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贵胄的保姆李佩:为田家英服务16载,临终前枕下压100元防老

狂飙经史 2023-04-01 14:38:36

1950年,毛伟人的秘书田家英家里,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小英。田家英的妻子董边一直在全国妇联领导《中国妇女》杂志社工作,平时夫妇俩的工作也很忙碌。因此组织上给他们这个小家了找了一个保姆,负责照顾小孩和打理家务。

这位保姆,就是满清贵胄出身的李佩,她的身世充满传奇。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来到田家英的家里工作,成为了小孩的阿姨,这一份工作她一干就是16年,直到田家英含恨离世,她才无奈离开。

深受田家人的尊敬和信任

李佩因出身豪门,教养和修为自然出类拔萃,工作能力也很强,让田家英家里很是称赞。

她人很勤劳,利落能干。高个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出门必定穿的干干净净,买菜也是这样。

小英才出生十多天,患有慢性气管炎的李佩,时不时想要咳嗽,忍不住想咳嗽,她抱歉地将头歪向一边,深怕影响襁褓中的孩子。女主人董边丝毫没有责怪她,反而宽慰她说自己小时候也有气喘病,这句温暖人心的话让李佩找到了家的温馨感觉。

董边的话给了当时处在走投无路的李佩很大的感动,董边的宽厚善良,感染着这个同样受到封建压迫的不幸女性,她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后面接触了田家英后,李佩也同样受到了平等和尊敬。李佩于是在这个家中生活了起来,不仅把家里收拾的很干净,而且把孩子们吃穿都打理的很利落。

李佩的针线活也很好,田家一家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一人缝制出来的,精致的做工常常受人夸赞。她做得一手的北京饭菜,一年四季买的时蔬跟着节气走,做的饭菜又香又好吃,田家英身为地道的四川人,也很喜欢吃。

李佩像一个老大姐一样照顾着家里的大人,像妈妈一样对待小孩,给予小孩关心和爱护,也会在小孩犯错误的时候,批评教育孩子,用包了布的掃疙瘩打屁股来作为对小孩的犯错误的惩罚。

孩子的母亲董边,常常跟孩子讲:“小事找阿姨,大事找你爸,我没为孩子的事情请过一天假。”董边因为家里有李佩照顾孩子,非常信任和放心。

因此,田家长女小英和次女二英对这位阿姨的共识,是依赖和敬畏的。

“标准中学生”的德利

德利是李佩的女儿,个性率真、透明、爽朗,常常梳着两条长辫子,穿着各浅色格布做的上衣,配着背带裤,因此常被叫做“标准中学生”。在李佩的教育下,德利培养的很优秀,德利也让田家全家人喜欢。

因为李佩的经济水平不是很好,德利直到14岁时才被田家英知道没有上过学,然后给她交学费,送去上学。1955年德利不幸患了肺结核,因为李佩要强,不愿求助田家英和董边,自己陪着孩子悄悄去治疗。但当时的治疗药品很不好买,德利自己悄悄写信告诉田家英,田家英知道后,帮助她们了很多,病情很快就治好了。

田家英,对德利就像自己家里的孩子一样,很是照顾和考虑。当时田家英觉得德利口齿清晰、说话直爽、心眼善良,是当老师的好材料,所以建议她去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但德利没能实现,中学毕业后上了卫校。

平淡的生活也是最幸福的日子

李佩在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常说:“中南H这些年,是我这辈子最享福的几年”。

在发票证的年代,李佩攒了几个月的肉票买了一斤五花肉,想要等着几个孩子周末放学回家一起吃。冬天放在外面窗台上冷冻着,结果被一只机灵的老鸹叼走了。李佩当时心疼的不行,一直唠叨着,都快成祥林嫂了。困难时期,大家都在食堂吃饭,中南H的各家不许独自开火,伙食也经常是白菜炖豆腐。

后来困难时期,生活好起来了,大家又可以用煤气各自做好吃的饭了。到了1962年又提起阶级批判,李佩因为婆家身份的原因遭受到了一些牵连,即将被工作人员从居住的中南H筒子楼里请出去。最后在田家英的帮助下,李佩没被请走,又在这边继续住了下来。

在中南H的这些年,日子很平淡,李佩也能过得有滋有味,随着孩子都住校上课去了,她独自一人也常常看书、听戏,这也确实她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田家英去世,李佩对田家的孩子不离不弃

1966年5月23日,田家英含冤弃世而去,其妻子董边也在不休止的调查和询问中,限制自由。田家的两个孩子,被当时的办公人员安排住处时轰来撵去,一天内搬了三次家,最后在一个小车库里安顿了下来。

董边怕李佩受到牵连,借口说两个孩子都打了不需要照顾了。因为两个孩子的不舍,哭了起来,李佩也舍不得她们,安稳二英,说等到了二英上完大学的时候再走。但当时的大学已经停课了,“上完大学”不知道何年何月,这句话也成功地安慰了小英、二英。

后来,董边进了“牛棚”,小英也去了下乡插队。走投无路的李佩只好回到了娘家,找到了一个固定的住所,给小英、二英的一个回京见面的地方。田家人和李佩距离的分别,却没有改变内心的离别,李佩也早已融入到田家人中的一份子了。

1969年,孤身一人的二英,突发阑尾炎,一人到了医院做手术,此时能求助的只有李佩。李佩接到信后,送来5斤粮票和5块钱,解决了二英住院的问题。李佩的生活费来源只有靠每个月女儿德利给的25元,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的,可见送来给二英的粮票和钱,是不知道怎么节省的。

李佩给予两个孩子温暖的心

二英身体恢复健康后,就下乡插队了。李佩一个不常出远门的人,在车站送前往东北的二英,两人的不舍、难舍难分,两人紧紧地拥抱着,一切感情都在眼泪中表达了出来,车来车往,最终送别了二英。

小英和二英、李佩三人分别三地,远方的距离并没有冷却了三人的亲情,互相之间一直通着信。董边在牛棚三年,并不能允许通信,后面被安排下干校六年,李佩那不足12平米的小屋,是小英、二英年年回京呆的地方,成为了最温暖的港湾。

每当她们回京时,李佩从25元的生活费里,尽量给安排最丰盛的饭菜。小英和二英看到阿姨的过冬的煤火都是靠秋天帮人做棉袄的手工活出来的,想多添一块煤炭都添不起,也尽量得补贴李佩,想让她生活得更好一点。

年年回京在李佩家住着,眼见着,李佩也慢慢老了。原先高高的个儿,随着背变得越来越弯,人也瘦小了起来。李佩把苦在自己心里藏着,却把温暖留给了爱的人。因为李佩的存在,将剩下的田家人给团结到了一起。

1976年,董边也在干校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平反昭雪,接着将全身的力量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妇女工作中。

100元的养老钱

1983年,二英再去探望李佩阿姨时,在一顿美味的饭菜享用后,临走前,李佩交代问二英的妈妈董边,要100元钱。董边这边,也很快把100元送了过来。

但没想到,这个时候是李佩的生命最后时间,得了肺心病,拒绝治疗。直到最后,李佩照样提着笼火,提水,上公厕,没有倒下一天。

最后几天,李佩早已交代女儿德利,她铺盖下的100元的来源和用处。6月1日,这位勤劳又善良的李佩阿姨,逃离了病痛的折磨,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虚岁73,然后租车火花的费用刚好花去100元。

小英和二英一直记着父亲田家英要给李佩养老的事情,却没有想到世事变迁,她们就代替父亲的责任,送走了属于她们的李佩阿姨。

1988年,董边在常年无休止的工作中,引起肾衰竭而去世。这一天,被董边当做另一个“女儿”的德利,也同样声泪俱下,泪流满面。

李佩在封建受压的不幸家庭中走了出来,很幸运遇到了善良敦厚的田家英一家,得到了尊敬和理解,又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家”,有更多关心她的亲人。

在后面德利与二英聊天中提到了李佩的身世,聊起老李家的过往,德利说:“我妈是家里老姑娘,一家子都疼爱她,没想嫁到清代王爷的近支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我父亲是黄埔军校二期生,可毕业什么事没做,典型的八旗子弟。

原本已败的家,让父亲抽大烟抽得精光,最后他是倒伏街头死的。父亲给我们母女带来的是无已成为'满洲国’,和北京失去联系,七年里母亲一人在京没有任何我们的消息。直到1949年尽的痛苦,我妈32岁守寡。

1942年,姑婆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齐齐哈尔投奔六爷了,东北早成为'满洲国’,和北京失去联系,七年里母亲艺人在京没有任何我们的消息,知道1949年回来,院外已是解放了的蓝天,可大院内仍沿袭着封建家族的旧习俗,我妈没有一点做人的尊严。

终于,母亲背上铺盖,跨出了李家大宅。去哪?不知道,我在后边哭着喊,可她连头都没回。永远再没踏进李家一步。”

李佩的幸运也是与她自身有很大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手里从来没有断过书,每天看晚报,经常小说,手里从没段过书,《红楼梦》《镜花缘》《聊斋》等等,经常会问田家英借书,而且没有停止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也是因为她自身的淳朴、勤劳、善良等等优点而被人所喜欢。

小英和二英因为从小跟这李佩阿姨生活,很多生活中的习惯、为人处世也受到了影响,比如说小英的爱干净,干活利索,二英的为人诚恳,实实在在,真人真性,都随着她。李佩的女儿也随着她的影响,教导得很好。

或许在李佩和董边离世的那一刻,她们都是开心的:李佩没有忘记对田家人的承诺,竭力将其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同样,董边也没有忘记丈夫生前对李佩的承诺,为她养老送终。他们都尽力做到了。

为这平凡而伟大的人间真情赞叹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