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展期胃癌病人,可能会采姑息性胃切除术,而一~三期的病人,则有可能接受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这类病人在术前的食量可能就不大,或为配合手术而限制饮食,术后可能又会遇到肠胃蠕动异常,造成阻塞、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胃酸逆流、打嗝及早饱感,甚至因此体重下降。另外,第一~四期病患如进行辅助性治疗也有可能因此产生肠胃生理变化,因而胃癌病人很容易衍生严重营养不良的问题。故胃癌病友术前营养照护十分关键、重要。
消化功能改变:胃切除后磨碎食物的功能减少,吃进的食物无法充分与胃液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如胆汁与胰液的分泌也会减少,建议少量多餐并细嚼慢咽。
脂肪下痢:由于胃手术切除后迷走神经遭到破坏,使得胆汁分泌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与吸收,造成慢性腹泻的情形。建议低油饮食,也可以选用含中链脂肪的成分作为热量补充的来源。
贫血:缺铁性贫血可口服铁剂或注射方式补充铁与叶酸,若为恶性贫血,则需注射维生素B12才能改善,口服效果有限。平日可多摄取富含铁质的食物,如肝及内脏类、蛋黄、瘦肉、贝类、海藻类、豆类、全谷类、葡萄干、绿叶蔬菜等。摄取富含维他命C的食物(深绿及黄红色蔬菜、水果如青辣椒、番石榴、柑橘类、番茄、柠檬等),可促进铁的吸收。
倾食症候群:多半发生在胃部切除1/2以上及迷走神经切除的患者,在进食后10~15分钟产生恶心、头晕、腹泻、盗冷汗、痉挛等症状,通常半卧姿势或平躺可以缓和症状。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避免含高糖或酒精饮料、也忌高油脂的食物。用餐时避免喝汤或饮料,液态食物在餐后1小时或在两餐之间才可食用。
餐后低血糖:在餐后1~2小时发生,症状包括虚弱、冒冷汗、颤抖、不安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吃含糖食物,如果汁、方糖、葡萄糖片等,使血糖恢复正常。平时宜少量多餐、避免浓缩的甜食刺激胰岛素反应。

胰脏是同时负责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器官,内分泌调控血糖,外分泌产生重要的消化酵素;对胰脏癌病人来说,可能会因为内外分泌功能的失常,影响血糖调控、导致消化异常,进而造成腹胀、消化不良及体重减轻的状况。手术后病患暂时无法由口进食,医师与营养师会帮病患调配一种全静脉营养,经由大静脉注射高营养液体或是采取空肠造廔口灌食的方法,维持病患所需要的能量。胰脏-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人有10~20% 罹患糖尿病,需控制血糖。可利用中链脂肪(MCT) 及葡萄糖聚合物减少脂痢现象、避免因切除胰脏而导致暂时性的高血糖或低血糖。开始由口进食后,也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摄取,应避免高脂肪的饮食而促进胰脏分泌消化液,增加胰脏负担。
血糖监测:血糖控制不良,将加重营养不良的可能,建议病人保持血糖控制,定期服用药物或是使用胰岛素,若有进食状况不佳的情形,可适度放宽饮食限制,以高蛋白质的食物作为点心。胰脏癌血糖调控原则:自我血糖监测:每周至少测2-3次饭前及饭后的血糖。补充蛋白质:补充大量的蛋白质,肉、鱼、豆、蛋都是很好的来源。控制水果份量:三餐饭后各一份水果补充即可(一份水果约为一平碗或棒球大小)。摄取适量淀粉:适当的淀粉可帮助蛋白质利用,米饭及面类皆是好的来源,若患者消化差,应减少高纤维质的全谷类食物。进行少量运动:不运动肌肉容易快速减少,只要体力允许都建议进行和缓的运动(例如走路),一天最好可以达到35分钟,运动后搭配点心补充,避免体重下降。使用消化酵素胰脏术后,脂肪酵素可能会无法大量分泌,但油脂补充又是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缺少油脂将难以维持体重,所以,若治疗中遇到脂肪消化不良(脂肪泻),需配合医师建议补充消化酵素。
术后放化疗期间营养补充建议
放化疗期间患者常伴随代谢率增高、消化功能减弱及食欲下降,此时需强化蛋白质摄入以修复组织、维持免疫功能。乳清蛋白因富含必需氨基酸且生物利用率高,可作为优质蛋白补充来源。对于存在乳糖不耐受或消化道敏感者,可考虑选用医用级的分离乳清蛋白粉(如营养科配餐的倍元星),其低脂、0乳糖特性更易耐受,可加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泥)中混合食用,每日2-3次。需注意:蛋白粉需配合个体化营养方案,使用前建议与临床营养师评估肝肾功能及代谢需求,并优先通过天然食物补充蛋白质,必要时作为膳食辅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