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就是鹿城,鹿城就是温州。
这句话经常挂在鹿城人的嘴上。鹿城人有这样的优越感是可以理解的。1700年前,郭璞爬上郭公山,按照天上28星宿方位掘井,并圈地造了永嘉郡城。现在这座郡城就在鹿城境内。不仅如此,鹿城在前些年一直是温州的主城区,也就是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温州市政府的驻地。
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我向别人介绍鹿城的时候,也张口就是:温州就是鹿城、鹿城就是温州,但是心中对鹿城的情感远不如文成、泰顺。

我是被文成、泰顺这片土地养育长大的,对泰顺文成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虽然文成和泰顺曾经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与长辈一起外出来温州,长辈拎着一个印着“振兴文成经济恳谈会”的包。我觉得拎着这样的包来温州市区,仿佛告诉温州人:我来自乡下文成,一个贫困的文成。年少的我,倔强的自尊心怎能承受如此异样的眼光。因此,虽然是我生平第一次来温州市区,原来从未见过红绿灯、柏油马路,心中很是雀跃,但依然与我那位拎包的长辈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
工作后,虽然对文成泰顺的贫困早已释怀,但是一直对文成与泰顺许多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民俗没被充分地挖掘出来,成为温州瓯越山海文化的一部分而感到愤愤不平。

这也就是我在头条中大部分文章都是介绍文成泰顺的原因。因此,也会引来一些人的质疑,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代表不了温州。然而鹿城这个地方,许多东西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前些天,无意间走到蒲州的五显观,竟然遇到一位特意来参观的美籍华人。蒲州的五显观一直坐落在蒲州老街上,是不可移动文物。蒲州街上的太阴宫、诸葛祠堂以及玄坛殿都是不可移动文物。在我的印象中,蒲州街从玄坛殿中穿过,一侧为戏台,一侧为玄坛殿的主殿,玄坛殿的奇特布局因此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蒲州街因拆迁,已经早不存在了(蒲州街上邱清泉的故居也没完整地保留下来),好在这些有着文化烙印的建筑保留了下来。

在温州,一直有“三条半老街”的说法。这三条半老街,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沿着河道形成的,凝聚着1600多年的河居文化,商贾文化。这三条半老街中其中一条就是蒲州街。这样一条代表着渔商文化发祥地的老街被拆除,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心疼,反正我这个文成人觉得是挺可惜的。虽说拆除老街这事可以找出一万条必须拆除的理由,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是对这些承载着历史故事的建筑漠视。
美籍华人不远万里来到五显殿并不是来祭拜神明,而是来看一盏大型吊灯,我称吊灯,方便大家展开想象。在蒲州街的老村民,把这灯叫珠簖。

据传,蒲州街的珠簖是康熙年间制作,距今有300多年。珠簖虽然经过数次重修,这座重达千斤的珠簖一直保持原貌:有4米多高,共分三层,每层有六盏主灯,配以花格网栏,刘海金钱纹珠球、飘带等,全部由手工制作的五彩玑珠(据传来自南洋)串制而成,上串绣六幅四時之花,前镶浪花图案、底穿珍禽异兽,下垂流苏,四周串有祥禽瑞兽,奇花异草和吉祥图案、色彩斑斓、所穿行楷字体劲道清秀,串制难度之大,穿制清晰精致,令人赞叹不已。
无独有偶,蒲州街上的玄坛殿内也保存的一盏珠灯(与珠簖略有区别),曾在数年前的温州拦街福民宿活动时短暂的展示过。现因为玄坛殿被列为危房,未对外开放,殿内的珠灯也无法展示。

我想,鹿城是代表不了温州的。文成、泰顺的民俗风情与蒲州街一样,都是是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文化脉络。每一处文化遗迹,无论是深山里的古老习俗,还是街巷中的历史建筑,都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记忆,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我们不应以地域或经济发展程度来区分文化的高低贵贱,而应珍视每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唯有如此,当我们回溯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时,才能看到一幅完整且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温州的文化魅力才能真正得以彰显,在时代的浪潮中延续辉煌,让每一个温州人,乃至来到温州的新温州人,都能从中找到心灵的归依与骄傲的源泉。

珠簖全貌

珠簖上用五彩玑珠编成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