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再曝重大安全漏洞

天下有言刘澜昌 2025-04-22 08:49:16

文︱刘澜昌

在大谈“国家安全”、频频挥舞制裁大棒的美国,自己的网络安全却漏洞百出。4月20日,《华盛顿邮报》爆出猛料:过去四年间,美国政府内部员工竟将包含白宫平面图、防爆门设计、供应商银行信息等敏感内容的谷歌云端硬盘文件夹,错误分享给总务管理局(GSA)上万名员工,彻底暴露美国政权核心的安全中空。此事发生于拜登政府初期,一直持续到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最近一次更新就发生在上周。

当这场数字安全丑闻被曝光后,我们不禁要问:一个自诩“全球网络秩序制定者”的超级大国,连自家白宫的机密都管不住,又有什么资格对外输出所谓“网络治理标准”?这不仅是一次安全事故,更是对美式治理体系的一次集体嘲讽。

据报道,这起事件的责任方为美国总务管理局内部职业雇员。他们无意间将一个包含敏感信息的谷歌Drive文件夹设置为“对全体员工可见”,而该机构员工人数超过11200人。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这些人对包含白宫平面图、防爆门安装计划、新闻发布会协助供应商的银行账户等“高敏感”文件触手可得,一场“数字裸奔”就此展开,无人知晓,也无人制止。

四年,不是四天;11200人,不是几个实习生;白宫平面图与防爆门细节,更不是几张无关紧要的会议记录。讽刺的是,美国这些年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俄罗斯等国频频发起所谓“黑客指控”、“信息安全调查”,甚至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华为、中兴、TikTok等一批中国科技企业。但现实却是,它自己的联邦机构早已在“无意识”的操作中把国家机密变成了员工的午间谈资。再高级的网络防火墙,也敌不过内部员工的一次“共享全体”。

过去几年,美国政府网络安全事故频发,2020年的SolarWinds黑客事件曾让包括国防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在内的多个重要机构陷入信息泄露风暴;2021年Colonial管道攻击事件又暴露了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而此次白宫云端文件夹“共享门”,则将“人为失误+管理混乱”赤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揭示出这个超级大国所谓“高标准治理”的虚伪本质。

这类事件之所以特别可笑,是因为它刚好戳破了美国最擅长的“自我神话”:他们惯常塑造一个高科技、强控制、高透明的政府形象,甚至以此为名在全球推进“数字民主”与“网络自由”战略,实则却是自己连最基本的权限设置、文件管理都做不好。一边在联合国会议上高谈“全球网络规范”,一边把白宫的防爆门设计图上传给全体员工,这种行为不啻于一场政治行为艺术。

当我们看到美国政客滔滔不绝谈论中国的网络“威胁”、大张旗鼓地展开对TikTok的封禁行动、甚至干涉别国的数据主权时,不禁要反问一句:请先把你家的网盘权限管好。当美国将数字主权视作遏制对手的手段,却连自己最核心的政府大楼都管不好,还谈什么全球治理?这种“黑锅甩人,锅盖掉了”的美式逻辑,早已让国际社会看穿。

美国在这种“内讧式”网络安全乱象背后,正在持续扩张其对全球网络空间的干预行为。他们通过《云法案》(CLOUD Act)强行获取外国数据,在五眼联盟中大搞监控与数据挖掘,把全球科技企业变成其情报系统的附庸。而美国本土数据治理的荒唐和混乱,则成为了最讽刺的注脚,他们想管理世界,但连自己都管不住。

对于中国而言,这再次印证了“关键基础设施必须自主可控”的必要性。试想若将核心通信设备、政务信息平台、舆论引导系统交由一个连白宫都能“错发”文件的国家托管,那还谈什么安全可言?美国的失败经验,正是中国走向科技自主的最好警示。

这起“共享门”事件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敲响了警钟:所谓“美式治理”、“数字典范”,不过是一层金箔包裹的腐朽木架。奉行美式标准,不但换不来安全,反而可能暴露于一个漏洞百出、动辄甩锅的系统之中。与其被美式网络霸权裹挟,不如加快自身网络主权的建设,推动建立真正公平、包容、非政治化的全球数字治理机制。

此番事件的本质,并不是一起简单的行政失误,而是整个美国治理体系数字安全逻辑的崩塌。当国家权力的象征,白宫的平面图与防御设计都能在一线员工的“误操作”下散布全球,所谓的“国家安全”早已沦为口号。真正的安全,从不是用嘴巴喊出来的,而是靠制度、责任、技术和敬畏来守护的。

白宫的机密文件可以在谷歌云盘裸奔四年,不被觉察;美国却一再要求别国开放服务器、交出后门、配合调查。这不是双标,而是赤裸裸的霸权本能。美国这面“自由灯塔”,在数字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滑稽可笑。而全世界,也应当彻底看清这一点。

0 阅读:8

天下有言刘澜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