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风云人物,笔墨当随时代,石涛《山水册》

凝萨 2025-04-16 16:46:34

喜欢山水画的朋友都知道石涛的大名,他是画坛风云人物,哪怕到了现代还有很多人学习他的风格技法。和石涛同时代的画家,往往执着于描摹具体物象。他们通过组合的方法,将前辈作品中的山石、树木、溪泉、浮云,变成自己的作品。石涛在创作中也有仿古的痕迹,他打破了“组合”的画法,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口号。

有人提了一个观点,石涛不是用眼睛观察自然景物,而是用心观察。他笔下的山水景色,都是内心感受充满诗意。对他而言技法已经烂熟于胸,没必要处处表现炫技。他的追求几近于道,在自然空间里留下他的情感志趣。用心创作,成为石涛的一个特点,让人感受到山水的情绪温度。这套《山水册》是石涛的作品,逐一欣赏有助于理解他的心境。

石涛 山水册页

从风格看,这套册页是石涛中后期作品,笔墨生动洒脱,画出了自然山水生动的一面。从构图看,石涛打破了三远法的束缚,把眼中所见留在纸上。这类带有写生特点的作品,往往会把前景拉近,强调视觉冲击力。比如这幅青绿作品,前景和中景通过空间延伸形成。利用细节变化表现空间层次。

两位文人坐在草房门口,古松杂树层林添补画面。灌木丛与高山之间有留白,暗示空间远近。这样的构图方法,整体看有深远法的痕迹,细节看和现代写生创作很像。具有超越时代的创作思想,才能画出新颖别致的作品。借古开今,在他的画中有了具象呈现。

石涛 山水册页

再看这幅水墨山水,他只画了高山大川的局部。这种构图方法原本是创作中的大忌,让人觉得画面不够完整。石涛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独辟蹊径。既然构图独树一帜,在笔墨上就要格外小心。他利用墨色变化,让画面分出空间层次。山石皴法,既不是标准的披麻皴,也不是常见的折带皴,完全按照自然结构描绘。

远方升起一道云烟,暗示画面之外有深壑幽谷。云烟遮住来时路,挡住高山峭壁。很明显他用了夸张的手法,在表现山水自然特征的同时强调内心感受。他把自然山水的复杂结构描绘出来,让画面充满宁静深远的韵味。

石涛 山水册页

石涛画山石树木,受黄公望、倪瓒等元代画家影响。他喜欢用淡墨渴笔描绘树石,用淡墨晕染增加苍润质感。当画设色山水的时候,依然要讲究用墨。从画中可以看出,他在墨稿上进行色彩晕染,色不碍墨让山水看上去笼罩在云雾间。

他在用笔上特别强调变化,中锋、侧锋、散锋、逆锋,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会根据山石树木所在空间的不同,调整用笔方法。同时,他很强调线条的质量。看他画的树干柳枝,随手勾勒的远村小桥,都充满狂逸之气。利用线条与点、面组合,让画面看上去浑然一体。

石涛 山水册页

古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与人相互依存,世间万物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你细品,欣赏石涛画的山水就是这个感受。他表现的是人与山水的内在和谐,几百年过去了依然让人迷恋。

0 阅读:45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