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话:马上降息!

天下有言刘澜昌 2025-04-24 08:30:46

文︱刘澜昌

2025年4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公开批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称其为“一个大失败者”,并再次敦促其立即降息,以避免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这一表态引发了美元汇率和美国股市的明显波动,同时也引起了各界对美联储独立性与政策走向的关注。

特朗普当天发表的言论内容强烈。他称鲍威尔为“太迟先生”,指责其在货币政策决策中行动迟缓。他表示,当前美国能源成本和食品价格已出现下降,因此判断“几乎不会有通胀压力”。在他看来,美国经济正面临下行风险,除非联储立即采取降息行动,否则可能步入衰退。

几天前,特朗普已经通过不同场合对美联储施加压力,要求降息,并称鲍威尔“玩弄政治”。他甚至表示,“如果我想让他走人,他很快就得走”。这一连串言论迅速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4月21日当天,美元大幅贬值,彭博美元现货指数跌至2024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纽约股市三大股指也出现下跌,市场普遍认为,这与特朗普对鲍威尔的言论直接相关。

当前美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相对复杂的局面。一方面,通胀水平自2022年高点以来已明显回落,能源与商品价格趋于平稳;另一方面,服务业价格仍具粘性,工资水平依旧在上升。市场对于未来是否降息存在较大分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过早降息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泡沫;但也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疲软背景下,美联储有必要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以避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鲍威尔此前曾多次公开强调,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将“专注于经济数据”,不会屈从于任何政治压力。他在4月初的一次演讲中指出,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仍是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当前尚未看到足以支持立即降息的条件。他同时表示,对于近期通胀趋势的下行仍保持审慎态度,认为“部分通胀因素具有周期性,需要更多时间观察”。

从制度角度看,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一直被视为维护货币政策长期稳定性的基础。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总统与联储之间的互动历来复杂。历史上,里根、尼克松等总统都曾尝试影响货币政策方向。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曾多次批评美联储,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间加息周期期间,公开表达不满。本轮施压,可能再次加剧联储在政策制定上的外部不确定性。

鲍威尔的任期目前将持续至2026年,由前总统拜登在2022年提名连任,并获得国会参议院确认。他自2012年起担任美联储理事,具有丰富的政策制定与危机管理经验。尽管受到持续舆论与政治压力,但目前尚无迹象显示其会提前卸任。多位华尔街分析师认为,鲍威尔倾向于保持政策框架稳定,继续以数据为导向推进决策。

在特朗普提出降息要求的同时,美国内部也出现对联储货币政策方向的广泛讨论。一些共和党议员支持降息,认为当前利率过高可能压制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消费信心。但民主党方面则普遍支持联储保持独立性,强调不能因为政治周期而调整利率。

市场对特朗普表态的解读也存在一定分歧。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主要是为即将到来的2026年中期选举提前布阵,希望通过刺激政策营造良好的经济氛围;也有观点指出,此类公开施压可能会削弱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可信度的信心,进而扰乱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评估。

美元汇率波动、美债市场预期调整都可能引发溢出效应。一旦美国货币政策失去连续性,全球资本流向、通胀预期和利率路径将受到冲击。新兴市场特别关注美元走向,因其对资本流动和债务偿付能力具有直接影响。

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摩擦不仅是一场政治人物与技术官僚的冲突,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在政策制定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权衡、政治周期与市场信心之间的平衡,将继续构成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政策环境的重要变量。

未来几个月内,美联储将召开多次议息会议,市场将密切关注其对经济前景的判断、政策路径的修正幅度,以及在政治干扰加剧背景下,是否能够坚守制度独立性的底线。这场围绕“是否降息”的争议,将成为观察2025年美国政治与经济互动的重要窗口。

0 阅读:6

天下有言刘澜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