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关注最有意义的人事

晨晨文化 2024-03-14 00:46:32
人到中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的精气神已大不如从前。比如说,我有时在下午没事时很想静下心来看看书,可是还没看几页就开始犯困了,眼皮打架,注意力无法集中,没办法,我只能先放下书本去会周公。可等我一觉醒来却又要忙于琐事了,于是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日子多了,到最后才惊觉自己多半时候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其实这就是精力不够的主要原因。 当这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深刻时,我开始警惕了。我觉得自己应该珍惜自己的精气神,尽量少做白白耗费精气神的事。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干最有意义的事。即便是无缘荣华富贵,至少你还可以让自己的思想更深刻,让灵魂更充实。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有深度、灵魂更充实呢?博览群书,让自己取众家之长?这对一个原本身弱的中年人来说已经不切实际了,何况每个人每天也就那点时间,不可能连正事都不做而一头扎进故纸堆中。做为一个在外谋生的普通人,又不是专门搞学问的人,也根本不可能终日与书籍打交道。所以我也不是说一天到晚必须扎进书堆里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更深刻、灵魂更充实,那可能反而会加速自己的精气神过早透支,因为久视伤肝,久视伤目,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太沉迷于读书,又贪多,那就是贪多嚼不烂,反而会让自己因为消化不良而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何况很多书也不一定是正经人写的,更不一定是思想非常深刻的智者贤人写的,那些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写的媚世之作,哪怕是文采斐然,也不过就像是骗子在夸夸其谈,在诱导读者听他胡诌八扯,对于这样的书,即便是看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不过就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而已。 所以我现在也不勉强自己必须看完多少书,我只是会优中选优,精中选精,再三斟酌后再决定锁定某些著作,让自己闲时尽量多读最适合我的脾性、我的兴趣的书。 如今的我不再认为只有先秦诸子的书才是最好的。我近期才发现其实鲁迅先生的著作是近代到现今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值得我用心去读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说明了他搞文学创作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他的初心是救亡图存,是以笔为枪、以笔为刮骨疗毒的手术刀,他是为了开启民智,唤醒沉睡的愚民与万恶的旧社会决裂斗争。 第二,鲁迅先生的作品没有哗众取宠、造作伪诈的元素,只是说实话、说真话,这一点是已经得到了世人公认的。我相信他的正直勇敢不是自我文饰的人设,而是浑然天成的品质。所以他的著作才具备了镜子的功能,能照见社会,能照见世态人心,也能用来照自己。他写的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存在的种种劣根性,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些人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当今之人的本质,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他笔下的孔乙己、闰土、阿Q…… 他的著作并没有过时,虽然成书的时间距今已过去了很久很久,只是语境不同而已,但语言背后所折射的道理至今仍然是不能推翻的真理。他的作品中揭露的人性种种与社会乱象并不是只局限于对当时的世态世情的剖析,也是对当今种种的一语成谶。所以我看鲁迅先生的著作时,结合当下种种现象,我很容易产生共鸣,这其实也是“同声相应”所产生的效果。 当下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值得自己花费时间精力去细看的,并不是很多。当下的网络虽然名人云集,大v众多,但多是沽名钓誉追名逐利之徒,这些人诚然有口才、有文才,但思想谈不上有多么纯粹、深刻,说得不好听就是为了名利在煞费苦心的表演而已,所以才有一帮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反而赚得盆满钵满。充满了机心伪诈的言论大行其道,使得网络上假象丛生,所以我认为很多人事不值得过多关注,甚至可以说根本不需要关注。 我提醒自己:2024年,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关注最有意义的人事,读最值得读的书,尽量只与正直、深刻、真诚的灵魂产生深度链接,继而让自己也变得更好。
0 阅读:0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