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黄公望山水,画成这样都觉得不行

凝萨 2025-04-20 04:39:09

这是一幅仿黄公望山水,是明代画家居节的作品。估计很多人不了解他,提到他的老师文徵明就知道了。居节生活在明代中后期,他是苏州人。居节还是少年时,就受到文徵明的认可,教授他书画技法,收为入室弟子。入室弟子的身份和普通弟子不同,可以站在老师旁边,帮着研墨递笔,亲眼观察老师的创作过程。

从画中题跋可以看出来,这是文徵明指定他临仿的一幅山水画。在明代中期,黄公望的山水画已经很珍贵了。也就是文徵明在书画领域的造诣精深,再加上江南有很多书画藏家,才有机会看到真迹。居节很珍惜这次临仿机会,他抓住黄公望画中的逸趣天然进行反复研究。当居节画完之后却不太满意,他说“笔墨庸劣,绝无生趣”。还恳请看到这幅仿作的人,别认为他在藏拙。

居节 仿黄公望山水

那么问题来了,居节仿黄公望山水到底画得好不好呢?有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呢?客观讲,他创作的《仿黄公望山水》已经很好了,甚至比明末董其昌等松江派画家好很多。他抓住了平淡天然的特征,用细腻精准笔墨还原了前辈作品神韵。

很多人受《富春山居图》影响,觉得黄公望不会画细节这么丰富的作品。实际上,从文字资料看黄公望的确画过这类山水。他还指导过王蒙画山水,两人是如师如友的关系。由于黄公望创作的真迹已经失传,那就通过居节的仿作,看看仿出了哪些特征。

居节 仿黄公望山水 局部

欣赏一幅画往往先从前景看起,那就看看居节的笔墨细节吧。通过笔墨可以看出,居节性格中有平和稳重的一面。他严格按照黄公望的技法特点进行创作,无论画石头还是画杂树,都符合《写山水诀》中提到的关键点。前景是坡岸草亭,亭中有人欣赏湖山景色。与草亭隔岸相对的地方有一只仙鹤站立山岩石壁上,突出山水的宁静氛围。

随着空间推向远方,还有竹林溪瀑景色,另一座草亭隐藏在竹林中。水面上方升起一道轻烟,避免了细笔画法带来的壅塞感觉。他在布置画面的时候始终强调平衡,深谙元人笔意中蕴含的中庸之道。利用交错、开合、虚实,形成深远效果。

​居节 仿黄公望山水 局部

居节画风稳健,无论勾皴擦点染都有严格按照创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表现得相当完整。从细节一点点扩展到整幅画,透出从容味道。很多画家仿黄公望山水,喜欢简化构图,简化笔墨。看似很高级,实际上会让作品变得空洞。

看着淡墨勾画的远山,感受清幽神秘的氛围,真想化身成为画中人,穿过树林,越过溪涧,爬上山巅。人们形容一幅画好,常常用生动形容。这就是生动,让人在赏画的时候想到游山玩水的畅快满足。

​居节 仿黄公望山水 局部

仿黄公望山水画,可以有画家自己的感受。如果达不到居节的水平,还是轻易不要改动。要不然,很容易变成东施效颦。技法熟练哪怕达到了居节的高度,也要对前辈名家的笔墨技法保留敬畏之心。

0 阅读:13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