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韵压建安风骨的曹孟德的诗句,千古传诵,数千年来诗人那悲怆苍凉的雄烈气质跃然纸上,面目如生,动人心魄。一本春秋笔法的《三国演义》道尽曹操的奸诈,成为历史奸雄的代表标志,如此英雄的好男儿背负如此不堪的黑锅,实在令人郁闷难平!
我认为最能代表曹操志向和功绩的是他自己说的一句话:“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句语出曹操《让县自鸣本志令》(又称《述志令》),为曹操于公元210年所作,这句话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记载,可见是历史采信的权威之言。
后来孙权托词请曹操废汉自立,曹操一笑置之“孙仲谋想把我放在炉上火烤”。说到称孤道寡,倒是一直思兹念兹于“匡扶汉室”的刘备做了蜀汉的皇帝,而一直被人怀疑为“瓜田李下”的嫌疑犯曹操,盖棺而论也仍然是名副其实的汉丞相。这是三国演义中最大的笑柄了。
从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运筹帷幄,到会猎东吴的横槊赋诗。通过戎马一生的努力,把“汉室倾废,主上蒙尘”的东汉王朝移都许昌廓清天下,当初曹操从山东起兵奉天子以令诸侯,汉天子惶惶不可终日,在洛阳城的荒草丛办公,后来移驾许昌,在曹操的扶持下总算“上有宫室,以御风雨”。
当然在士人清谈误国的世风下,他以铁血手腕行事,始终保持“兵权在握”,按他自己的话说,不肯“迎虚名而受实祸”。因此授人以柄,变成世人口中“白脸奸臣”的祖师爷。你说他咎由自取也好,说他罪有应得也罢,大丈夫行事不媚流俗,不求理解,进不贪功,退不避辱,也算是男子汉的本色了。能做到对汉室“继绝存亡”尽心而为。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于人,至于千秋功罪评说,算是宠辱不惊的达人了。
就是这样的真英雄,在弥留之际,交代天下大事之余,还能牵系着“分香卖履”的儿女情长,实在是难能可贵,可叹可感!曹操临终前,精心为失去君主后的美人们安排生活,除了把香料分赠她们之外,还苦口婆心地嘱咐子孙要让这些人学会制鞋以糊口度日。如此交代后事,与其说是滑稽,勿宁说是一种人之将死的悲哀。正如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