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混个知县有多难?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至少也要熬上27年

左都御史有料 2024-01-20 22:21:06

影视和戏曲作品中,习惯性地将知县戏称为“七品芝麻官”,话里话外似乎对知县有点嫌弃。可是现实社会中,知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方父母官,可能也是他们一辈子能见到的最大的官。

对于普天之下的读书人来说,十年寒窗若能博得一个知县,不说是祖坟冒青烟,那至少也得是积了几辈子的德。那么,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到考中进士、实授知县,这中间要经历多少磨难呢?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必须要设定一些前提条件,首先要刨去那些天赋异禀、考运爆棚的幸运儿,其次是要拿掉那些考场的钉子户,直到四五十岁才中进士的耐力型选手。

考进士的曲折历程

清代民间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在8岁至12岁之间,注意所谓的入学只是启蒙阶段,刚入学时先生不教别的,只让学生背书,等到四书五经能通背之后,才开始教授八股文的写作方法。这

启蒙阶段看学生的天赋,平均下来至少也得是三年。以10岁入学为例,背完四书五经开始习作八股文的时候,已经是13岁了。

八股文的写作十分见功力,一般两年之后便可正式参加县里举行的考试,即“县试”。县试三年二考,通过者即为“童生”,有了童生的头衔,才可以参加之后的府试、院试。

客观地说,县试这一关不会太难,再笨的人最终都能取得童生的资格。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考生而言,县试是送分题,不会出现考几次不中的情况。如此算下来,大概15岁左右就可以拿到童生资格。

府试是县试的进阶考试,即便通过之后头衔还是童生,也可以理解为高级童生。府试这一关主要是为了筛选高质量的生源,为接下来的院试做准备。顺利的话,最多17岁就能通过府试。

院试级别较高,是全省性的统一考试,以府为单位,由学政轮流至各府主持考试。院试难度也较大,因为每个府州县都有固定的录取名额,这也是院试和县试、府试的最大区别。

通过院试者就可以拿到科举考试路上的第一个功名——生员(秀才),这个学历是得到国家承认的,并可以享受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于学习成绩好的考生来说,通过院试的整体难度也不算太大,清代很多名人都在20岁之前拿下了秀才的功名,这里就以20岁为准。

对于读书人来说,最难熬、变数最大的当属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上万名生员齐聚省城贡院,只为拿下录取数仅有几十名的举人。这个比例不到1%,难度可想而知。

科举之路,乡试是第一道拦路虎,99%以上的考生都会折在乡试路上。剩下的那1%的考生也未必都是一次性过关,参加两次乡试而被取为举人的,绝对算是幸运的。如此算下来,考中乡试那一年应该是25岁。

乡试次年春应届、历届举人至京师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御史大致查了一下,清代历届会试参考的人数大致为一万多人,112科会试平均下来,录取的贡士大致为210人左右,录取比例在1.5%左右,比乡试略高。

正常参加两次会试通过的,都不算是运气背的,即便是纪晓岚、林则徐那样的天纵英才,也都在第一次会试中落地。就以参加两次会试而言,中贡士的时候已经是29岁了。

通过会试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士功名,因为接下来的殿试只论排名而基本没有淘汰率,录取比列为100%,且不管名次如何,29岁当年即可成为新科进士。

清代举行112科殿试,据不完全统计,新科进士的平均年龄为32岁,御史以29岁这个年龄考中进士为例,显然是高于平均值的。

从进士到知县的漫长之路

新科进士选官之前御史也讲过,同样也需要去掉那些通过朝考成为庶吉士的那拨人,只将范围限定在进入吏部铨选的“进士班”群体。

按照正常的人事制度,新科进士会被划入“除班”,在没有授职以前都是候选。清初时进士基本不用等,发榜之后很快就能授职,且授职的起点还很高,到地方任职甚至可以直接放为知府、知州。

从康熙朝之后,候选队伍庞大,新科进士的候选时间也逐渐拉长。据学者分析,康、雍、乾三朝,进士的平均候补时间超过6年,长的则要八九年。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考中了进士,就一定能当官。

这样算下来,29岁中进士,那么至少也要到35岁左右才能正式补为知县。但是吏部只是按照流程发给官凭,至于能不能实授最终还得是地方督抚说了算。

分发各省为知县的新科进士,到了地方以后也不会马上实授,督抚还要对其进行考核,这一阶段即是试用期,大多数是将这些新人们临时安排一些差事,来考核他们的行政能力。

清中期以后,进士到省最少也要经过二年的考核期,最终才能实授知县。如果是晚清坑少萝卜多的情况下,怎么也要三五年。

就以两年算,新科进士最终实授知县应该也是37岁了,从10岁入学到37岁当上七品知县,足足熬了27年的时间,关键是27年还是超过平均水平的,以此来看,七品知县还真不是芝麻官,而是读书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1 阅读:265
评论列表
  • 2024-02-08 18:20

    37岁正处级干部,已经是年轻化了吧?

    肖白浪 回复:
    如果是“知县”,就不止是正处级了!以前一个县比现在大多了,而且知县都是中央直接任命的!只是比较苦逼的是,以前县一级财政不是独立核算的,上一级才是,要得到钱就有油水,要不到,就只能吃土!

左都御史有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