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位极人臣,死后赠太傅谥文正,但有一个头衔乾隆始终没给他

左都御史有料 2024-01-13 16:37:29

刘统勋的名字在清代影视作品中出镜率很高,他也是乾隆朝清官、能官的杰出代表人物。乾隆对他的评价也很高,称其为“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然而,当我们仔细梳理刘统勋的履历时,却能发现一个不太符合常理的问题,那就是刘统勋从乾隆二十六年入阁,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前后长达13年的时间内,他的头衔始终是“东阁大学士”。

刘统勋获得的荣誉无以复加,生前官居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死后赠太傅、谥文正。可以说作为汉大臣,能得到皇帝如此认可的并不多见。

美中不足就是这个东阁大学士位次太靠后,那么乾隆为何没有将内阁首辅的头衔授予刘统勋呢?

先来说一下内阁大学士的排名问题

关于内阁的官制御史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只讲乾隆朝的情况。乾隆时期,内阁大学士的殿阁名字发生了一些变化,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大学士,同年增设体仁阁大学士。至此形成了三殿三阁的格局,并永为定制。

内阁大学士的排序是按照殿阁衔为标准的,乾隆十三年以后,保和殿接替原先的中和殿大学士,成为地位最高的首辅。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讷亲、傅恒三人同为保和殿大学士,仅一年后讷亲伏诛,张廷玉致仕,此后一直到乾隆三十五年,保和殿大学士被傅恒长期霸占。

傅恒死后,保和殿大学士不再实授,如此文华殿大学士接替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文华殿之后,按顺序依次为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体仁阁大学士虽然是乾隆十三年增设的,但是这个位置也是常年空着,整个乾隆朝,只有乾隆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五十三年,设有体仁阁大学士,担任该职的分别是杨廷璋、福康安、刘墉三人。

这么看来,刘统勋在世期间所担任的东阁大学士,实际上一直都是垫底的存在。

那么大学士是按照什么标准依次提升殿阁位置的呢?这个说不好,大部分时候是按照入阁时间先后逐步晋级的。即按照体仁阁、东阁、文渊阁这一次顺序来走。

乾隆朝情况比较特殊,基本上不按常理出牌。就以于敏中为例,他于乾隆三十六年拜协办大学士。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于敏中先要晋体仁阁,再晋东阁。

可是乾隆三十八年,即刘统勋去世的那年,于敏中一步到位由协办大学士晋为文华殿大学士。不仅仅是于敏中,乾隆朝还有很多大学士都是跨越式提拔的。

刘统勋何以在东阁大学士上止步不前

如果说是乾隆主观上不愿意给,显然也是不严谨的。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刘统勋差遣太多。

刘统勋是能臣,他最突出的特长是司法与治河。从刘统勋的任职经历来看,他有很大部分时间都是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到各省办理重大刑事案件,或是奉旨办理河务。

而且刘统勋曾在河道总督、陕甘总督任上就职,可以看出他的个人能力是很全面的,在京以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刑部,在外扮演的又是封疆大吏的角色。

大学士常年出差,内阁和军机处的事务就不能兼顾,因此乾隆长时间不给他挪位置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二、乾隆多少还是防刘统勋。

刘统勋名声在外,朝野内外很有威望,虽然这对乾隆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可是乾隆向来认为“本朝无名臣”只有忠臣。刘统勋作为汉臣,本身就具有先天性的缺陷,乾隆不太可能将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都给他。

实际上刘统勋能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运气占了很大成分。当时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征缅病死军中。事起仓促,现有的旗人大臣中只有尹继善和高晋两人资历最深。

但是这一年年初,尹继善已经卧病在床,高晋则以文华殿大学士实任漕运总督,所以乾隆也是无人可用,才以刘统勋为首席军机大臣。

刘统勋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到两年。当然这与他去死不无关系,但可以肯定,只要乾隆有了中意的人选,即便刘统勋在世也不会让他长久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一职。

因为此时的乾隆,已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汉臣,他就是状元出身的于敏中。果不其然,刘统勋去世后,于敏中被火速提拔为提拔为首席军机大臣,成为乾隆朝最炙手可热的汉人重臣。

于敏中和刘统勋是两类人,于敏中的性格有点像后来的和珅,人聪明有能力,关键是他会逢迎,说话办事不像刘统勋那么直接,更不会让乾隆下不来台。

其三、君臣之间存有隔阂。

刘统勋是吃过乾隆亏的人,乾隆十九年西北用兵,刘统勋被委以陕甘总督重任督办大军后勤事务。刘统勋有兵略,他根据前线的战况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乾隆认为他的步伐与自己不一致,且这次用兵又遭惨败,故而乾隆一怒之下将刘统勋抄家治罪,发配至军前效力,就连其子刘墉也受到牵连。

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刘统勋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乾隆毕竟是皇帝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次事件不管是对乾隆还是对刘统勋来说,心里都有隔阂,双方的内心必然也会设防。

不难看出,乾隆是个将帝王心术玩弄到极致的皇帝,刘统勋死后他可以追赠太傅、赐谥文正,但就是要留一手,让刘统勋带着稍许遗憾走完他的一生。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