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彻底明白一些书中道理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是当我们用亲身经历验证了古人诚不欺我时,我们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弯路,已经耗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精力。比如说,我们总容易被一些假象蛊惑,对一些非常抽象的人事过于美化、神化,活在盲目的追逐与崇拜中,结果反而是让自己沦为了他人的韭菜、他们的提线木偶。
几年前,我刚到头条时并没有意识到头条就是一个大集市,一个名利场。说它是大集市,是针对无权无势无话语权的底层人而言,这里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各样的作品就像大集市的商品琳琅满目,你喜欢,并且着迷,就会沉溺其中,然后任由自己的脑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你一旦被人洗脑后,你就自动掏腰包,为别人贡献你的真金白银。这与大伙儿逛市场、大超市是一个道理,看上了某种商品,也不管是不是赝品,也不管是不是必须的、非常实用的,就在一时脑热中买下来了,结果到家了才发现自己交了智商税。
为什么说这个平台对于大多数人底层人而言只是大集市呢?因为大多数人就是来打酱油的,来当吃瓜群众的,来凑热闹的,来消遣时间的。很多普通人可以在这里做你的发财梦,但事实是:你在这里根本发不了财。即便是你某个时候瞎猫碰上死耗子赚了点碎银,可以换个面包,也不够塞牙缝的。这主要还是普通人太没影响力,没有光环加持带来的人气。而人气就是流量,就是真金白银,所以才有人煞费苦心经营人设吸引人气。
为什么又说平台是名利场呢?这是针对流量大v、超级大Ⅴ、名人而言。普通人与这个名利场的繁华不沾边,即便是有些人撞大运一朝咸鱼翻身成为了网红,跻身于名人行列,也是小概率事件。所有流量大V、名人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所以这样的人有时哪怕只是发几个标点符号,说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也能产生轰动效应,也能轻轻松松收获人气与真金白银。所以说,平台对于有大量拥趸的大Ⅴ与名人而言就是名利场。
这也是很多人卯足了劲想做大V、名人的原因。但大v与名人大多数不是一夜成名,是靠着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年的人气才成名的,例如很多专家、学者、文人,都是之前互联网还未普及时就在电视、报刊杂志中有过露脸、有过广为人知的宣传的。这些人顺理成章成为了网络上的名人大V。
还有一些后来者是靠着语不惊人死不休、靠着新颖脱俗的观点、靠着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宏大叙事、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成为了佼佼者,在网络中逐渐有了人气,成为了稍逊骨灰级名人、大v的二等大V,这些人随随便便发一个作品也会有不少收入,收获不少人的溢美之词与喝采。
再次一点的就是热衷于讲各种大道理,利用种种话术吸引人气的知识分子了。这样的人,就是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会点知乎者也,有点文化,懂点中西教条,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在大学生满大街都是的当下,这些有文化的人不能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么吃香了,甚至在面对压力山大的现实生活时也有了生存危机,于是不得不另谋出路,在平台兜售观点的同时顺便带货,为自己创收。
今天,我就看到了一位作者写的微头条,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不是引用中华古人的话论述自己的观点,就是引用西方名人的话表达自己的立场。但这只是表象,本质是:他在推销他的商品,他的微头条几乎每一张图片都是推销他的窖藏酒。
看到那人的头条内容,我心生问号。原来兜售商品才是主业,兜售观点只是为兜售商品作吆喝。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这也说明了太史公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千真万确的。
当然,求利也不是不可以,逐利是人之本能,但一个人过于重名利,必然会极力迎合世俗,谄媚人心,无论是哪一种层次的人,只要唯利是图,热衷于追名逐利,欲望膨胀,就不可能保持赤子之心,那么这样的人说的话就不再值得相信,甚至是无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不需要听,关注这样的人,那是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当我明白了网络上充斥着太多假象,我不再被一些充满了功利心的人的话术所蛊惑,也不再过多关注他人,因为他人的光环与我无关,他人即便是贵为九五至尊,我一介草民也做不了皇亲国戚,我只做好自己,不再让迷雾遮住视线,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