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暴跌,是机会还是风险?

老丁是个生意 2025-03-03 19:00:51

特斯拉的市值又一次跌破了1万亿美元,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大家好,我是老丁

这一轮的下跌,似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熟悉特斯拉历史的人会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波动就像一部“周期性剧本”,每隔几年就会经历一次“至暗时刻”,随后又在质疑声中绝地反击。

一、特斯拉有过的周期性变化

早在2019年,特斯拉也曾一度跌破过关键价格。还曾被华尔街列为“做空榜前三”。

特斯拉当时的困境可谓内外交加:Model 3产能迟迟无法突破,马斯克的“私有化闹剧”还招来了SEC巨额罚单,债务评级跌至垃圾级,那时候的上海工厂也才刚刚破土动工。

当时全球主流机构甚至预测其“三年内破产概率高达80%”。然而,后续的特斯拉不仅没有倒闭,反而在随后的几年里实现了股价的暴涨。核心原因有三:

一是,产能扩大:上海工厂从动工到交付仅用10个月,逆周期砸出的50万辆产能,直接将2020年的交付量拉升至近50万辆,同时成本骤降30%。

二是政策红利: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进入退坡前的冲刺期,特斯拉借上海工厂拿下生产资质、补贴目录和本地化供应链,成功分到了一杯羹。

三是美联储救市,宏观宽松,2020年3月,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利率并启动无限QE,科技股迎来史诗级流动性溢价,特斯拉股价一飞冲天。

然而,2022年,特斯拉再次陷入到“至暗时刻”,市值蒸发超65%,市盈率从200倍跌至40倍以下。这一年,特斯拉遭遇了“需求+成本+流动性”的三重打击:

需求端: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10%后增速放缓,特斯拉被迫在中国市场降价,单车盈利从1万美元暴跌至不足6000美元。

成本端:电池量产受阻,镍价大涨导致电池成本陡增20%。

再叠加美联储暴力加息抽走全球资金,宏观大势变化,成长股估值普遍缩水,但特斯拉再次展现了其“周期性反击”的能力。

2023年,特斯拉开启暴力反弹,股价从100美元上冲至接近300美元。这一年,特斯拉选择牺牲利润换规模,将对手拖入消耗战,用销量数据证明“电动车的规模经济可行”,并倒逼传统车企转向“特斯拉技术联盟”。周期下行时,头部企业选择“战略性亏损”之后,财务数据也开始转好。

如今,时间到了2025年,特斯拉的市值再次跌破1万亿美元,这一轮的下跌逻辑与上世纪70年代美股的滞胀危机惊人的相似。

首先是高利率压制估值,从去年12月末开始,美联储将息速度放缓,高利率环境持续维持,科技股也涨到了一定高度,估值增长再一次受到压制。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波动,传统能源的短期复苏对新能源的替代预期形成打压。

还有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让全球化供应链被重塑,特斯拉的供应链成本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这些都是今天特斯拉面临的问题。

二、为什么还是看好特斯拉?

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特斯拉的每一次下跌,或许都是下一次爆发的起点。2025年之后,特斯拉可能还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点,理由主要是三个:

1、特斯拉的自动驾驶、4680电池、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预计能够在最近两年兑现,特斯拉可能会复刻iPhone 4时刻,改变行业格局。

2、美联储降息可能会随着之后美国经济的疲软,开始重新回到正轨上,再叠加全球碳关税体系成型,新能源赛道也将迎来政策红利,而特斯拉作为行业龙头也是其中的一个利好。

3、当前中美欧车企的激烈内卷,本质上是“全球新能源标准”的争夺战。谁先实现技术代差,谁就能锁定未来十年的超额利润。特斯拉作为龙头,在下一个AI与机器人的周期里,占了许多先发优势。

资本市场的价格都是短视的,股价最多也就能预期出来两个季度的财务数据,所以短期特斯拉的股价可能是在下探,尤其目前其他宏观环境都还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

但如果特斯拉市值跌破8000亿美元,年销售300万辆的数据,对应的是市销率降至5倍以下,或许会出现“戴维斯双击”的赔率。而下一轮周期当中,特斯拉的主导权更多的将会落在“智能化”,而非当下的“电动化”。

1979年时,美国经济滞胀已经反反复复了十年,当时环境很惨烈,那是没人相信纳斯达克会在十年后涨30倍。

对于特斯拉来说,万亿市值的轮回或许只是一场周期性洗礼,大众的情绪总是会被价格所引导。

市场永远是对的,但市场的短期情绪往往是错的。

分析过去,洞见未来,或许才是投资投机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是老丁,朋友们,下期见

0 阅读:4

老丁是个生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