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
稻穗在秋风中摇曳,翻卷着层层稻浪,稻草人乐队在金色的舞台上奏响丰收的乐章,连鸢儿也随着节拍上下起舞,共同欢庆收获的季节。远处,是蓝天下的粉墙黛瓦,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歇马桥,一个有故事的古村落,此刻,正沐浴着金秋的阳光。
稻草人
稻田
稻田
晚开的桂花直到重阳节才绽放苞蕾,金桂、银桂和丹桂交相辉映,村头巷尾弥漫着经久的花香。村口的农妇叫卖着土特产,时鲜的农作物引来游客的围观;巷子里的老茶馆大门敞开,今天的评弹演出仍是《万贵妃》,尽管离开场还有好长时间,但忠诚的老客已纷纷落座,依然还是岁月静好。
金桂
丹桂
老茶馆
村口
村口
岁月停留在老街的石板路上,岁月流淌在古村的小河道里,岁月又传递给沿着河边开设的一家家小店,它们拥有诗意的名字:禾吟周末、半山诗语、一尺花园……古村属于慵懒,你可以漫无目的地行走,错过的风景再回过头去寻找;古村也属于时尚,它不会错过每个年代的潮流,弓箭、战马、昆曲、评弹、咖啡、奶茶。
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
河道上的一架梁桥,四块青石,两道栏板,应该是江南水乡随处可见的那种原汁原味的古桥。古桥的位置就是当年老街的中心,旧称葛家巷桥,有清康熙年重建和乾隆年重修的记载,据介绍,它由村里百姓集资修建,众筹修桥拢聚着众人的善心,因此又叫众善桥。小小的众善桥是当年通往青浦的必经之路,没想到多年以后便是江苏和上海两地的分界点。
众善桥
歇马桥村
石板街
石板街
石板街
歇马桥村地处苏沪连接处,关于它的得名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完颜兀术举兵南犯,烧杀掠抢后企图满载而归,可这一次遭到了宋军的尾击,宋军将领是颇有传奇色彩的韩世忠。韩世忠把歇马桥周围三里之地选为水军基地,这里水草丰满,适合养憩战马。后来,人数不占优势的宋军在镇江追及金兵,并利用黄天荡有利的地理位置围战兀术四十八天,战场上,韩世忠挥旗,梁红玉击鼓,夫唱妇随,演绎了沙场的血色浪漫。黄天荡一战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南宋军民抗敌的信心。
韩世忠像
歇马桥牌坊
孝坊
相传,江南的百姓到韩营中送温暖,献上一种糕点,它两头粗中间细,梁红玉从中得到启发,提示丈夫当腰击金军,让其首尾分离。韩世忠听取建议,攻击金军最薄弱的环节,果然大获全胜。这种糕点被称作“定胜糕”,当百姓在水军基地的桥上欢迎凯旋的韩世忠部队时,又一次送上糕点,从此,这座桥叫做定胜桥,这片土地称作歇马桥。
定胜桥
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
定胜桥、众善桥,河道上找不到歇马桥,问村里的老伯,他说,这里就是歇马桥。恍然回味,何必骑马找马,一切美好都在眼前,有秋风,有花香,有传承,有生活。
歇马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