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听到消息,元宵节那天温州的梧田老街有划旱龙巡街,规模很大。听到消息后,一直盘算着亲临现场看一看。毕竟温州市区的旱龙巡游已经停办了好多年。只是近些年,民俗活动越来越受欢迎,许多有经济实力的村集体便开始筹划恢复这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昨天下午,看到公布的旱龙巡游的线路,绕行了大半个梧田街道,并倡议前去观看的人尽量公交出行,估计到时候又是人山人海,只好作罢。

今天早上打开手机,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晒出了昨晚的图片,说昨晚有一半的温州人在梧田看旱龙巡游。图片中的龙头大得夸张,乍看过去与细长的龙身并不协调,龙头嘴巴张得巨大无比,露出的一排龙牙竟整齐又洁白,觉得与这几天热播的动画片中哪吒的形象一样,有一种痞痞的坏。运用现代的科技之后,十分便利的为数十米长的龙身点缀上五颜六色的灯光,映衬出彩绘的龙身在夜晚显得分外亮眼。
梧田老街一带在2000多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成为瓯江南向主河道。经过周凯治水后,才慢慢形成一片平原。沧海变桑田后,梧田、三垟、南白象、蒲州、状元一带被称为下河乡。当初的下河乡水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出门不离船。到如今,除了三垟湿地,大部分河道都被填平了,估计这就是温州人喜欢旱龙的由来吧。

成了平原之后的下河乡,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在梧田和三垟一带盛产一种温州特产,叫瓯柑。瓯柑虽是柑橘的一种,从外形上看,除了顶部比普通柑橘略高之外,其他的并无大异。果皮松软,易于剥皮,温州人擅长从顶部剥开一个小口子之后,如同用小刀削果皮一般,能剥出长长的一个条瓯柑皮。瓯柑的果肉多汁,口味清甜中略带一丝苦味。
但是适合瓯柑的种植面积却很少,主要集中在三垟、梧田、状元一带,出了温州市区便很少见。早年间在瑞安、平阳、乐清一带曾有试种,还是难以规模种植,只留下零星几株瓯柑树。因此,我虽然在温州的郊县长大,到了十多岁的年龄才知道瓯柑是何物,才吃到瓯柑。

梧田三垟一带的村民,非常善于储存瓯柑,通常能把初冬采摘的瓯柑保存到清明前后,有的还能保存到端午节。因为在古籍医书中,都曾记载,瓯柑有清热、润肺、生津的功效,而且储存越久,效果更佳。
虽然在我看来瓯柑的味道远不如隔壁的黄岩蜜橘。但是瓯柑在历朝历代都是贡品。据传明代内阁大学士温州永强的张璁,看到温州农民年年进贡瓯柑,很是辛苦,便劝说嘉靖不进贡,没承想清朝一上来就要温州进贡瓯柑。略带苦味的瓯柑,怎么能成为贡品,深受历朝历代的喜爱,实在让人生疑。

温州人喜爱瓯柑还有另一个原因,瓯柑的个头比蜜橘大,称为大橘,“大橘”“柑”在温州方言中的发音与“大吉”“官”字发音相同,有着这层寓意,在春节的时作为伴手礼,也深受欢迎。
现在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大量瓯柑林被征用,适合种植瓯柑的土地越来越少,瓯柑的产量也锐减。瓯柑的售价也随之扶摇直上,从原来的一元五斤已经涨到近二十元一斤,其身价已经跻身高端水果行列,确实让人大跌眼镜。现在瓯柑与瓯绣、瓯剧、瓯塑一并被称为四大名瓯,作为一种水果能与非遗物质一起被列为名产,可见温州人对瓯柑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