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写诗有什么优点,读过文徵明《夏意》就懂了

凝萨 2025-04-20 04:39:02

五月江南樱笋残,疏花吹尽绿漫漫。雨来恰及梅黄候,春去犹余麦秀寒。

白日幽深茅屋静,野情萧散苎袍宽。美人何处经时别,满耳新蝉独倚阑。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画家,曾经为了金榜题名蹉跎半生。后来好不容易步入官场,不久之后就辞官返乡。他的经历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为他在科举中遭遇的不公而愤慨。从文徵明的诗书画作品里似乎看不到太多的遗憾。他写小楷、行书风格有很多文人临仿,他创作山水画人人称雅,他写的诗句广为流传。

这首《夏意》是文徵明的作品,描写了五月江南初夏景色。文徵明是苏州人,生活在江面名城,写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共情。文徵明在书画领域成就更高,后人也会研究他写的诗,想要找到写诗和书画创作的关系。

诗中写道,江南地区的五月,樱桃和春笋已经过季了。如果想要享受它们的美味,只能等到来年。樱桃一般在五月份成熟,滋味酸甜适中,吃上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从立春过后,就能采摘春笋。到了初夏季节,笋子慢慢变老,失去了鲜美滋味。文徵明走在山野间,看到花儿稀疏,很多花朵被风吹散。少了五颜六色鲜花的点缀,只剩下漫山遍野的翠绿颜色。

过了五月,江南地区就要迎来梅雨季节。很多人不喜欢梅雨,高温高湿的天气容易让人觉得疲倦、烦躁。有了对比,才能感受到初夏时节有多么美好。一阵及时雨,哪怕春天已经过去了,站在麦田里还能感受到微微凉意。文徵明采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夏意的清新。

白天无所事事的时候,可以在茅草屋中静坐养神。屋中寂静,尝试与天地万物沟通交流。文徵明穿着宽大的苎麻面料袍子,心情闲适淡然。诗中提到的“美人”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经历寒冬、春寒与美好事物分别太久了。终于到了倚靠栏杆,听蝉鸣的季节。江南初夏在文徵明的诗中有了具体画面,让人忍不住想要在五月游历一番。

作为画家,文徵明写诗的时候很重视画面感和细节。从视角到空间,遵循构图规律。诗中既有全景描写,也有完整的细节。首联让人整体了解江南初夏的美景,颔联利用对比手法让人知道了初夏的气候特点。到了颈联,开始抒发文人情怀,其中提到的细节描写让人加深印象。至于尾句,如果袅袅清音绕梁三日,提升作品意境。

画家写诗还有另外一个特点,言语通俗直接,哪怕现代人读这首七律,也没有理解障碍。通俗有助于画面呈现。第三个特点是,他始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这一点和他画中的韵味一致。享受自在生活,追求平凡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有文徵明邀你度过五月。

0 阅读:16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