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谁动我的奶酪”说安石变法(下)

楼兰墨客 2025-01-20 21:13:06

我们先了解一下 “大害莫如青苗、免役” 的新政内容,为何被它的敌人列为最大首犯?免役法,又称募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是把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募役法(免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很明显此法令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避免了农忙时节因服役而劳力缺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另一方面,使得原本拥有免役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也不得不交钱,大地主官僚成为变法最大受害者。再说青苗法:青苗法也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方法很简单却很简单也很有效:以诸路常平、广惠仓所积钱粮为本,在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出贷给民户。春贷夏收,夏贷秋收。每期收息二分。本意在以低息打击民间地主官僚的私人高利贷,减轻百姓负担,但在施行中出现了地方官员强行摊派的情况连不种田的城市居民都被要求借贷。

限于史料难得和可信,我们就引证于被后世儒生编入《续资治通鉴》的《答司马谏议书》,当然这篇文章入选过语文课本。辩论过程完全可以验证上述史实,大家感兴趣不妨上网浏览,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按现代经济思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史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始于王安石。甚至把国库中的财富变成资本的王安石是中国史上倡导资本主义第一人,也是人类史上把官府钱粮变为官营资本,执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第一人。它比采用“炉边谈话”推行国家新政的罗斯福要早800年。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其所作所为正是被后世定义升华为资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现代经济逻辑。有句俗语“树欲高风必摧之”。这种可以穿越未来时空的超前天才眼光,是不可能为世俗所容忍,特别是以迂腐著称的儒生“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不难看出,变法初衷是尽可能消除权力磁场中的“灰色地带”,使税赋过程尽可能透明化。换句话来说,就是把官僚地主能够“浑水摸鱼”的机会降低。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法律文化、社会监督、信息反馈保真和纠错机制等,致使纸面完美的变法,在实施过程中,仍然要依靠被制裁者去执行,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新法太过陌生形成更大的“信息差”被制裁者上下其手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了。所以安石新政失败的原因是,要官吏“挥刀自宫”,能否练成葵花宝典不得而知,但是自宫的伤害则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接受。人是无法自我捆绑的。这也是反人性的。实际上不仅限于黄河帝国失败的一系列改革,所有人类史上政府权力在失控状态下,不论改革与否,都不可避免的陷入文明兴废周期表中。这种社会生态下的不论是改良还是革新,都极有可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悲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