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一个文件,名叫《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
从这个文件名称,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什么方向内容了。
这个文件发布之后,各个商业银行贷款电话也多了起来,银行app的贷款推送也多了,都是让大家贷款的。去看了一下,贷款额度确实提高了,利率降低了,同时还款时间也拉长了。
消费贷款,这件事在过去几年,是有点灰度的,虽然说过去也有针对性地降利率,但从没有这么大范围过,所以这一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还是值得我们聊一聊。
这次从宏观层面来看,属于是一次货币放水。政策从商业银行这个出口,直接放水给民间,鼓励老百姓贷款消费。
我们关注这件事主要是两个影响,一是消费贷新政出来之后,老百姓真的会大量贷款吗?
同时这个问题之后,也要问,这次消费贷的宽松,是否真的会给今后的经济带来复苏呢?
一、消费贷新政的内容、目的这次消费贷调整,核心就三个字:更便宜。
个人消费贷最高额度从30万涨到50万,互联网消费贷从20万提高到30万,最长还款周期直接拉长到7年,贷款利率更是刷新了历史新低,比如北京银行2.5%、宁波银行2.49%、四大行基本都在2.8%左右。
昨天银行还各种担心你贷了款会有风险,今天银行恨不得你赶紧借钱。在此之前,消费贷可是个危险词,监管盯得紧,银行自己也收得严。为什么现在银行自己主动降利率,甚至拉着大家借钱呢?
最主要是经济需要刺激,当下内需消费对与GDP的贡献率已经越来越大,如果说前些年还能靠搞基建投资来拉动GDP,那么现在基建投资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而且真正落实到各个城市,也没有那么多能带来更优质的基建可以建设了。
在去年的经济数据里面,GDP总量134.9万亿,其中消费就有48.8万亿,占比36%。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据普遍在60%左右。所以政策很急切的想要刺激老百姓消费。
其次,是银行的钱也“憋不住了”。2024年第四季度,银行的净息差只有1.52%,基本贴着盈亏线。今年前两个月,居民新增贷款才547亿,同比下跌86%。这说明,银行的钱也一直趴在账上,放不出去,银行的基础业务收入,就是存贷款业务,有人把钱存过来,他们在把钱以更高的利率贷出去,赚取利息差。所以这次的消费贷新政,其实也成了银行的一根“救命稻草”。
从政策层面开始推动全面的低利率刺激,会让大家更愿意借钱。2.49%的贷款利率,意味着50万贷款7年,每个月只要还6500元,看上去压力小了不少,也会促进更多在今天资金紧张的人选择贷款。
除此之外,在政策上还有两个问题,是所有人都可以拿到吗?这种超低利率会一直持续吗?
首先,低利率不一定一直有。现在的低利率,很多是针对新客户的,老用户想享受同样的优惠,没那么容易。因为银行虽然想贷款出去,但是更重要的是控制风险,过去几年,网贷、信用贷的违约率一直在上升,招联消费金融最近38亿坏账打包甩卖,折价率在0.3附近,这意味着原本100块的债务现在只值3元,这说明银行也在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如果消费贷规模过大,不良率上升,银行还是可能会收紧政策。
贷款有个现象,额度、利率等优惠政策往往都是流向不需要贷款的人。而真正需要贷款消费的人,可能并不具备还款能力。因为贷款额度等,本身对标的也是个人的收入和资产。
所以消费贷新政真正瞄准的人群,既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而是广大中产!
二、消费贷新政民间影响老百姓会不会借钱消费,这件事的难点不是它是否有足够的额度或者利率是否足够低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借钱消费。
敢于借钱消费的人,都是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有良好预期的,收入稳定是最基本的要素。
所以本次的消费贷新政,其实是和前段时间的一个文件相辅相成的,那个文件名叫《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那个文件当中,提振消费的第一项,就是稳就业稳收入。
所以,本次这个消费贷新政的推出,仅仅是整个政策促消费系统中的一环。
从消费贷新政的一些利弊和范围之后,我们大概就能知道,新政可能不会带来太多的新增消费群体,但是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消费金额。它会促进原本就打算消费的人,消费更多。
比如,你原本打算今年攒钱,明年买辆车,今天消费贷额度高了利率低了,所以可能今天就贷款买了一辆。把未来可能有的消费行为提前到今天。
再就是,可能这个人原本打算买辆10万的车,但是因为消费贷新政,所以也愿意贷款几万,买一辆15万的车。把未来可能有的消费金额提前到今天。
所以新政的推出,确实是会带来很大一部分人的贷款需求增加。这种变化,对于政策来说,其实就属于刺激生效了。
鼓励大家加杠杆,本质上是今天就花掉你未来的钱,而这些钱,在当下便会立马成为另一边的那个人今天的收入。
我们先看一组宏观数据,是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以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为例,中国企业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已经高达174%,而居民端只有64%(如图)。二者之间差距非常大。

所以如果最后政策生效明显,反应在宏观数据变化上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居民端的宏观杠杆率会出现增加,企业端的宏观杠杆率会有所降低。
三、消费贷的宽松会带来经济的复苏吗?所以,我们又落到下一个问题上,本次消费贷新政的宽松会带来经济的复苏吗?
对于政策而言,这种短期“提前消费”的作用一定是管用的,能直接拉升一部分数据。
如果政策生效明显,今后几个月里,我们就会看到宏观消费数据和居民贷款数据出现明显变化,但是能持续多久,我们暂时存疑。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和企业端的杠杆率之间的差值空间,其实正是本次消费贷政策的想象空间。
如果短期消费刺激让经济活跃度提高,同时反馈到企业端收入增加,人们就业也开始稳定,那么经济有可能借此进入正向循环。
但如果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长,而大家的杠杆率却一路上升,那就不太好看了。因为这意味着,今天的消费增加,只是换来了未来更高的还款压力。那就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欧美的“消费透支困境”。反倒会让未来的消费增长后劲不足,影响了长期经济。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般是当居民杠杆率超过70%-80%的时候,消费增长才会遇到瓶颈。
所以,本次政府的政策推行,不能只看促消费,在这同时也把稳就业稳收入等事情一并做好,那今后就有机会走向复苏。
结尾:从指标上来看,当下的环境如果真的走向复苏,我们首先一定会看到CPI和PPI的回暖,这是本次GDP恢复的重要先行指标。而这些也会反馈在资本市场里,如果经济复苏预期明显出现,商品市场里便有很大概率会出现集体性回暖行情。
换句话说,消费贷的宽松,其实本质就是让广大中产消费,一是缓解当下产能过剩的各个行业产业,二是给企业降降杠杆,三来拉动一下数据。
有多大用,只能后续宏观数据再发布的时候,通过一些重要指标来评判。
消费这种事,铁定不能单靠消费贷来支撑。政策的根源也只是希望通过这种强心针的方式让经济尽快回到原本的良性循环中。这,才是一切的目的。
我是老丁,朋友们,下期见!
数据来源: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国家统计局
央行金融统计数据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财报
招联消费金融不良贷款数据
各大银行官网消费贷产品信息
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