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欣氟材成立于2000年8月29日,前身为上虞市中欣化工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研发、生产、销售精细化工业务(氟精细化学品涉及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与电子化学品、含氟制冷剂)、基础化工业务(氢氟酸、硫酸生产、销售)及矿产资源开采业务(萤石矿的开采、选矿及销售)。
一、实控人及管理水平
实际控制人为徐建国。公司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体系认证与管理规范:公司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管理体系的认证,表明其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 设备与技术管理:配置了先进的机器设备,还利用多功能分析软件。建设有独立分析检测和研发中心,引进了德国埃菲德微反应器、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高档研究和测试设备,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研发与创新管理: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以往连续几年的研发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4%左右,且每年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3年全年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同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体现了公司较强的研发管理和创新能力。
二、发展历程及重大事件:
2000年:8月,上虞市中欣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以2,3,4,5-四氟苯甲酰氯技术和产能为基础,重点开发喹诺酮类含氟高端医药中间体。
2006年:公司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产品新增了2,3,4,5-四氟苯甲酰氯以及N-甲基哌嗪系列。
2007年:公司股改为浙江中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控股上虞中科白云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2013年:公司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主要产品新增了2,3,5,6-四氟苯系列、BMMI以及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
2015年:公司更名为浙江中欣氟材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5日,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2018年:公司进入发展的第四阶段,主要产品新增奈诺沙星环合酸以及莫西沙星环合酸。
2019年:8月,公司收购福建高宝矿业有限公司,涉足氢氟酸、硫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12月,全资子公司高宝矿业收购明溪县长兴萤石矿业有限公司,战略布局萤石资源。
2021年:8月,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4.42亿元。
2022年:7月,公司以受让股权并增资的方式收购江西埃克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布局第四代新型制冷剂及其下游含氟新能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
2023年:公司全年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
2024年:1月24日,公司募资6.3亿,将用于中欣高宝新型电解液材料建设项目等。1月7日,公司获得“一种环三磷腈衍生物在阻燃橡胶制备中的应用”专利。
三、核心竞争力及护城河
技术研发:
- 创新平台优势: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中欣含氟化学品与新材料研究院。
- 研发投入持续:以往连续几年的研发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4%左右,且随着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 专利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累计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8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5项。
产品与产业链:
- 产品多样应用广:产品涵盖2,3,4,5-四氟苯系列、2,3,5,6-四氟苯系列、氟喹诺酮类环合酸系列等,在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与电子化学品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 产业链完整:拥有从基础配套原料萤石、氢氟酸、氟制冷剂到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
行业地位与品牌
- 荣誉众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等。
- 市场认可:在氟化工行业经营多年,与国际、国内龙头医药、化工企业建立了深入、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资源与产能布局
- 资源优势:公司旗下有萤石矿资源,萤石储量剩余大约在60多万吨左右,为公司的氟化工业务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供应。
- 产能布局合理:经营地和产能布局横跨浙江、江西、福建三地,形成“一个总部管控中心+四个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
四、主要竞争对手及竞争优势:
主要竞争对手
- 永太科技:在氟精细化学品领域与中欣氟材业务有重叠,产品涵盖医药、农药中间体等,研发能力和市场份额较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在原材料供应和成本控制方面有一定优势。
- 新瀚新材:与中欣氟材在PEEK材料的原料生产方面存在竞争,是芳香酮产品专业生产商,其氟酮产能也较大,在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客户基础。
- 三美股份:在氟化工领域尤其是制冷剂方面具有优势,是国内重要的氟制冷剂生产企业,市场份额较高,在制冷剂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规模上有较强竞争力。
- 永和股份:业务涵盖氟化工产业链多个环节,在萤石资源、氟制冷剂及含氟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均有布局,产业链完整度高,综合实力较强。
竞争优势
- 产业链优势:构建起萤石-氟化氢-精细化学品的全产业链产品体系,通过收购上游萤石及氢氟酸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 技术工艺优势: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注重工艺路线的积累和迭代,具备先进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工程技术,能不断推出高质量新产品。
- 产品结构优势:产品多元化,不仅在传统氟化学品领域保持竞争力,还积极拓展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如光伏级氢氟酸、超级电容器用电解质盐等。
- 市场份额优势:在氟苯、对氟苯等高附加值产品上,公司市占率全球第一。
- 产能规模优势:在氟酮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公司的二氟二苯酮(DFBP)产能为5000吨/年,DFBP是合成聚醚醚酮(PEEK)的关键聚合单体。DFBP项目于2023年5月建成并投入试生产,目前其DFBP产品已经通过部分客户测试,开始有客户采购和使用。
五、行业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供求现状
- 萤石:全球萤石查明储量2.8亿吨,中国以6700万吨位居第二,且是全球最大的萤石产区,2023年萤石产量占全球约64.77%。但我国萤石储采比低,随着环保安全政策加码,供给逐步收紧。需求端,氟化工行业对萤石消耗比例约57%左右,钢铁、炼铝等传统行业也有需求,且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需求不断增长。
- 制冷剂:第二代制冷剂在我国处于淘汰阶段,2025年HCFCs生产配额下调至16.36万吨/年。第三代制冷剂是主流但处于淘汰初期,按《基加利修正案》,2024年中国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2029年开始削减。需求端受空调和汽车行业发展推动。
- 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在家庭、电子电器等多领域广泛应用,氟聚合物市场供需均快速增长,如聚四氟乙烯应用广泛,聚偏氟乙烯因新能源产业发展产能快速扩张,但大量新产能增加,若新能源领域需求不及预期,有供过于求风险。
前景分析
- 需求增长空间大:氟化工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端含氟材料需求持续增加,如新能源领域对六氟磷酸锂、聚偏氟乙烯等需求旺盛。
- 产业升级趋势明显:政策推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如开发新型含氟中间体、高性能氟聚合物等。
-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增加,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不断涌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应用领域,如氟化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开发出更多功能材料。
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信息:
业绩亏损问题
- 2023年大幅亏损:2023年全年净亏损1.88亿元,同比下跌201.77%。
- 2024年持续亏损: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至14.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8亿元至2亿元。
项目相关问题
- 上市募投项目效益未达预期:2017年上市的募投项目中年产50吨奈诺沙星环合酸建设项目及年产1500吨BPEF项目在2021年实现的效益均未达到预计效益。
- 高宝科技项目不理想:2019年收购高宝矿业后,2023年高宝科技氢氟酸生产装置技改导致产量下降,业绩不及预期,公司对其商誉计提减值高达1.34亿元。
- 新产能爬坡问题:2024年氟苯、DFBP、四代制冷剂等项目处于工艺优化调整和产能爬坡释放阶段,折旧摊销、能耗、人员工资等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
财务风险问题
- 现金流堪忧: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净流出1.99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06万元。
- 资产负债率上升:2024年三季报,资产负债率为48.71%,较2023年底的46.03%上升2.68个百分点。
行业环境问题
- 原材料价格波动:2024上半年,上游原材料萤石粉价格高企,增加了公司成本,而下游市场需求疲软,部分氟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整体毛利率水平。
- 市场竞争激烈:氟化工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着来自同行在产品价格、质量、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竞争压力,若不能有效应对,可能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七、合理估值:
- 参考同行业PE: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氟化工行业PE(TTM)均值为40.20,中值为32.08。假设中欣氟材未来能恢复到行业中值水平的盈利能力,若2025年公司实现扭亏,且每股收益为0.5元,按32.08倍PE计算,合理股价为16.04元,对应总市值约52.13亿元。
- 参考同行业市净率:行业市净率均值为2.60,中值为1.87。中欣氟材2025年1月10日市净率为3.01。若回归行业中值水平,以2024年每股净资产4.43元计算,合理股价约8.28元,对应总市值约26.91亿元。
综合来看,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地位、产能释放预期、市场竞争等因素,中欣氟材合理估值在40亿至52亿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