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大家张可久小令,善用排比朗朗上口,写尽人间风光、人生感悟

快乐鉴骚词 2024-12-13 04:54:49

比起唐诗宋词,元曲给大家的关注度,本来就比较低。而在这比较低的关注度中,我们把绝大多数的关注度给了元曲小令三大家,关汉卿、马致远和张养浩。其次稍微会关注一下白朴,他的小令就相对差了一些。再往后,我们就没有叫得上名来的元曲小令作家了,这是否可惜呢。

在这其中,有一位元曲大家张可久,他的小令非常值得关注。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被誉为“词林之宗匠”‌。他的作品或典雅清丽,或超然世外,表现了与道家文明的亲密关系。

他的一些代表作,非常有特点,善用排比句,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写的内容要么是自然风光,要么是人生感悟,要么是生活情趣。总之,一旦我们读过,往往会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1.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这首《人月圆·山中书事》,是张可久小令中的代表作之一,非常能体现他作品的风格,也能体现他思想的特点: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这些,不用自己去亲身经历,只用饱读诗书的眼睛就可以感受。读过之后,就像浪迹天涯一样倦了。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诗书中有,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草萋萋;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这些,是不是都像一场梦一样?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又把思绪拉回了自己的老村生活。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山中有些什么事呢?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这,就很惬意了,何必在意那些如同春梦一样的繁花似锦呢?

这首小令中,作者先是使用了一个排比,“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道出了繁华若梦的事实;最后,用一个“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排比,说明了生活中,平平淡淡才是真。

总之,这首小令,非常值得一读。

2.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委婉含蓄,而不是直抒胸臆。如果是直抒胸臆,那就没有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文学体裁了,一个说明文就够了。很多小说,花了十几万字,甚至是几百万字,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或几个道理。相对而言,小令虽然也是委婉含蓄,但篇幅并不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的道理。比如,这首《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雁啼红叶天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当西风吹来的时候,我正离家万里。西风像是一封家书,仿佛在询问着我的归期定了没有。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大醉其中;晚上,他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一句,“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非常强烈的排比,“红叶天”,秋天到了,大雁都南归了;而我呢?却只能醉倒在黄花遍地的他乡;只能听着芭蕉雨声,在梦里归家一趟。

芭蕉雨声秋梦里

你说我有没有定下归期呢?

3. 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

每到中秋节,大家的第一想法是团圆。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的中秋诗词,也都是写团圆或思乡。但这首《人月圆·中秋书事》不一样,它写的是飞仙。作者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修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

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

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

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

荷香冉冉

“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梧桐树的阴影,有一种宁静的氛围;荷花香气缓缓升起,让人以为是在仙境;月光下桂树的桂花,一团又一团,圆润而美丽。

“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鸿都”指仙境,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仙境的向往;“霓裳露冷”和“鹤羽天宽”则分别描绘了仙女的衣裳和仙鹤的羽毛,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诗人自问“文生何处”,表达了自己作为文人的身份和处境;“琼台夜永”描绘了仙境中琼楼玉宇的夜景;“谁驾青鸾”则是一种对自由飞翔的渴望。

桂影团团

虽然修仙的思想要不得,但一句,“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在中秋节之夜,这是除了明月,人间最美的三种风光。欣赏了一轮圆月,再欣赏一次“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这个中秋节,何尚不是在仙境?没有必要再去修仙飞仙了。

4.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在封建社会,归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都喜欢谈论归隐,但“急流勇退”的归隐,才是真正的归隐。这,是这首《人月圆·客垂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啊,走投无路后的归隐,不是你真心想归隐,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黄花庭院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莼羹,辞官回到吴中;范蠡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太湖,自在从容;陆龟蒙整日伴着煮茶的灶炉,甘做江湖上的隐翁。

这三个人中,张翰是勇于辞官归隐;范蠡功成而不留恋高位,自觉身退;而陆龟蒙则一生未仕,心甘情愿隐居。这才是真正的归隐,而不是被逼无奈的归去。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

青灯夜雨

很显然,我做不到真正的归隐。

这首小令中,无论是“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还是“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除了排比,对仗也十分工整,非常值得学习。

5. 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宋代词人刘过,在《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中,结尾有这样的句子,“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开了“不似少年游”的先河。后世的诗人或词人,对“不似少年游”,做了各种各样的演绎,始终乐此不疲。这首《人月圆·春日次韵》,是张可久的演绎: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

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

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我穿着轻便的罗衣,仍能感受到春风的清冷,与年轻时的游历相比,已不再有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时光流逝,尘世的忙碌让人无暇顾及,转眼间,镜中的自己已白发苍苍。

一句话,自己已经老了,老得不胜春风的清冷。纵然春天依旧,但我也不能像当年少年时候那样享受春游了。

这里给出了“不似少年游”的原因,就是自己年老体弱,不胜春寒了。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我回忆起短暂的春日梦境和十年间的往事,这些都化作了诗中的一丝忧愁。

“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很快,海棠花开过了;梨花在春雨中凋零了;燕子也离开空荡荡画楼。

海棠开后

一切都是那么短暂,最终都归于孤独和寂寞。一句,“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的排比,让这孤独和寂寞,是那么让人印象深刻,痛苦万分。

6.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古人到了暮春,必然会伤春、惜春。这首《人月圆·春晚次韵》也不例外,但这首小令,展现的思想却更加复杂。一般人伤春,都是哀叹花残花落,春花开尽,而这首小令除了这些,更夹杂着与朋友的分别,与恋人的分离,因而更加痛苦: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桃花吹尽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诗词中,一说到“萋萋芳草”,就意味着“草长莺飞”,意味着春去夏来。更何尚到了傍晚,“夕阳中”,更是愁上加愁了。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词人回忆起在短亭中与友人告别时的饮酒,平静的湖面上装饰华丽的游船,以及垂柳下健壮的骏马。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春日离别的画面。

到了“送春”时节,如果朋友还在,大家还能相互安慰,心情会好很多。但更加痛苦的是,朋友也分别了。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一个“桃花吹尽”,已经是“春归”的典型象征;而一个“佳人何在”,则更为痛苦的是恋人的相隔天涯;最后是“门掩残红”,这哪里是“残红”,简直是词人内心鲜红的血!

佳人何在

这首词中的排比句特别多,有“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刻画了朋友分别的痛苦;有“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暗示春天的归去,人生的无奈;更有“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春花落尽,夹杂着恋人天各一方,惨不忍睹!

0 阅读:0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