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笔水墨画雨景,你知道这位明代画家吗

凝萨 2025-04-17 14:49:15

传统山水画中有一类描绘雨景的作品,多用湿笔创作,面貌别致惹人喜爱。描绘大雨前,大雨中,大雨后的山水画,都可以称为雨景山水。比如这幅明代画家谢时臣《溪山雨意》,描绘的就是雨中青山清新苍润的美感。画雨景山水可以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画家很喜欢创作这个题材展现人格魅力。文人雅士喜欢空山听雨,聆听雨打芭蕉。雨过天晴遥望远方,顿觉心胸开朗。赏雨景成为文人乐事,丰富了画家的创作题材。

想要画好雨景山水,可以跟着谢时臣好好学习。他生活在明代中期,风格介于浙派和吴门画派之间。他画雨景,利用湿笔淡墨表现空气中的潮湿感觉。只用淡墨会显得高山大川没有气势,他再用重墨厾点,强调山石结构轮廓。在干湿、虚实对比中,完成创作。为了更好地体会谢时臣的画法,可以从细节慢慢欣赏。

谢时臣 溪山雨意

《溪山雨意》在构图上很有意思,前景细节丰富,中景疏旷深远,远景淡墨湿笔晕染而成。这样构图很容易产生幽深神秘的美感,激发起游山玩水的兴致。不过,中景处两座奇峰突出,与远景没有产生足够的空间距离。谢时臣似乎想用这种不合理的构图表现雨意,尤其是远景的没骨画法证实了猜想。

如果画大雨倾盆、斜风细雨,古人往往采用擦笔表现。这样很容易遮挡住山石古树的结构特征,故此谢时臣只画雨意,不画雨丝。为了避免让人失望,他只能通过构图的新颖别致引发视觉冲击。想明白了这一点,似乎也就接受了构图上的不完美。

谢时臣 溪山雨意 局部

湿笔画山石树木会让画面显得过于朦胧,缺少吸睛之处。在描绘中景的时候,他故意用重墨描绘了房顶、松树。之后用淡墨烘染了一遍,强调中景的立体感,利用墨色变化表现出浮云飘动。

看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他为什么不画风吹树枝增加雨意呢?从视觉感受看,浓云迷雾景色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谢时臣作为职业画家在创作中会考虑这些因素,让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他希望画出情感表达和文化意蕴丰富的作品,尽力靠拢文人画风格。

​谢时臣 溪山雨意 局部

画中有个文人打伞过桥的细节,看到这里就会恍然大悟。谢时臣画的是细雨蒙蒙景色,天色就要放晴,没有大风刮过。他在画中安排了很多细节,环环相扣为主题服务。看到了画中种种经营布置,就会佩服他的观察能力。

谢时臣尝试形成新的审美方向,融合院体、文人画风格。只不过他的尝试具有刻意拼补的感觉。和他同时代的文徵明也在走这条道路,由于文徵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谢时臣在创作上更加成功。如果是文徵明画这个题材,在构图上会更加用心。

​谢时臣 溪山雨意 局部

《溪山雨意》更像是谢时臣的一次尝试,成功与否不是主要目的,大胆创新才是他需要的。如果谢时臣能够在构图上多考虑一下,那么这幅画会变得完美起来。

0 阅读:25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