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防线,堪称二战最强防御

悠然历史 2020-09-13 20:35:03

1943年春,通过教科书一般的“反手一击”,曼施坦因成功稳住了德军的防线,并在战场上留下来一个突出部。

这个突出部以库尔斯克为中心,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而在南面的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他们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而在突出部内部的则是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

从地图上看,这个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一样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如果德军可以发动强力的钳形攻势,从侧翼突破苏军的防线,就有可能重创苏联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内部的两个方面军,重新夺回战场的主动权。

苏联最高统帅部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当苏德双方的战线趋于平稳之后,苏军马上着手加强在库尔地区的防线。

到7月份德军正式对库尔斯克防线发起攻击的时候,挡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一道铜墙铁壁。

首先要讲的是兵力。

在与德军长达两年的战争中,苏联指挥官已经对德军的突破攻势有了很明确的认识,他们相信德军的装甲部队会按照他们在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和蓝色行动中所做的那样,从两翼同时发动钳形攻势,所以在兵力的配备上,苏军也着重针对德军这一极有可能的攻势。

苏联中央方面军的主力被部署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北部,包括第13、第48、第70集团军,主要是应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突击;而守卫库尔斯克中部的则是苏联中央集团军的第60、第65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第9坦克军和第19坦克军作为预备队。总兵力达71.1万人,拥有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而在库尔斯克的南方,则驻守着整个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防御,包括了第38、第40集团军和近卫第六、第七集团军,由第69集团军和第1坦克集团军作为预备队。总兵力62.5万人,拥有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则是由科涅夫率领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足够的预备兵力。该方面军下辖近卫第4、第5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近卫第4坦克军、近卫第1、第3机械化军。总兵力达到57.3万人,拥有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从兵力配置上讲,库尔斯克战役已经达到了苏军防御作战的巅峰,差不多有22个强大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参加了这次战役。

庞大的兵力,使得苏军可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库尔斯克开战前,苏军认为德军的主要攻势会有实力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来执行,所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苏联中央方面军上,朱可夫大将甚至亲自坐镇指挥。但是德军的主要攻击却是由曼施坦因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发动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一道防线很快就被德军突破。

但就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一天,也就是7月5日,主要遭到德军攻击的苏军近卫第六和第七集团军就各自得到了分别来自第69集团军和第35步兵军一个步兵师的增援。

7月6日,瓦图京向斯大林申请,得到了草原方面军第27集团军的增援。

7月7日晚,苏联第2、第10坦克军和空军第17集团军开始增援沃罗涅日方面军。

7月8日~7月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将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配属给沃罗涅日方面,这支部队早在7月6日就开始向前线移动,7月9日深夜就抵达了指定位置,同时第五近卫集团军也开始准备增援沃罗涅日方面军。

相比之下,曼施坦因手里的兵力却捉襟见肘,在开战前他所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只有35万人、1747辆坦克和3500门火炮,只有在坦克数量上曼施坦因稍微有点优势,差不多是1.1比1,而在兵力和火炮数量上,曼施坦因手里的部队远远不能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做对比,他的士兵数量只有沃罗涅日方面军的1/2,而火炮数量更是只有苏军的1/3。

同时,曼施坦因也没有多少预备队可以调用,党卫军第二装甲集群甚至只能依靠一个由一个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歼击车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的寒酸战斗群来掩护自己在兵力调动时产生的侧翼危机,这点人还不足一个苏联坦克军塞牙缝。

除了兵力之外,苏军还在库尔斯克地区修建了大量的防御阵地。

苏军吸收了自己在早先防御战争惨败的经验,在库尔斯克地区采取了高火力密度的纵深防御模式,每条防线的苏军兵力不多,但防线的意义不是用来挡住德军部队的攻势,而是削弱德军部队的攻势。

德军在突破第一道防线后,还会遇到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等到德军疲惫之后,苏军马上就会集中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发起决定性的战略反击。事实上,库尔斯克绝大多数战斗都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之间展开。

在整个库尔斯克地区,这样的防线,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一共构筑了八道,总防御纵深超过了300公里,就是让时速45公里的虎式坦克在完全无防守的情况下、全速开过这片阵地,也需要7个小时的时间。、

同时,在每道防线之间和侧翼,苏军铺设了大面积的雷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000枚地雷和1500枚反坦克地雷,密度差不多是莫斯科保卫战的6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2倍,仅在第一条防线,苏军就埋下了94万枚地雷,其中50万枚是反坦克地雷。在重要地段,苏军还铺设了超过200公里的带刺铁丝网,其中近1/10是带电铁丝网。

为了修建这些防御阵地,苏联动员了220万人,工程量巨大,仅在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军便挖掘了总长度达到4240千米的战壕和交通壕、28.5万个步兵掩体、55860个反坦克炮和机枪火力点,5300个观察所和指挥所、17500个地下隐蔽部,而中央方面军的防御规模也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相差无几。

从实际战斗中来说,负责突破苏军防线的德军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他们在面前苏军火力凶猛的坚固防御时依旧打出了1:3的战损比,但是在苏军强大的防线面前,他们依旧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从这些点来看,苏军在库尔斯克的防线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二战之最”!

你们怎么看呢?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关注,我会持续更新历史/军事领域优质文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3 阅读:500
评论列表
  • 2020-11-05 04:12

    面对老虎和废铁男的冲击,估计只有苏军这种不计成本的军队才能坚持。换欧美军队不到一个星期全线动摇。

  • 2020-12-11 22:50

    明明是圈套,德国最高层有间碟,斯大林一早收到德国进攻方向的情报。

  • 2020-09-14 21:41

    闪电战讲究出奇不意,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已失先机,再与苏军拼消耗,关键时刻后继无援,只能徒劳无功。

  • 2020-09-20 11:55

    这时候苏联红军的指挥艺术已经大大提高成熟了

  • 2020-10-07 01:53

    咱们还是先把库尔斯克战役放下,说说淮海战役吧,六十万吃掉八十万,你们打听打听,有这样的先例吗?这话说的对,中野是咱的娘家,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咱老李还在呢!

  • 2020-09-14 23:23

    要不是美军在意大利登陆希特勒停止战役抽调部队回防,库尔斯克苏军会被全歼。

    德棍当路标 回复:
    没用,不过话说回来德国人这时候抽走部队简直是脑子坏掉了,等这批部队到了西边,美帝早就稳住脚步了,在西线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这么搞,这些坦克就是给美帝飞机练习的靶子
    赤翼翔天 回复:
    没调走几个兵,而且是在进攻无望的情况下调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