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炼字

夏小晋 2023-10-17 22:36:54

杜甫曾作过一首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全文如下: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熟悉的杜甫像

意思是,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了,写诗开始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日花鸟,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木栏,可供人悠然垂钓,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如何找到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诗坛高手,大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开篇头两句,表明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严谨态度,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

杜甫精于炼字、炼句、炼意和炼声,从来不单纯去追求光彩流动,字字生香的形式美,而是让自己的作品有思想的闪光和美的感召,从中获得高度的审美价值。他每每千锤百炼创造出“字字不闲”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杜甫晚年之名作《登高》,通篇可作炼字的范本。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尽长江滚滚来 (图片来源网络)

全诗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而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民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故而有人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

杜甫炼字精炒之句举不胜举,如对动词的锤炼,“暮投石壕村”(《石壕吏》)中的“投”字,写出了兵荒马乱之际,诗人在路途中急于投宿的心情,被人称为“复却万方无准,安排一字有神”。如对形容词的锤炼,“积尸草木腥”(《垂老别》)中的“腥”字,准确有力揭示出连年战乱,尸横田野,连草木也发出令人作呕的秽气。

古人炼字,有“诗眼”之说,即一句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警醒,使全句皆活。杜甫这方面的长处尤其为人钦服,赞为一字之下,后人无法更易。像“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名中的“乱”和“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中的“垂”与“涌”,“万姓疮痍合,群山嗜欲肥”句中的“合”与“肥”等,不胜枚举,都是精巧绝伦之作。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汴京的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脱落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么字。

他专门找来几位诗友,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

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诗圣杜甫炼字功力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林花著雨胭脂□​(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秦少游、佛印等四位名士结伴春游。他们来到一座寺院,看见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春雨》一诗。年代虽久,墙上字迹依旧,唯有其中“林花著雨胭脂□”一句,最后一个字看不清了。四位诗家兴致勃勃为这句诗补缺字。

苏东坡补“润”字,黄山谷补“老”字,秦少游补“嫩”字,佛印补“落”字,都觉似可而不尽意。后来寺中老僧拿出《杜工部集》,找到《曲江春雨》一诗,原来此句最后一字是个“湿”字。咏读品味一番,四才子对“诗圣”无不叹服。因为一个“湿”字,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态势尽收其中,使形、情、色、态浑然一体,非常准确、鲜明、凝练、生动地表现了“林花著雨”的诗情画意。

1 阅读:155
评论列表
  • 2023-11-10 05:17

    立冬》 春夏秋又冬, 一岁太匆匆。 鸣虫消声静, 叶落枝头轻。 白霜陌上见, 华发代丝青。 时光抛易去, 人生忽成翁。 若能当努力, 年年你能空?

  • 2023-10-28 16:01

    震惊!翻到最后,我居然跟苏轼想一块去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