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中庸》里的成语(第二篇)

寒珊课程 2024-10-19 18:42:34

《中庸》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中庸》一篇三十三章。朱熹认为《中庸》是子思对“道统”传承的忧患之作,是“孔门传授心法”,是道统传承的圭皋。“中庸”两个字的立意,来源于《尚书.虞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子思拈出“中庸”二字,其立意,乃是要君王在变化莫测的人心中,坚守道心的中正之微。以下是《中庸》第二篇中的成语。

1、我行我素

【解释】: 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翻译】:君子立足于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不去企慕本分以外的东西。富贵时,就按照富贵的地位行事;贫贱时,就按照贫贱的地位行事;居住在夷狄,就按照夷狄的风格行事;患难时,就立足于患难的处境行事。君子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境地,都能自得中庸之境界。

【举例造句】: 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而已。 ★柔石《二月》十

【近义词】: 依然故我、刚愎自用

【反义词】: 言听计从

2、行险徼幸

【解释】: 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出处】: 《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翻译】:所以君子安处平易以等待天命,小人冒险犯难一求侥幸一逞。

3、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解释】: 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翻译】:君子之道,如同行远,必须从近处出发;如同登高,必须由地处开始。

【举例造句】: 行远自迩,学习要先打好基础,然后再逐步加深。

【近义词】: 由浅入深、登高自卑

【反义词】: 一步登天、好高骛远

4、人存政举

【解释】:形容贤臣执政,百政俱兴。又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时,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出处】:《礼记·中庸》: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翻译】:夫子说:“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记载在典籍里。明君贤人在位,文武之道就能得到实施;明君贤人没有了,文武之道就会消亡。”

5、人亡政息

【解释】:指某一执政者死了,他生前所实行的政治措施便随之废弃。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6、为政在人

【解释】:为政:指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在:在于,关系于某个方面,表示指出着重点;人:指能人、贤人。指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

【出处】:《礼记·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翻译】:所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贤人,得到贤人取决于君王自身的修养,君主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把握中道,把握中道的要诀在于内心有仁。

7、困知勉行

【解释】:指遇到困惑,刻苦学习知识,并勉力实行。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翻译】: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遇到困难然后通过学习才知道,等到他们知道时,就是一样的了。有的人安于大道而实行之,有的人是获利于大道而实行之,有的人是被勉励强迫而实行之,等到他们成功时,就是一样的了。

8、知耻近乎勇

【释义】:知:清楚,明白;耻:耻辱,羞耻;近:接近,差不多;乎:文言助词;勇:勇敢。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指懂得羞耻也是一种勇气。

【出处】:《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翻译】:夫子说:“爱好学习就会接近智慧,努力践行就会接近仁,知道耻辱就会接近勇敢。”

【例句】:“知耻近乎勇”,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牢记自己所蒙受的耻辱,才能奋发图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日省月试

【释义】:指每日每月都在进行考核检查。

【出处】:《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翻译】:经常检查考核,按工作情况给与奖赏,这是劝勉各种工匠的方法。

10、厚往薄来

【释义】: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出处】: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翻译】:延续断绝了世袭地位的贵族家族,复兴灭亡了的国家,平定祸乱,扶持危局,朝廷的选聘按时举办,多给而少收,这是使诸侯归服的方法。

11、事预则立

【释义】:预:事前准备。事前有准备才会成功。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翻译】:凡事有预备就能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12、择善固执

【释义】:对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坚持执行。

【出处】:《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成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翻译】:具有了诚的境界的人,不用费力就能符合中庸,不用思虑就能得到中庸,自然而然就能符合中庸之道,这就是圣人。努力求诚的人,就是选择善德坚定执守它的人。

13、人一己百

【释义】:人家用一分的力量,自己则用百倍的力量。形容加倍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翻译】:别人一次就能会的,自己就做一百次;别人十次就能会的,自己就做一千次。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即使愚笨也必定会变得聪明,即使软弱也必定会变得坚强。

本章完

4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