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期耀眼的明星。二人师从鬼谷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合纵连横而历史留名。
苏秦族弟苏代、苏厉,看到哥哥功成名就,遂顺心愿,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三兄弟同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后世也称为“三苏”。
其实,在苏秦这颗明星光环掩映下,苏代也是历史进程的重要推手,他是躲藏在苏秦光环下的影子高手。
据《史记》记载,苏代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湣王,后被燕昭王召回燕国。在司马迁的记录中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苏代的影子:燕哙禅让,白起之死,燕昭王灭齐,劝齐湣王放弃称帝……
“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燕世家》),苏秦在燕国的时候,和燕国丞相子之结成了儿女亲家,苏代与丞相子之交往密切。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翻译白话文都觉得别扭。对比《苏秦列传》中“燕相子之与苏代婚”——子之与苏代为儿女亲家,才发现别扭源于记录矛盾。那么,子之儿女亲家到底是苏秦还是苏代,已不得而知了。
正是因为苏秦、苏代在《史记》中的错乱,导致了解这部分史实确实很难。苏秦、苏代两兄弟的确是“忽悠”鼻祖,尤其是苏代——躲藏在苏秦光环之下的影子高手,在苏秦死后搅乱战国局势。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燕王哙继位以后,齐国大夫担心苏秦争权夺利,而派刺客杀掉苏秦。
燕哙继位与苏秦遇刺有何关联?这里面的故事很曲折,以至于司马迁记录混杂不堪自相矛盾。
苏秦合纵遭破坏关于苏秦之死,故事需要从燕文侯说起。
苏秦求仕不遇回到家乡,遭到嫂妹妻妾耻笑,于是闭门潜心研究《阴符经》,一年后有所心得破门而出。
再度踏入仕途仍屡遭挫折,先是周显王不信任,其次遭秦惠王拒绝聘用,到了赵国又惹得相国赵成厌恶。在燕国游荡了一年,终于获得燕文侯的接见。
燕文侯很给面子,支持苏秦合纵之计,“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之后苏秦舌灿莲花,成功游说赵、韩、魏、齐、楚,“于是六国从(纵)合而并力焉”,相当于六国结成了联盟。“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而苏秦则是六国联盟的秘书长,并且持有六国相印。
苏秦将六国联盟的契约盖章之后快递给了秦国,“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明显是吹牛了。从《六国年表》来看,苏秦说燕在燕文侯二十八年,两年后为燕易王元年。
秦国不甘心六国联盟对抗自己。首先,派犀(公孙衍)首欺骗齐国、魏国,约定一起攻打赵国。犀首(公孙衍)有功封为大良造发生在燕文侯二十九年,也就是说犀首破坏了六国联盟。
其次,“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秦国同燕国搞联姻,而燕易王成了秦惠王的女婿。同时,齐国再次趁燕国丧事夺取了十座城池。
于是,苏秦不得不离开了赵国,逃亡燕国。岂料,来到燕国又遭到燕易王嘲笑。所以,苏秦惭愧不已,向燕易王承诺让齐国归还城池。苏秦不愧名嘴,齐宣王被忽悠归还了十座城池。
苏秦不费一兵一卒夺回十座城池,可以说功劳巨大。于是,燕王高官厚禄赏赐苏秦,然而苏秦在燕国没待多久又离开了。
苏秦以死诈凶手“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与苏秦私通的奸情暴露。“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燕易王知道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更加厚待苏秦。
但是,苏秦做贼心虚,“恐诛”。苏秦假装获罪出逃,到齐国被齐宣王任命为客卿。
《苏秦列传》“齐宣王以为客卿”与《六国年表》记录又出现矛盾,这一年为燕易王十年,而齐宣王已归西,齐国纪年为齐湣王元年。
苏秦一方面怂恿齐湣王厚葬齐宣王,以宣扬孝道;一方面蛊惑齐湣王大兴土木,建宫室苑囿。苏秦这两大措施旨在耗费齐国国力,从而有利于燕国。
苏秦在齐国折腾了两年,燕易王十二年归西,燕王哙继位。苏秦受齐湣王宠信引发齐国大夫嫉恨,“使人刺苏秦”——齐大夫派人暗杀苏秦。“不死,殊而走”,岂料苏秦没有当即毙命,受伤后逃走了。
“齐王使人求贼,不得”,齐湣王下令追查凶手,却毫无线索。派人行凶和查案的是一拨人,怎么可能有结果呢?
苏秦之阴狠表现出来了!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即将死去,于是跟齐湣王谋划,“我死后,请大王在闹市五马分尸并示众,就说苏秦替燕国搞乱齐国,这样子凶手就会自动现身。”
为国除害,这份功劳任凭谁也不会隐瞒。“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湣王依计行事,果不其然,凶手现身了。至于凶手是谁,幕后主使为谁,司马迁却没有给这位英雄留下姓名。
苏代派质子入齐“苏秦既死,其事大泄”,苏秦死后,他为燕国败坏齐国的事情泄露了。“齐后闻之,乃恨怒燕”,齐国事后才醒悟,对燕国又恨又怒。齐湣王被苏秦耍得团团转,可以想象得知真相后的愤怒之样。
苏秦学成入仕而佩六国相印,成了弟弟苏代、苏厉的榜样。“见兄遂,亦皆学”,两个弟弟看到哥哥学业有成事业顺遂,于是在苏秦专业路上也潜心钻研。
“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苏秦列传》),苏秦死后,苏代才求见燕王,想要像哥哥一样做事达到以前的境遇。
而在《燕世家》却又如此记录,“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苏秦死后,齐宣王又任用了苏代。
两处记录不同,而且时间上也存在问题。在《苏秦列传》中明确,苏秦被刺杀乃至死亡时,齐宣王已死去两年多了,而当时齐国在位国君为齐湣王,所以《燕世家》记录有问题。
再看燕国,“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苏秦列传》)。苏秦于燕易王十年,即齐湣王元年假装获罪从燕国逃到齐国。燕易王十二年归西,其子燕哙继位,也就是齐湣王三年,所以明确在这一年苏秦遇刺及身亡。
苏代如果是在苏秦死后才去求见燕王入仕,那么此时燕王为燕哙,而齐国在位的君王则是齐湣王。所以,不可能出现“齐宣王复用苏代”的情况。
苏代劝说燕王哙选择一子为人质,然后由苏厉陪质子到齐国,以此缓和燕齐两国关系。齐湣王本来痛恨苏秦以及燕国,欲杀掉苏厉以泄心头之恨。
“燕质子为谢,已遂委质为齐臣”,燕质子为燕国派苏秦作乱齐国诚恳地向齐湣王道歉,甘愿归顺齐国委身为臣。如此解除了齐湣王恨意,苏厉也免除了死罪。
苏代为子之入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燕国丞相子之与苏代为儿女亲家,子之想要夺权,于是派苏代到齐国陪伴质子。
其中缘由,子之想要夺权,但是又担心齐国报复。燕国一旦出现大臣篡权内乱,齐国就有征伐借口了。毕竟,此前苏秦乱齐,齐国一直隐忍并未发兵攻打。
从《燕世家》判断时间应是燕王哙三年。“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燕哙三年,燕国、楚国、韩国、魏国、赵国五国联合攻打秦国,无功而返。
关于这一点,在《秦本纪》、《魏世家》、《楚世家》均有相应记录:
七年,乐池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史记·秦本纪》
哀王元年,五国共攻秦,不胜而去。——《史记·魏世家》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史记·楚世家》
对比发现,在《楚世家》中六国攻秦总策划竟是苏秦。按说苏秦已于三年前在齐国五马分尸了,怎么还能成为六国“合纵”的秘书长呢?
其次,齐国有没有参与攻打秦国?《秦本纪》中记录齐国参战,而《楚世家》中明确齐国落后其他五国。所以推测五国失败,其原因在于“合纵”联盟缺少统一指挥,步调不一致,最终被秦国一击即溃。
“子之相燕,贵重,主断”,子之为燕国丞相,位高权重,主决断国家政事。“合纵”联盟攻打秦国无功而返,或许对燕国并未造成多大损失。但是,燕王哙心理倍受折磨,甚至怀疑上天对自己不满意,所以子之权力越位。
劝让位苏代乱燕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史记·苏秦列传》
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史记·燕世家》
对比两处记录,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这是明确的。
燕王哙问:“齐湣王这个人怎么样?”
苏代回答:“肯定不能称霸。”
燕王哙又问:“这为什么呢?”
苏代说:“不信任大臣。”
苏代如此回答燕王哙,在《燕世家》解释比较到位,苏代是想用这些话刺激燕王,使他尊重子之。毕竟,亲家兼丞相子之还有“进步”的野心。
于是,从此之后燕王哙更加信任子之了。而苏代则从中捞取利益,子之赠送了一百镒黄金,任凭苏代使用。
在《燕世家》中,还有一个人几乎与苏代同步,劝谏燕王哙学习尧舜禅让成就自己的贤名。这个人叫鹿毛寿,有理由相信鹿毛寿也被子之收买了。
王因收印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史记·燕世家》
燕王哙为了彻底让位,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任免权交给了子之,子之坐上王位,燕哙转身做臣子去了。
子之羡慕国君宝座,但是却难以坐稳。“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子之执政三年,燕国陷入混乱,百姓惶恐不安。燕将市被与太子姬平谋划推翻子之,结果失败被杀。
齐湣王派兵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国上下无心迎敌,燕王哙战死,齐军大获全胜。在齐军打进燕国,燕哙、子之被杀身亡。
从《六国年表》中,燕王哙在位竟然长达九年,三年五国攻秦,五年燕哙让位子之,七年燕哙死亡,两年后燕昭王继位。
关于燕昭王到底是谁又出现了矛盾,《六国年表》“君哙及太子相子之皆死”,《燕世家》“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赵世家》“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燕立昭王,而苏代、苏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燕昭王继位之后,苏代、苏厉就不敢返回燕国,两人生活在齐国,齐湣王善待他们。
“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苏秦为燕国索要十座城池,却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了坏话。其实,这话说得比较在理。苏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搞乱燕国的明面上是子之,然而,影子高手苏代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