可能马上开始往后撤退。如果此时苏联红军能快速解决掉德国第六集团军,就可以把兵力抽调出来,用于截断德国A集团军群的退路,届时德国在南线作战的全部兵力都会遭遇毁灭性打击,苏联将彻底赢得战争。
“斯大林和他手下的主要将领都认为,只要再给德军一次更大的打击,希特勒就彻底完蛋了……”
所以,在苏军内部,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都希望尽早地把兵力从这场“必胜”的战役中解脱出。
可是,德国人的顽强出乎意料。从11月底到12月初,苏军不间断的对盘踞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城内的德军发起冲击,试图迫使德军投降。但是苏军却惊讶的发现,在他们团团包围之中的德军居然毫不退缩,甚至还有越战越勇的迹象。
每当苏军士兵冲进德军把守的区域,他们马上就会遭遇德军士兵的凶猛阻击,德军士兵会在每一个地方和苏军战士完全抗争,他们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织好了严密的环形防御工事,坚守着每一个要点地区,“我们占领了客厅、厨房还在敌人手里”这句话似乎又在苏军身上应验了。
截止12月4日,德军依然牢牢地控制着东西长53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
但是,第六集团军此时已经苏军团团包围,就算第六集团军的士兵们个个意志坚定,艰苦奋战,但是粮食、弹药却不可避免地快速耗尽。
虽然诸如蔡茨勒等德军将领,在11月20号就不断的劝希特勒下令,让第六集团军赶快从斯大林格勒撤退,但是希特勒却仍然要求第六集团军坚守在原地。
希特勒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是因为他觉得第六集团军的撤退将对正在南方作战的A集团军群造成打击?还是因为不懂军事,觉得第六集团军可以守住斯大林格勒,直到德军取得最终胜利?
不管如何,有两个人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一个就是第三帝国的帝国元——赫尔曼·戈林。
赫尔曼·戈林曾向希特勒保证德国空军将通过空运保证第六集团军的补给, 戈林甚至对希特勒说:“斯大林格勒的局势根本没那么严重……”,在事后戈林对里希特霍芬解释说“元首很乐观。我还有什么权利悲观呢。”
但仅仅保持乐观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德国空军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还是无法满足第六集团军每日的战争需求,按照保卢斯的要求,第六集团军每天最起码要得到700吨的物资,但是德国空军当时的运输能力每天最多也只能保证300吨,还是在天气状况良好没有受到苏联空军干扰的情况下。在1943年1月1日~1月5日足足五天的时间里,第六集团军只得到了574吨物资,而按照保卢斯的要求,在这五天时间里德国空军应该给第六集团军空投的物资是3500吨,而不是574吨。
明白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意义的德军将领无比对第六集团军的前景忧心忡忡!
里希特霍芬更是直接指出:“戈林最好应该亲自去斯大林格勒前线看一看,看一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而第二个人则是陆军元帅曼施坦因。
希特勒曾经问过曼施坦因能否为第六集团军解围,曼施坦因对此给出了乐观的回答。
但是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曼施坦因给出这个乐观回答的基础是希特勒承诺给曼施坦因的兵力——四个满编的装甲师和一个装备虎式坦克的重装甲营。
而等到曼施坦因自己到达斯大林格勒的前线之后,却发现希特勒给他的完全是空头支票!
霍特的第四装甲军已经被苏军打残了,其下辖的第29摩托化步兵师此时被困在斯大林格勒,而第16摩托化师则远在卡尔梅克,迫于苏军的压力无法调动。罗马尼亚的军队则已经被苏军敲碎,无力再战,曼施坦因手里的可用解围兵力只有霍利特集群的两个步兵师和只有到12月才能赶到的第57装甲军。也亏得曼施坦因心态好,没有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而是想方设法用自己手里有限的兵力来为第六集团军解围。
但无论如何,希特勒最终还是在11月22日向保卢斯下达了“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
“第6集团军被俄国军队合围的局面是暂时的。我非常信任第6集团军和你们的指挥官,并且坚信在这样困难的局势中,你们仍旧会坚守住阵地。第6集团军的全体官兵们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正在采取一切手段营救他们。
阿道夫·希特勒。”
而保卢斯则完全相信了希特勒的承诺,率部继续在斯大林格勒坚守。虽然保卢斯经常被人指责态度软弱、容易优柔寡断,但是在执行命令上却是不折不扣。
现在,第六集团军平均每天只能收到116吨补给——与戈林承诺的每天500吨~700吨相去甚远。
随着气温日益下降,大雾天气增多,越来越多的运输机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受损失,飞机发动机的寿命越来越短,同时在地面,运输效率再次大打折扣。
据蔡茨勒记载,他每隔24小时便会向希特勒提交一份报告,列举前24小时内向第六集团军空运物资的确切吨数,“11月23日,75吨;24日,110吨;25日,35吨;26日,30吨……”
11月27日,菲比希空军中将在他的战斗日记中写道:“提到这些天的天气,简直令人沮丧到了极点。本算打算试着飞一下,但是空军基地不断受到暴风雪的袭击,根本无法飞行”。
一名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德军军官写道:“我们夜复一夜地蹲在掩蔽部里倾听飞机的引擎声,试图猜测飞来了多少架德国飞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补给品。从一开头,我们的补给情况就非常之差,但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饥饿会成为常事”。
起初,德国士兵每日的面包供给量是两百克。
蔡茨勒上将为了表达对斯大林格勒合围圈中的官兵们的崇敬之情,坚持把自己每日伙食标准降到了第六集团军的水平。据施佩尔回忆录记载,“他在两周内体重下降了24斤”。
可是到了1942年12月下旬,每人每日的口粮又锐减为一百克,再后来,德军被迫杀马吃肉,每日口粮下降到200克马肉、75克面包、12克人造奶油或动物油后来圣诞节以后,每日口粮又减到五十克。到最后,只有处于最前线战斗的士兵每天才能领到五十克的面包。冯·梅林津将军写道:“团司令部以上机关根本就领不到面包,其他的人只能喝点清汤,为了使汤浓一些,人们想出办法用马骨来熬汤”。
苏军查看德军留下的战马残骸
第六集团军的首席副官写信给希特勒的副官:“目前我们仿佛感到被人出卖了……真正断粮了。根据我对德国士兵的了解,必须清醒地估计到,士兵们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
现在,在包围圈里的德军已经毫无士气可言,唯一想到大概只有死亡,他们不想被苏联人俘虏,也不想背叛自己的祖国,只能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这份痛苦。
“我们只有两条路,进入天堂或者去西伯利亚。”
只有在12月9日,第六集团军的士气才在短时间内得高涨起来。那天,他们正式得到通知,曼斯坦因元帅将在不久后实施援救性的进攻。
“曼斯坦因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在那个星期之内,每个人都这样互相打气、互相安慰,希望就在眼前!
但是到了12月24日,这种希望就因为曼施坦因的功亏一篑而瓦解了。位于马利诺夫卡突出部的士兵亲耳听见了重炮的轰鸣声,这种声音由远至近,最后又渐渐地归于平静…
当希望破灭之后,绝望开始在第六集团军中蔓延了。
“我们被出卖了!”
“元首不会来拯救我们!”
像这样的言论不断地在第六集团军的中流传开来。
但是没有多少人骂娘,因为饥饿和连日作战,士兵们已经没有力气来骂人了,战死的战友就暴尸在野外,因为士兵们没有力气来掩埋战友了。
由于严寒和粮食。药品的缺乏,再加上对战役前景的绝望,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德军中甚至出现了士兵渴求上级或者战友给自己一颗子弹,帮助自己解除痛苦,施瓦兹少尉就是因为发了善心,射杀了一名一心求死的伤兵,被上级解除了少尉军衔。
仍在坚持作战的德军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到了1943年1月。
1月9日晨,三名苏联红军特使踏过中间的无人区域,将一份最后通牒递交到德国人手上,提醒保卢斯:你的军队已陷入绝境,解围无望,已经没有冲破包围圈的任何可能了。因此,“体面地投降”将保证所有德国士兵的生命安全,并且要求保卢斯于24小时之内答复。
保卢斯在第一时间就将最后通牒的全文以电报的形式发给希特勒,他首先问元首:“我现在该怎么办?是否可以便宜行事?”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可不可以投降?
毫无疑问,保卢斯的这种态度令希特勒相当不满,他对保卢斯的回答回答就是坚决的一个“不”字,他对蔡茨勒说:“同俄国人打仗决不能投降!”
希特勒还向保卢斯许诺,他会组织实施第二次营救。
但是苏军不再给希特勒时间了。
1943年1月10日是星期六,在“开火”的命令下达之后,苏联以三个方面军,总计110.6万的庞大兵力,包括15500门各式火炮、146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1350架作战飞机,对德国第六集团军发动了最后一击。
7000门大炮和迫击炮齐声轰鸣,“喀秋莎”火箭弹呼啸着冲向天际,苏联空军也携带着航空炸弹飞到第六集团军的上空,不断的将钢铁和火焰扔到第六集团军的头上。
按照,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的话来说,他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场景,“敌军的纵深阵地火光沸腾”,整个大地都在他的脚下颤抖。与此同时,红军空军集团军的机群在他的头顶碾过,稍后,所有人都被一团光柱笼罩……
上午9时整,苏军的总攻开始了。
“三波人浪在前开路,毫无退缩之意;红旗到处飘扬;每隔50~100码就有一辆坦克,上面载满了手持波波沙的近卫军官兵”。
在整条环形防线上,苏联顿河方面军倾巢出击。
而此时的第六集团军虽然仍旧号称22万之众,但由于缺乏弹药和食物,能够实际参战士兵不过总人数的1/5。
在苏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德军孱弱的防御阵地毫无疑问是螳臂当车。
据说保卢斯在苏军发起总攻之后马上就下令放弃马利诺夫卡,但是因为士兵的脚趾头已经被冻僵,而且也因为饥饿没有移动的力气,于是德军士兵只能坚守阵地,在对方火炮精准的打击下硬碰硬的对撞。
在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下,每个战士都孤注一掷地战斗着。由于没有取胜的希望,所有人都抱着必死无疑的决心。
这些弹尽粮绝的德国兵竟打得非常顽强,连罗科索夫斯基本人都承认,“敌人的火力越打越勇……”好几次他不得不改变观察点,以躲避德军迫击炮的袭击。有两次,德国人的机枪子弹就在他的头顶划过……在一些地方,德军甚至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在坦克的支援下进行反冲击。
1月12日,也就是总攻后的第三天,马利诺夫卡突出部终于还是失守了。位于突出部两肩的第29摩托化步兵师和第376步兵师几乎为苏军所全歼。
当然,顿河方面军的伤亡也是不轻的,据安东尼·比弗的说法,进攻头三天,顿河方面军损失了2.6万名士兵和超过一半以上的坦克。
1月13日,红军继续从各个方向挤压德军。从马利诺夫卡撤退下来的德军残部仍然渴望战斗!于是,战场上再次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苏军坦克部队正跟在德国人屁股后面狂追,碾过一个又一个的战壕。而德国兵靠人力拉着反坦克炮急速后撤……。
马利诺夫卡突出部的彻底沦陷无疑是对第六集团军的一次重创。因为在这个突出部的后面,是德军仅存的一个弹药补给基地——卡尔波夫卡谷地,苏军第20集团军和第65集团军的联合发起了冲击。
第六集团军最后一次将突出部上的3个师合兵一处,试图借助残存的25辆坦克和已经屡遭削弱的步兵战斗群发起一次反冲锋,结果却惨遭失败。
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之后,卡尔波夫卡谷底沦陷了。包括河上的德军机场以及附近的居民点统统落入苏军之手,大批德国人急缺的战略物资全部被苏军纵火焚毁。
为了挽救危局,保卢斯紧急调遣两个师的预备队(罗马尼亚第20师和第297步兵师一部)向苏军发起半自杀性质的冲锋,企图夺回卡尔波夫卡。但已经没有了什么用,罗马尼亚人一上战场就溜了个精光,或是干脆蹲在战壕里等死。德国人试图阻止罗军溃败,但是发现他们连缺乏枪毙逃兵的弹药都没有了。
事到如今,德国第六集团军士兵们已经对获救不抱任何幻想,但是出人意料的事,德国士兵居然仍旧在奋战,毫不退让,像是就等着苏联人给他们一枪。如安东尼·比弗在他所撰写的书中写道:“如果考虑到身体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因素,第六集团军的抵抗意志让人十分惊讶”。
1月15日和16日,顿河方面军再次从合围圈外围的西部和南部发起猛攻,这次他们占领了第六集团军接受空投补给最重要的皮特姆尼克机场,第六集团军的“空中桥梁”彻底断绝了。
1月16日下午保卢斯的报告就承认:“在北面和南面的撤退取得了成功,但损失了大量人员、武器和装备。”而直到此时,德国空军精明能干的指挥官米尔希才刚刚乘火车到了塔甘罗格,并且想办法多搞到了100架运输机,但此时除非米尔希能搞到10000架各式飞机,并把另一个“第六集团军”空投到包围圈中并保证补给,否则第六集团军就毫无生路。
1月19日,苏军加速了对第六集团军的攻势,合围正面的长度已从170公里缩小到110公里,德军实际占领面积也从1500平方公里锐减到600平方公里。
大地上铺满了德国士兵的尸体。
“一路上到处都是士兵的尸体、焚毁的坦克、遗弃的火炮以及一个集团军在最后垮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废弃物品。机场上也同样是一片凄凉景象:积雪的荒野上,散乱地堆放着遗弃的飞机和一些车辆,到处都是尸体,他们体力耗尽,动弹不得,就倒在雪地上死去了……”
后来苏联人经过统计——集中在郊外荒野里的德军士兵遗体,居然有18万具之多,在天气转暖之后,将他们就地掩埋。
1月18日,当最后一批来自德国的邮件送达的时候,他只给妻子写了一行极其简单的告别话:“我坚持并战斗着——这就是我的使命!”
1月22日,苏军再度发起了全线的猛烈进攻,而德军由于弹药耗尽,已经无力在抵抗苏军的攻势。也是在这一天,保卢斯在战况报告的结尾写道:“弹药即将耗尽……要塞的抵抗已经接近尾声。”
截止1月25日日终,合围地域的面积已不超过一百平方公里了。德军被压缩在斯大林格勒一块狭小地面上,南北的长度为20公里,而东西的宽度仅存3.5公里。
在连续15天的战斗中,德军死伤和被俘达10万人以上,很多人在饥饿中死去。但仍在负隅顽抗,德国士兵绝不投降的原因固然是来自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但主要因素是不想被苏军俘虏。
1月24日,俄国停战使者又来了。他们希望——或许真的以为德国人肯定会投降——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那天,苏联特使再次向保卢斯提出了优厚的投降条款:如果第六集团军在24小时内投降,红军将保障所有战俘的安全、以及对所有伤病员作出医治。
保卢斯再次请求希特勒允许他投降。
“第44、76、100、306、384步兵师已经被歼灭……战线破裂……继续抵抗下去毫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为了挽救残部生命,请即刻允许我们投降。
保卢斯”
而希特勒的回答依旧是:不允许投降!
“第六集团军每坚持一天,对东线其它部队好处极大!”,在最后一刻,希特勒甚至还升保卢斯为陆军元帅,“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言外之意就是要保卢斯战斗到死。
由于德军不肯投降,苏军再次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市区实施向心攻击,把残存的德军分隔为两部分,然后加以歼灭。
由于没有获胜希望,此时还在奋战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士此时兵完全不在乎输赢,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念头在战斗。
红军第54师师长索科洛夫向崔可夫报告:他的部队前出到“红十月”拖拉机厂的西侧,包围了敌人一个强大的支撑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苏军再次劝降。经过长时间交涉,德军竟然向他们索要起面包来。
俄国人可怜这些饥饿的家伙,扔给他们一些。
但德国人接过食物,翻脸不认人,重新开始射击。没有办法,苏军不得不推来几门大炮,直接瞄准这个支撑点开火……在最后时刻,拖拉机厂内尚能战斗的士兵只剩寥寥数人了,一名叫做海因里希·史多达的德国士兵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以下是他的话:“我们这里只有7个幸存者了,其中4个人还负了伤。我们在拖拉机厂里坚守了4天了,在这4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东西。我们刚刚装上了最后一个弹夹,10分钟后布尔什维克们将占领这里。告诉我的父亲,我忠于自己的岗位,我即将光荣地战死。德国万岁!元首万岁!”
1月26日,战斗接近尾声,师和团的编制已无任何意义:第14装甲师只有不到八十个能够战斗的士兵;第3摩托化步兵师只剩下唯一的运输工具—— 一辆“宝马”三轮摩托车……保卢斯七零八落的军队被第20和62集团军分切到两个口袋里,德军最后的防御阵地就这样被撕裂成了互不相连的南北两块。
在较小的南部那个口袋,保罗斯曾悲观地预言它在25日失败,但第六集团军的士兵们仍旧坚持战斗,一直坚持到了2月份。
当时间来到1月的最后一天时,第六集团军已经走到了尽头。20000名无人照料的伤兵躺在大街上闭目待死,口粮不再发给伤员,只有那些尚能战斗的士兵才能得到一点点的食物。
1月30日,遵照元首命令,在斯大林格勒内的所有官兵都晋升一级,但所有人此时都已经麻木,他们已经无力再抵抗下去了。
1月31日凌晨,苏军步兵第7军通过被俘德国军官的供述,得知保卢斯司令部的准确位置——斯大林格勒“万有”百货公司地下室。
旋即,苏军第38摩托化步兵旅和工兵第329营迅速包围了这个百货公司大楼。
上午7点35分,保卢斯强打起精神,最后一次向总部拍出电报:“我们在掩体里聆听元首的公告。我们向国歌敬礼,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第六集团军忠于自己的誓言,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紧接着,他又补充一句:“俄军就在门外,我们正在捣毁通讯器材”。最后用国际电码写上“CL”,表示“本台停止发报”。
红军开始猛攻百货大楼。据一名曾亲身参与战斗的红军军官追述,德军先是试图反抗,但已经饿得使不动枪了,很快就在百货商店的楼顶插上白旗。
驻守在保卢斯司令部的罗斯克掷弹兵残部,最后也放下他们的武器,投降了。
次日,也就是保卢斯投降后的第二天,斯大林格勒北部那个较大包围圈中的德军也放下武器,投降了。
1943年2月2日,8点40分,顿河集团军群接到了在包围圈内的施特雷克尔大将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
“第11军及其所辖的6个师已经尽到职责,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德国万岁!
施特雷克尔”
当天下午,一架德国侦察机从斯大林格勒市上空高速掠过,发回的电报称:
“斯大林格勒地域已无任何战斗迹象……”
而在当天夜里,两架HE-111式轰炸机最后一次满载集装箱飞到了斯大林格勒上空,再次投下了补给武器。大概是德国空军以为还有德国士兵在期待这些物资。
但无论德国飞行员们怎么寻找,斯大林格勒城中都没有动静,也不会再有了。
至此,“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围绕着斯大林格勒展开的长达五个月的漫长战役终于落下了帷幕,第六集团军彻底完了。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关注,我会持续更新历史/军事领域优质文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曾经的南京如果能有这样的意志坚守就好了,这就是民族性!!![点赞][点赞][点赞]
柏林战役怎么说?莱茵大营不存在?四德子不包括东德?粉德可以,哈德就过了
不谈立场,向元首忠诚的战士致敬!
标题应改为:最后的挣扎
日本人守城守岛比德军要好,德国基本城市人生活比日本高很多,日军却在极端条件下容易爆发,好的坏的都吃,甚至吃人,但这种条件下二十多万军队被上百万苏军,一万多大炮,几千辆坦克包围,突围机会渺茫,日军只适合几千人的战术防守,几十万人就不行
好像感觉有点假
帝国荣光!德国荣光!有这些才有现在强大的新德国🇩🇪[点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保卢斯投降了!
这个写的很不错,多出点这个,关注你了
第六集团军也就30万人,和当时二野实力相当。
在任何战争中,尽忠的战士会受到对手的尊敬。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也是在长平之战被围断粮四十六天突围被杀的。
几十万大军被戈林忽悠了,保卢斯也不突围反而当起高级战俘,德国第一位被生俘的元帅[汗]
第六集团军撤了 把A集留到高加索?第六集团军打斯大林格勒已经半条命了 他一撤 A集留在高加索被堵口子 六集就是弃子 元首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 只是后来被那些所谓的名将推卸责任
苏狗🐶
苏联侵略军
保卢斯也算是尽到责任 最后被俘虏也是没办法 没吃的没喝的 子弹补给都没有还打个什么 主要是战略指挥错误 早点突围可能不至于被全歼
无论是否属实,对现在战争已经不具有参照作用了
[点赞][点赞]
写的不错
小编,保罗斯是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